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蒋经国为何加入苏共?

时间:2014-01-09 10:42来源:老人报 作者:何仁勇 点击: 载入中...

蒋经国

 

  1925年10月,上海江湾港口。悠长的汽笛声中,一艘苏联货轮缓缓驶出长江口。甲板上站着一群十几岁的年轻人,他们是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后,根据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派往苏联的留学生。里面有一个不应被忽视的年轻人--蒋经国。

 

 

  加入苏共,因表现太好惊动斯大林

 


  蒋经国在苏联虽为“人质”,但苏联当局对待他堪称“优待”.从莫斯科中山大学出来后,蒋经国先在莫斯科军事特种技术学校进修,半年后被保送进入列宁格勒托玛卡红军军政大学学习。


  这是正规军事学府,专门为苏联红军训练优秀的军事指挥官。与莫斯科中山大学不同的是,这里上课不用翻译,课程偏重军事技术。另外,学校除了教军事之外,同时教政治。


  蒋经国在日记中写下对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心得:


  党的工作对象是党员群众,军事政治工作对象为非党员群众,党对两机关的政治工作,必须互相发生关系,所执行的政治路线是相同的。我们共产党在军队中就是唯一的领导者。在每军、师、旅、团中皆有共产党代表,他的权力与军官相同。军部命令如不经过党代表签名不能有效,连部中政治指导员制度,他的任务完全与党代表相同。在国内战争时期中,党代表除作宣传训练工作外,尚有检查及监视军官命令正确与否的责任。


  这种体会是很深刻的。1950年,败退台湾的蒋介石总结教训,结论之一就是政治思想工作搞不过共产党。因此,由蒋经国接手,把以前的国军政工局改组为国防部总政治部。


  1929年12月,蒋经国申请加入苏联共产党。为了表示坚定的立场,他还一度在苏联报纸上发表声明,如果将来有机会碰到蒋介石,要“给他和他的党羽严酷的惩罚”.12月15日,蒋经国被接受为第四类布尔什维克党员。所谓第四类,指的是“人民敌人”的子女。这说明他是被作为特殊情况处理的。


  1930年,蒋经国曾有一次机会回国。那时,他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从军政大学毕业。校方在他的个人档案里如此评论:“非常聪明、忠诚,是全校最优秀的学生。”蒋经国的表现太好,以至于惊动了斯大林。斯大林指示苏共中央有关部门与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商议,准备把蒋经国派回中国,参加中共领导的红军。但是,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拒绝了斯大林的建议。这让蒋经国第一次回国的机会成了泡影。他再度请求到红军工作,这个请求也落了空。

 

 

  与王明发生冲突,被下放劳动

 


  蒋经国在莫斯科中山大学读书时,曾经加入过“托派”组织。后来,为了进入军政大学学习,他退出了“托派”.不过,厄运并未因此放过他。


  1931年,已经是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的王明来到苏联,无意中碰到蒋经国。在一次会议上,不知出于什么状况,率性的蒋经国批评了王明,后者勃然大怒。


  王明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提出要对蒋经国严加惩处。蒋经国不甘受罚,以身体原因提出申述。好在苏共中央出于政治斗争需要,对蒋经国采取了保护措施,只是把他安排到莫斯科郊外石可夫集体农场劳动。第二年,他被送到西伯利亚的阿尔泰地区做工。


  1931年前后,是蒋经国在苏联最难熬的时光。当时,苏联发生了“大饥荒”,消费品奇缺。半生追随蒋经国的谋士王升,曾经记载蒋经国这段近乎传奇的生活经历--那时候,蒋经国常常身无分文,甚至还讨过饭。一次,发现一家餐馆后面有一条地沟,里面漂浮着一层油水,饿昏了的蒋经国把油水舀起来,装在罐子里,回去之后烧着吃。还有一次,蒋经国生病倒在路上,幸亏一个叫“小彼得”的要饭孩子,把每天讨来的饭送给他吃,救了蒋经国一命。


  这之后,蒋经国先后做过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一家重型机械厂的技师、助理厂长,以及当地《重工业报》的主编。1935年,蒋经国与这家工厂的女工白俄罗斯姑娘芬娜(后改名蒋方良)相恋、结婚,同年12月生下长子蒋孝文,次年得一女蒋孝章。

 

 

  留苏经历对蒋经国的影响

 


  1936年,蒋经国回到中国,并没有想象中父子相见、无语凝噎的动人场景。蒋介石甚至好几天没有召见这位12年没有谋面的长子。


  于是,蒋经国写了封信,拜访国民党元老吴稚晖,并请他转交蒋介石。吴稚晖向蒋介石转述了蒋经国在苏联的12年留学经历,一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之后,蒋介石被说服了,终于肯接见长子,见面安排在杭州市的国民政府主席别馆进行。一进门,蒋经国就向父亲跪下,三叩首。他以如此独特的方式,表达与过去12年彻底决裂的态度。


  但即使如此,12年留学苏联的经历,苏联政治、经济、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不是他想忘就能忘的。甚至终其一生,蒋经国的为人行事,都带着深深的“赤化”烙印。


  1940年10月1日,江西赣州群乐大戏院内,刚刚年满30岁的蒋经国对着赣南十一县的县长、秘书、参议会议长、社会贤达等慷慨陈述其“三年计划”,“我们在三年之内,要办331个工厂,要开垦2万亩荒地,要办314个农场,要建筑995个农业示范区,要成立3000个合作社,要建筑6043个水利工程,要开辟321个果园,要建筑259个新校舍……”


  蒋经国要在3年内,将赣南建成一个“人人有工作,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人人有屋住、人人有书读”的新社会。此时,离他受蒋介石任命,履新江西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一职不到4个月。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百万两黄金运台做“本钱”蒋经国心有愧
  • 蒋经国病逝后两岸密使如何重启和谈?
  • 揭秘令蒋经国二子被外放新加坡的轰动命案
  • 蒋经国日记揭秘蒋介石迁台原因
  • 蒋经国“另一个儿子”邱明山之谜
  • 苏联扣留蒋经国内情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