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阳县清水土家族乡境内的龙缸景区绝壁之上,有一座全部由石灰岩建成的碉楼,岩石之间没有使用任何粘合剂。这样的碉楼,如何在山风凛冽的绝壁上屹立了2000年而不倒?它那每扇重达1.6吨的石门又是如何安装和使用的?它守护的女羞池为何与太极图极为相似?
形似太极图的女羞池。
因雷击倒塌的龙柱。
龙缸绝壁上的古碉楼。 (本栏图片均由记者陈维灯摄)
在云阳龙缸的一处险峰危岩上矗立着一座古碉楼,它像一艘乘风破雾的帆船,昂首翘望群峰,任云遮雾起、山风凛冽,岿然不动!
碉楼就像一座城堡,立于绝壁之上,三面临崖,仅有狭小山脊上的一条小路能够通达。沿着陡峭的山路向上攀登,不一会便可来到这座当地人称之为“老寨子”、通体呈灰黑色的碉楼下。
“通过对周围出土文物的考证,我们初步判断‘古寨子’至少有2000年的历史!”3月9日,记者随龙缸景区管委会顾问、旅游专家黄新民来到这里,听他讲起了诸多关于“老寨子”的未解之谜。
碉楼仅靠石块垒砌而成,石块与石块之间没有使用任何粘合剂,这样的碉楼如何存世超过2000年而不倒,至今依然是个谜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整座碉楼都是用石灰岩修建的。”站在碉楼脚下,黄新民用手轻轻抚摸着灰黑色的石块。
这些石块都呈长条形,大的每块重约半吨,小的也有100多公斤,边缘都有被打磨过的痕迹。黄新民告诉记者,龙缸地区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当地多是石灰岩,用石灰岩建碉楼并不奇怪,“奇怪的是,这些石块中间,没有使用任何粘合剂。”
“通过对‘老寨子’出土的钲、戈、钺、箭镞、编钟、土陶等器物和碉楼旁賨人打虎楼遗址等的考证,可以得知,早在西周之前这里就有人生存,而且是古巴人的一支——板楯蛮(后来的賨人)的世袭领地,并初步判断老寨子为距今2000年的汉代所建,甚至还可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黄新民认为,龙缸古碉楼仅靠石块垒砌而成,石块与石块之间没有使用任何粘合剂,这样的碉楼如何存世超过2000年而不倒,至今依然是个谜。
厚逾半米、重达1.6吨的石门,究竟当年是如何安装和使用的,至今依然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
推开碉楼的两扇木质门,有些昏暗的梯道里,隐约能看见石壁上刻画的一些符号,如“十”、“╞”、“╘”等,“这些符号在原来的两扇石门上更多,石门损毁后,符号的寓意也无从考证了。”黄新民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划过这些符号。
据黄新民介绍,碉楼的大门原为两扇古老而沉重的石门,石门高2.1米、宽1.2米、厚0.6米,重约1.6吨。石门上没有文字和图案,但刻着10多个不同的符号。
“当年几个人都推不开石门,可惜,两扇石门先后被毁。”黄新民说,一扇石门在“文革”时被砸毁,另一扇石门是在去年修复搬运时不小心掉下绝壁摔烂了,碉楼大门被迫改成了木门。
让人疑惑的是,在2000年乃至更早以前,人们是如何将这重达1.6吨的石门搬运到这绝壁之上,又是如何将石门安到门框上并使用的?
“通过对出土文物的分析,我们推测,当时是由几十个人合力将石门抬至碉楼下的。”黄新民介绍,考古专家对现场地形进行考察,并结合出土文物的特征后认为,尽管石门沉重,山路陡峭,但几十个人合力,还是能将石门抬上山的。
石门抬上山后又是如何安装的呢?装石门可不比抬石门,不仅要将石门吊至空中,还要将石门准确放置在门臼内。“有专家推测是先将石门立起,然后用杠杆原理,一点一点地撬动石门,再一点一点地挪到门臼内的。”但石门究竟当年是如何安装和使用的,至今依然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
早于太极图1000多年的女羞池,其造型与太极图极为相似,这只是巧合,或者更暗藏玄机,有待人们去进一步探索
穿过昏暗的梯道,从碉楼的二层穿出,眼前豁然出现一片葫芦形的平坝,而坝子中央居然有一个一半是水一半是地的图案,恰似一张太极阴阳图。
“这就是女羞池,当地人又称其为‘车必羞’,是古代土著人崇拜的生命之源。”黄新民说,专家在考证后认为,“车必羞”的意思是生命之水或生命之源,它是古代土著人生殖崇拜的女阴变形体,是母系氏族社会遗存的见证。
传说这里不仅是土著人求子的地方,而且土著人经常用女羞池中的龙涎水净手润面。“专家推测,碉楼的修建,最早也是为了守护这一祭祀场所。”黄新民介绍,在坝子的另一端,原先还立有龙柱,是古代土著人生殖崇拜的男根变形体,它与女羞池相互呼应,可惜后来龙柱遭雷击而倒塌。
据考证,太极图出现的最早年代是北宋,距今不过1000多年。而在2000多年前,板楯蛮的“车必羞”其形态竟与太极图如此相似,“这只是巧合,或者更暗藏玄机,有待我们去进一步探索。”黄新民认为。
小贴士
由重庆主城区出发,经渝宜高速约4小时车程到达云阳县城,随后经云阳至利川的318国道,再经约2小时车程到达云阳县清水土家族乡境内的龙缸景区,古碉楼就位于龙缸景区一处山脊上。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