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对明星夫妻缘尽分手,成为各路媒体争相追逐的焦点,也成了坊间茶余饭后的重要谈资。离婚古已有之,但古人离婚,必须理由足够充分,否则是不被批准的。
离婚最早始于何时?史上没有准确记载。在我国古代婚姻结构还未严密时,离婚相当自由,所谓"夫妇之道,有义则合,无义则去".自周朝开始,夫权制婚姻家庭制度建立起来。在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夫权制家庭的基础并不稳固,如《周易》记载妻子离家出走;秦始皇巡游时发现男子招赘、寄宿女家和死了丈夫的妻子抛弃孩子改嫁的现象,于是才刻石颁令天下维护家庭稳定。
最早卷进离婚事件的中国名人,当推孔门祖孙。不过那时不叫"离婚",而称"去妻"或"出妻",也曾称作"仳离",《诗·王风·中谷有蓷》:"有女仳离,嘅其叹矣。"郑玄笺:"有女遇凶年而见弃,与其君子别离。"因为夫妻离异的主动权,是在丈夫这一边,妻子只有被休弃的份儿,是做不了主的。
相传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就曾休过妻,孔子是"野合"而生,他的生身母亲,并没有跟叔梁纥正式结过婚。孔子也曾休过伯鱼之母。据《礼记·檀弓》记载:伯鱼之母死,期而犹哭。夫子闻之曰:"谁与哭者?"门人曰:"鲤也。"夫子曰:"嘻!其甚也。"伯鱼闻之,遂除之。伯鱼因为替被父亲赶出家门的亡母多哭了几声,就被孔子在门生面前大肆批评:嘻!鲤这小子也太过分了哩。吓得伯鱼赶紧收了眼泪。
到了孔子的儿子孔鲤这儿,也曾休过妻。有了曾祖和父亲做样子,孔鲤的儿子子思,也同样休过一回妻。所谓"孔氏四世出妻",典故就出在这儿。
曾子不仅在思想上传承了孔子的衣钵,在休妻这件事上也身体力行去学习,以便掩饰自己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念想。曾子因为老婆蒸的梨子没有熟,借故甩掉黄脸婆。这位夫人久受夫子熏染,对诗书礼易也略通一二,说:妇有七出,不蒸亦预乎?她诘问曾子,离婚的七出条文,我这没蒸熟梨算哪条?曾子回答不上,恼羞成怒说:蒸不熟而已,何问其故乎?我说离婚就离婚,问这么多干吗?
另外,孟子也休过妻。
当然,古代也有女子在被丈夫无辜离婚时,不管那些"三纲五常",以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反戈一击,最终扬眉吐气。《后汉书》就记载了这样一位。汉朝有一女子叫夏侯,是黄允的结发妻子。黄允是当时一位有名的才子。一次,当地太守(市长)袁隗看过黄允的诗文后说道:"如我能有像黄允这样的女婿,此生足矣。"黄允一听觉得机会来了,回家后就给妻子夏侯写了一纸"休书".突然接到"休书"的夏侯如五雷轰顶,在多次恳请无效后,她痛定思痛,决定离开时好好惩治一下这个负心郎,也让自己走得风光。这天,夏侯对婆婆说:"明儿个媳妇就要离开黄家了,心里还真有点舍不得,还是举行个告别宴会吧。我也要当着客人的面,好好诉诉离情。"此时的婆婆也同情儿媳,见儿媳说得有情有义,便答应了。
那天风和日丽,四方客人一共来了两百多位。正在大伙举杯的当口,夏侯袖子一挽便走上前去,把黄允平日干的那些见不得人的丑事,当众数落了一遍,并且大骂黄允无情无义、道德沦丧,说完便跨步登车扬长而去。黄允被骂后不仅名誉扫地,太守碍于面子,决定不嫁女儿给他。这个崇尚权贵的负心郎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
李清照主动提出离婚
古代女子中,李清照是主动离婚的。李清照18岁时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子赵明诚结为连理。也许越是美好的开始,往往越会有着悲惨的结局,1129年,赵明诚死于湖州,一段将近30年的美满姻缘就此落幕。
当时北宋灭亡、战乱不断,李清照行无定所,身心憔悴,不久又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张汝舟之所以结婚,是因为看中李清照所携带的那些价值连城的文物,在李清照并不愿意将这些东西与他共享时,张汝舟马上露出原形,不仅恼羞成怒,还对李清照拳脚相加。
于是,李清照决心和张汝舟离婚,并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官司结果当然是李清照胜诉,张汝舟被发配到柳州。尽管李清照也要因此坐牢两年,但在当地官员的关照下,仅仅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
孔子也曾休过伯鱼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