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白日焰火》,廖凡成为柏林电影节首位华人影帝。22日,他在京接受媒体群访。他说,影帝奖杯是对他之前演艺生涯的一个总结,以后他会保持平常心,该干吗还干吗。(2月24日《京华时报》)
论长相,廖凡确实很普通,既不胖,也不瘦,明显缺乏当今这个时代成为巨星所需要的特质。相反,他的外貌似乎给人一种沉寂感。或许正因此,对于他获得柏林电影节影帝--这也是该电影节首位华人影帝--外界一致用“苦尽甘来”的词汇来形容,好像他之前的演艺生涯有多艰难曲折似的。
对此认知,廖凡在接受采访时不免报以苦笑:“我没那么惨吧?我一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一直没有看轻自己,也一直没有陷入到娱乐圈考量一位演员‘红还是不红’的弱智圈套中去,所以,请不要把我当成一个励志教材。”
廖凡的这番回答,我认为耐人寻味。尤其是“不要把我当成一个励志教材”,既反映出廖凡的谦虚品质,也折射出一定的舆论现象。
一个演员在国际上获得大奖,固然是其努力的结果和被认同的体现,可喜可贺。但是,因此揣摩这位演员的心态,甚至硬要挖出其此前的种种“磨难”,然后进行对比,以衬托其得奖前后的身份差别,这也是不必要的,甚至可以说是不正确的。正如廖凡所言,这个奖就是对他之前演艺生涯的一个总结,以后他会保持平常心,该干吗还干吗,“比如,该买菜时就去买菜。”
廖凡成为了影帝,这让他立刻陷入媒体重围,面对求访媒体,他说:“为什么之前你们不做?”这虽是玩笑话,却也值得媒体思考。对于一名演员,难道只能在其成名后才去关注吗?更何况,在影视圈中,廖凡既不算新人,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他在《十二生肖》、《非诚勿扰2》等影片中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
媒体平时不关注也没关系,作为廖凡本人来说,他觉得自己过得很充实。所以对于“封帝”,他并没有太多的兴奋,或许将奖杯往家中某个位置一放,然后又投入到周而复始的表演之中。倒是很多媒体、很多外人,想当然地为其添油加醋,非要整出一些“大器晚成”的话题不可,甚至要将其作为追求理想的“励志教材”.王宝强当年一炮而红,也被很多人视为“标本”,到处邀请其讲演、上节目等。请问有多少“北漂”能复制王宝强的成功?同样,廖凡成为影帝,就是遇到了一部好片子、成功塑造了一个适合他的角色而已。这既不表明他之前碌碌无为,也不代表他今后就一步登天。
当然,如果非要将廖凡视为励志教材,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其重点,不是廖凡成为影帝,而是他成为影帝后表现出来的淡然心态。比如有媒体提到,如今影视圈中有想法的演员都在追逐导演或者监制的主动权,廖凡便连忙否定:“我连自己演都没演明白呢,还去做导演?我看待导演的位置还是比较神圣的。至于监制,那得和多少人打交道啊?”既然廖凡如此淡定,那我们也不要太过热情,就给他一个安静的空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