文/陈劲松
在我印象中,作家刘凤阳首先是一位读书人,其次才是一个写作者。或因如此,他的小说,如《纸上的月亮》、《梅花引》、《春之祭》等,才氤氲着一股扑面而来的书生气,儒雅、精致而又充满韵味。回顾他近来的小说创作,如《穿雨鞋的人》、《细雨梦回》、《小时候》等,多以抒怀往事、复活记忆为主题,并由此传达出一个时代的温暖和忧伤。
中篇小说《桃花劫》(《都市》2011年第11期)延续了上述主题。如小说题目“桃花劫”所揭示的那样,作品讲述了一个关于爱与被爱的宿命故事。在这部弥漫着时间之伤的小说中,刘凤阳以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和跌宕起伏的情节,着力刻画了一个婚姻遭遇极其不幸的女子松桃。俗谚云:自古红颜多薄命。松桃就是这样一位命里犯桃花的薄幸之人。按照迷信的说法,她有“克夫命”,先后“克死”了两任丈夫。松桃的第一次婚姻,在一种心不在焉的状态下完成。任性的她走过场似地嫁给了统计师范小斌后,尚未享受到婚姻生活的乐趣和幸福,就因范小斌的猝死而成为寡妇。不久,地下诗人俞维庸走进了她的视线,并开始介入她的日常生活。风度翩翩、生性浪漫、不拘小节、特立独行的俞维庸,和瘦削阴郁、枯燥刻板、谨小慎微、按部就班的范小斌形成了鲜明对比。于是,有着酷爱新奇和刺激天性的松桃,选择了俞维庸作为她的第二任丈夫。诗情画意固然可以成为他们婚姻世界的美好点缀,只是,生活世界毕竟要远远比这复杂得多,也现实得多。浪漫多情、抱负远大的俞维庸,终究没能战胜生活的窘迫。“南下”掘金的理想失着后,他失魂落魄地回到故乡,从武当山的悬崖峭壁上纵身一跃,完成了他作为诗人的最后壮举。而深爱着他的妻子松桃,再度成为孤家寡人。
小说从一场偶遇开始写起:春季来临的时候,“我”在寄居的楼道里邂逅了少年时代暗自倾慕的女子松桃。她的出现,勾起了“我”对于过去的无尽回忆。刘凤阳采取倒叙手法,将松桃的婚姻以及她“盛极而衰”的生活,娓娓道来。多年以前,“我”还处在懵懂无知的青春期,而松桃正值华年。她的成熟和美丽,强烈地打动了“我”。然而,大学毕业后,松桃很快将自己打发给了这座小城的一位名叫范小斌的统计师。从松桃的人生轨迹来看,她对于他的吸引力对彼此而言,都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婚后,松桃虽然独来独往,虽然保持着和旧日朋友们的各种复杂关系,她和范小斌的生活也还算是波澜不惊。然而,范小斌却在一夜之间,因天黑骑车回家掉下正在修建的桥梁不幸死亡,最终打破了这种平静。就在松桃陷入感情低谷的时候,她生命中的第二个男人出现了,他就是俞维庸。这个懂哲学、诗歌、音乐甚至数学的男人,口若悬河、语言粗鄙,对待女性的态度却温良恭谦。松桃的内心深处,被一种莫名而无形的力量推动着,爱情的天平,也渐渐倾向了俞维庸。对此,小说客观、冷静地写出了她的心理活动:“一个人的时候,松桃会想起从前的生活。范小斌希望提供给她的生活是静止的、封闭的,仿佛自给自足,其实却破绽百出;和俞维庸在一起,则是动荡不安的,有时甚至是狼狈不堪的,可是,总有一种力量,令人意外和开怀。”松桃感性地选择了属于自己的幸福。让她没想到的是,这份幸福也不长久。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南下潮流的裹挟下,俞维庸辞去公职,独自南下寻求发展。然而,他赶上的,只是南下的一个尾巴。残酷的现实,迅即击溃了他的雄心与豪情。做了几年保险推销员后,俞维庸一无所获。绝望之际,他选择了自杀。松桃的爱情和婚姻,至此重新陷入困境。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