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正被指抄袭
一封公开信,迅速成为舆论热点,并被网民热闹围观。之所以如此,除去琼瑶的高知名度之外,恐怕是因为公开信公开了真实的业态。
中国已是世界第一电视剧大国。近两万集的年产量,远超美英日韩。数字虽然光鲜,但问题仍不少。其中,抄袭、跟风泛滥,算是行业老大难。
抄袭很容易。经常是一部剧或一种类型的题材火了,马上就有一大批同类型的电视剧推出,争抢市场,不少作品甚至都懒得遮掩,不惧情节雷同、台词撞车、人物相似。
不是没人想过维权。但是,如何界定抄袭与借鉴的界限,并非易事,相似与雷同无法与抄袭画等号。由于法律上缺少可供具体量化的标准,认定难、取证难,不少剧组在遭遇抄袭后,除了抗议,别无他法,往往雷声大雨点小,最后私下和解了事。无形中,也助长了抄袭的风气。
抄袭风如此之盛,有业内人士分析,是电视剧行业长期以来“短平快”的习惯造成的,即用最短的周期、最低的成本,获取最高的收益,忽视艺术规律。
为了赚快钱、快赚钱,剧组仓促上马、剧本东拼西凑、作品粗制滥造。于是,“雷剧”“神剧”层出不穷:要么奇侠抗日,要么婆媳反目,要么今古穿越,要么恶搞历史……种种乱象,既破坏了行业生态,也降低了观众的观剧热情。近年来美剧、韩剧广受热捧,并非毫无由来。
目前,事件仍在纷纷扰扰地发酵当中,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还不得而知。但很可能是,热闹的口水仗打完之后,行业归于平静,鱼有鱼道、虾有虾道,大家“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只是,若任由行业生态继续恶化,长此以往,恐怕会逼得观众用脚投票。那时,产业的生命力被透支,可就人财两空、得不偿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