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四川必先得张澜

时间:2012-07-05 09:40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张澜字表方,大家习惯称他为“表老”。1945年8月10日,抗战胜利的消息传遍了重庆,73岁的张澜老泪纵横。


  1945年8月28日15时半,毛泽东和中共代表团到达重庆。银髯飘飘的张澜前往机场迎接毛主席。


  因为德高望重,张澜被称为川北圣人,当时流传有“得四川必先得张澜”的说法。


  当年蒋介石入川,陈立夫屡次动员张澜前去迎接,他没有去。所以毛泽东对前来机场迎接的张澜十分敬重。

 

  与毛泽东的3次会面

 

  张澜借住在朋友鲜英(字特生)在重庆的住宅——特园里,这里是民主人士在重庆的聚会和议事之地,董必武赐名“民主之家”,冯玉祥将军手书题匾。1945年8月30日上午和蒋介石会晤后,毛泽东下午登门拜访张澜。


  张梅颖说:“毛主席给表老带来了朱德的礼物和一封信,朱总司令是表老早年的学生。礼物是延安自己生产的红色大方格毛毯,我们小时候还看到过。”


  “还有一件事情,表老印象也很深刻,毛主席到了特园以后,从楼梯底下开始和雇工一一握手问好,那些工人里面还有刚刚烧完火的,手脏得很,表老当时就愣了。他后来对我们反思说:‘我也是贫寒出身,高高在上几十年,染了一身士大夫气。’毛主席这样平等对待家里的雇工,他感慨万分,当时就对毛主席非常崇敬。”张澜的孙女、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说:“毛主席走后,表老和在场所有人说:‘得天下者毛泽东。’表老一向谨言慎行,可是这次却断然做出了结论。”


  毛泽东后来又两次前往特园看望张澜。


  第三次拜访中,毛泽东向张澜介绍了和谈情况,并表示共产党愿意做出很大让步,可是国民党还在部署兵力,内战随时可能会爆发。


  他拜托张澜发挥他的影响力,一旦内战爆发,动员川内的实力派与共产党合作,张澜很郑重地对毛做出了承诺。


  对于国共两党在谈判中一直争执不下的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问题,张澜表示,他和吴玉章当年在四川搞川北自治,深知政权、军队的重要,他希望共产党能坚持,好为中国保留一方净土。


  这次秘密谈话后,张澜立即加强了和刘文辉、邓锡侯等川内实力派的联系。


  张澜建议把国共双方关起门已经谈拢的内容公之于众,免得蒋介石事后不认账。毛泽东一听,称赞他是名不虚传的“川北圣人”,“表老真是老成谋国啊”。


  当日晚,张澜就写好了公开信,这就是9月18日重庆报刊上发表的《致国共两党领袖的公开信》。


  和毛泽东见面后,张澜坚定了同共产党合作的信念。

 

  与国民党渐行渐远

 

  早在1941年“皖南事变”之后,张澜、黄炎培等人就把他们的统一建国同志会改造成国共两党之外的第三种力量——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一贯反对结党、已经69岁的张澜被硬推上了主席这个位置。“成立后无法宣布,也没法活动,蒋介石不断让人查办,后来去香港办《光明日报》,准备在那张报纸上宣布这消息,结果国民党又派人去香港阻止这个消息公布。”


  民盟分为多个党派,各有各的政治立场。范朴斋在1947年的文章《张澜为人怎么样》里说,民盟是个相当复杂的团体,也因此有人以为张澜先生手段高明,其实他的高明之处就是直,巧妙之处就是拙。


  原民盟副主席罗涵先说,当时民盟论才华要算罗隆基,论与共产党的接近,要算沈钧儒和史良,张澜以道德文章取胜。


  在1942年的国民参政会上,张澜他们提交了一份议案,要求国民党结束训政,实行宪政。议案激怒了蒋介石,他在会上就大骂:“把我当宣统了。”


  1944年,民主政团同盟改名为民主同盟,凡是愿意参加的个人都可加入。张澜亲自出马,发动四川和云南的国民党要员龙云、刘文辉、潘文化等成为民盟秘密会员,5年后,当解放战争进行到最后关头,他们的起义减少了各方面的损失。


  1946年1月,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当时国、共、民盟各有8个名额,周恩来为了让民盟便于分配,让给了民盟一个名额,张澜深受感动。可是不久内战全面爆发,张澜极其失望,发表了不参加国民党自行决议召开的国民大会的声明。


  李公朴和闻一多被暗杀,张澜在成都主持追悼会表示,他本人决定步两先生之后尘,为中国的和平民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并且含着眼泪说:“如果政府还像一个政府,就应该严惩凶手及幕后主使人。”


  散会后他遭到特务袭击,70多岁的老人头部受伤,举国震动。


  11月12日,伪国大召开的时候报纸上没有民盟的名字,这也表示民盟和国民党的彻底决裂。

 

  民盟解散与生死之险

 

  1947年10月28日,国民党内政部宣布民盟是非法团体,盟员按照《后方共产党处理办法》处理。10月29日,发表了《民盟参加叛乱真相》。11月5日,张澜等人在上海对陈立夫起草的一个字不许改的解散文告,讨论了很长的时间。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康大寿教授告诉记者,蒋介石的意思是,要是你们自行宣布解散,就不执行异党分子处理办法,“也就是不逮捕你们的成员”。


  黄炎培含泪读了文件,张澜签了字。他当晚对民盟的宣传部长叶笃义说:“杀头我不怕,我担心的是大家的安危。”


  在他的安排下,沈钧儒等人去香港着手恢复民盟,而张澜在住所被特务严密包围的情况下筹措经费,所筹集的巨额款项一分不留,全部用做民盟的经费。当时他已经身患重病,从四川赶到上海的女儿张茂延发现,父亲在上海连吃饭的钱都没有,更谈不上就医。他从年轻时代开始就以不为自己积财而著称,“到了此时,更是一贫如洗。”


  当时上海虹桥疗养院的丁惠康因为仰慕他的为人,坚决请张澜和罗隆基去疗养。1949年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败局已定。蒋介石的亲信张群来求他在国共双方之间做调解,张梅颖说:“可是表老明确说:‘现在是革命与反革命之争,我站在共产党这一边,不再做调解人了。’”因为这次拒绝,蒋介石决意要置张澜于死地。    


  1949年3月5日,民主同盟总部迁至北平,3月6日致函张澜:“本盟总部临时工作委员会已于5日在北平宣告成立,盼早日命驾来平,参加领导。”接着,进驻北平的毛泽东又邀张澜等赴京参会。


  上海警察局长、特务头子毛森害怕张澜、罗隆基逃脱,5月10日下令上海警备司令部第三大队副队长阎锦文前往疗养院抓捕。“疗养院的郑定竹副院长说,不能带走,因为他已经病得很重了,走了就会死,而且他愿意以身家性命担保张澜不会逃走。”经请示后,改为拘留院内,把张澜、罗隆基住的地方划为禁区,荷枪实弹的士兵不分昼夜轮班警戒。


  5月26日下午,毛森命令阎锦文晚21时以前将张澜、罗隆基押解到黄浦江上的一艘轮船上,这是国民党撤离上海去台湾的最后一艘船。阎锦文来到张澜房间吼叫着要带人走时,张澜坚决表示宁死也不去台湾,要枪毙就在这里枪毙吧!阎锦文只得告诉罗隆基他是受杨虎委托来救他们的。罗隆基问道:“有什么凭据让我相信你是杨先生派来救我们的?”阎锦文拿不出证据,急得手足无措。双方正不知如何是好,罗隆基忽然想起杨虎的太太,便立即与其通话,得到确认后才放心。


  毛森立即组织人马四处搜捕,并悬赏30根金条抓获张澜和罗隆基。黄浦江上的轮船推迟到当夜零点之后才起锚开往台湾。


  时为国民党上海警备司令的杨虎,有意投向新政权,希望戴罪立功。上海解放前夕,周恩来通过地下党转告杨虎,要他设法营救张澜等人,而负责看守的阎锦文又正好是他亲信,于是才有了上述奇迹般的营救行动。

 

  另类共和国副主席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想做官的张澜被选为共和国副主席。张梅颖说,当时来自解放区的一些同志看表老戴瓜皮帽,穿长衫,一副遗老的样子,表示反对。结果朱德公开讲话了,“讲到革命,诸位没有一个有他早的。”从辛亥革命之前的“保路风潮”,到反袁世凯的护国运动,表老在川北组织自治,再到冒着杀头的危险组织民盟,拒绝参加伪国大,彻底地孤立了国民党、蒋介石,“大家哑口无言”。


  “张澜始终是在特定的时刻被民众选为为官正直的人。”康大寿说。1920年,他担任四川省长职位,一次奉命前往北京的时候,身边只有两个随从。走到兵荒马乱的秦岭,前面来了当地有名的土匪王三村。他见了张澜就下马说,张省长,我们护送你过去。张澜问,你为什么要这么做?王三村说,因为你是为老百姓的省长啊。    


  周恩来特意拨了一笔服装费,希望张澜能一身簇新地出现在天安门城楼。张澜婉言谢绝说:“国家的钱,即人民的钱,我怎么可以用来做了长袍穿在自己身上?”他自己出钱,赶制了一件布长衫。这就是我们在熟悉的《开国大典》那幅油画上看到的张澜的形象。


  当时国家给他分配了一套规格很高的大四合院,可是张澜拒绝了,只住在马匹厂胡同一所很小的房子里。他的小脚夫人刘慧征亲自劳作,种了一些家常蔬菜。张澜的女儿张茂延在文章中回忆说:“父亲在解放前,没有带回来足够养家的钱,母亲一直习惯于起早贪黑地劳动来补贴家用。”


  张梅颖坦言:“解放后,表老积极参加到新中国建设中去,不过有些事情他是有意见的,比如说抗美援朝,他认为这么多年战乱后,应该休养生息,不要介入外战。可是当时在苏联的压力下,中国只能出兵,后来朱德来给表老做工作,要服从大局。表老就说,要是中央定了,那我就带领民盟坚决抗美援朝。”“表老从那时起就不吃肉了,所有攒下来的钱都捐飞机大炮。而且也不许我们吃肉了。”


  “表老认为,东北‘土改’的经验不一定要用于全国,因为那时全国没有解放,过火可以理解。现在中国共产党、人民解放军这么强大,是不是不杀、少杀?能不划成地主就不划成地主。当时他在会上讲这个话,有人当场就站起来了,喊‘打倒地主阶级!’毛泽东、周恩来马上就制止了那些人,并让表老出去休息。后来中央人民政府给他回了一封信,告诉他,政府接受了他的一些意见。”


  还有件很值得一提的事情:毛泽东当面斥梁漱溟“反动透顶”,在场的张澜神情庄默,未发一言。


  张梅颖说:“表老以前都是站起来当面提意见,但当时不好说了,因为气氛已经很紧张了。第二天,表老给毛泽东写了封信,历数梁漱溟的贡献,坦言为梁申辩:‘反动透顶,一贯反动,其言重矣,其论失公正矣。’希望毛泽东网开一面,保留他政协常委的待遇。”毛泽东接受了张澜的建议。


  “毛泽东对表老一直很敬重。”张梅颖说,“毛主席经常给表老送饭,自己厨师做了好吃的也给表老送来,还在北京饭店找个手艺最好的厨师给表老做饭。你看那时代,无论什么场合照相,只要两人都在,他都把表老搁身边,不是排次序,他跟表老,表老跟他,还是心心相印的。”张梅颖觉得,是人格的力量,使表老赢得了大多数人的尊敬,他是民盟的骄傲,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骄傲。


  1955年,张澜病逝于北京。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