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电视剧《中国地》的一次发布会上,导演阎建刚曾说了这么一句糙话:“在这个时代,我就想借着这个电视剧告诉观众,什么是真正的老爷们儿,什么是真正的老娘们儿。”事后他在私底下说,这确实是他当时最想说的话。
《中国地》开播后,收视率节节攀升,创下了今年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档收视新高,并成为全国同时段的收视冠军。人们不仅记住了剧中“真正的老爷们儿”赵老嘎和“真正的老娘们儿”赵妻,还记住了他们身边的大小角色,甚至为了每个人物的命运结局而揪心。
明晚,这部抗战题材电视剧将落下帷幕。相比枯燥的收视数字,阎建刚更在乎来自观众的评价和反响:“作为一个导演,能够让观众在看完电视剧之后,留下几个记得住的人物,这就是我最大的收获。”
赵老嘎比李云龙更真实
《中国地》里的赵老嘎像不像《亮剑》里的李云龙?饰演了这两个角色的李幼斌自己也说不清:“反正就是不一样,究竟是怎么不一样,我也说不清楚。”也难怪观众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赵老嘎和李云龙身上都散发着一股说一不二的霸气,时而瞪眼吆喝,时而动粗揍骂,偶尔还会暴露出贪酒的恶习。更何况,两个人物都是响当当的抗日英雄,尽管一个是山大王,一个是正规军,但都比传统正面人物多了几分邪气。
作为《中国地》的编剧,赵冬苓可不这么看:“比起李云龙,赵老嘎身上的刺更多,而且是深入骨髓的那种。旧社会农民天性中的无知、愚昧、狭隘、自私,他样样俱全。”最初,赵老嘎只因八字不合,就赶走了儿媳妇;后来,他又因一时冲动要砍亲兄弟的手指头;面对侵略者,他还说过“小鬼子不好对付,能管住清风岭就不错了”的风凉话。但赵冬苓认为,“正因为他性格中有这么多可批判的东西,这个人才更为真实和丰富,他在家国大事上的日渐成熟才更能打动人。”
塑造这样一个复杂而渐进的角色,阎建刚深信李幼斌是最为合适的人选。“他是一个优秀的演员,又是东北人,而且特别擅长表现底层人物。更为重要的,是他作为自然人的独特性情——豪迈真诚,以及他作为演员的钻研精神和天赋。面对更为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他游刃有余。”现在,当观众们热烈地议论着赵老嘎的时候,阎建刚更加坚信:“在《中国地》中,李幼斌塑造了一个崭新的艺术形象。”
愚蠢敌人只是一个符号
很多抗战题材影视作品都有一个通病,就是习惯性地把日伪军的反派形象塑造得简单而愚蠢。在《中国地》中,这样的问题似乎更为突出。每逢激战,武器精良的日军总是畏畏缩缩、行动迟缓;而伪军更是滑稽得可笑。尤其令观众不能接受的是,剧中的日军明明说的都是中国话,但偶尔还会冒出个伪军替他们再翻译一遍。
针对观众的这一质疑,赵冬苓表示,作为反派形象的日军在她笔下只是一个符号而已:“这不是军事题材电视剧,在更大程度上,它是写那时的中国人。从创作之初,我的全部注意力都在剧中的中国人身上。”阎建刚也坦言,自己不过是对日伪军形象做了概念化、程式化的处理,“就是把大家公认的日伪军形象搬到荧屏上去了。”
阎建刚解释说,塑造好日伪军的形象并不困难,但他之所以没有去做,一来是因为制作经费有限,得先顾全主角,二来他也有顾虑,担心把反面形象塑造得太出彩,争议和风险反而会更大。不过,他还是诚恳地接受了观众的意见:“历史剧确实应当尊重客观事实,在下一部片子里,我会避免对敌手进行简单化的处理,也不会再刻意强调征战双方英雄和狡诈、智慧和愚笨的对立。”
有价值观,才有生命力
阎建刚一直坚信,一部电视剧除了要看重一时的票房,更存在着一个“生命力”的问题。“如何判断作品的生命力?最简单的办法是看它能否经得起重播。比方说我们根据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剧,目前还在不断播放。这表明它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他相信,《中国地》也能经得起这样的考验。在他看来,“作品要有生命力,最为关键的是要有价值观,而且这种价值观必须是带有普遍意义的。”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