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任何群团组织一样,书协组织的存在也要以能够发挥特定功能为前提,否则,那存在便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存在,没有丝毫意义可言。书协组织的功能何在呢?简言之,即在于“引领书法发展”.可当下,书协组织正彰显着“去功能化”之走势,既不可遏止,亦不可收拾,直令广大书法爱好者为之扼腕长叹!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大规模的更班换届,某些书协组织开始被权术渗透,任“家长”的不少不再是书法领域里的高手,相反,他们的书法水平甚至低于一般爱好者。
正由于这些权术因素的渗透,书协组织原有的运行轨道发生逆转,很大程度成为少数主席、副主席谋取个人好处的名利场;它不再以推动书法创作、加强理论建设、培育新苗扶植新人为己任,而以频繁举办无意义展览,频繁编印低质量会刊、作品集和频繁开展送春联下乡活动,吸引媒体关注,借机张扬自我;它不再处处按艺术家协会自身发展规律办事,相反,把官场上的一些不正之风带进协会组织,拉帮结派,排斥异己,评审搞暗箱操作,宣传搞通稿轰炸,“名”字当头,唯利是图……从此,书协组织便在不知不觉中步入“去功能化”的运行轨道。由此,一系列怪现象的发生也就不足为怪了。
怪现象之一:一次性收取长达五年之巨额会员费。作为书协组织会员,按年缴纳一定会费自是情理中事,这是会员应尽的义务。但多数会员年收入都非常微薄,动辄就百元以上,实在有点强人所难。而五年会费一次缴,数额之巨更让基层广大会员无法承受。拿中国书协来说,会员8000余人,以每人500元计算,如能收齐的话,总数便在400万元以上。现在,我们要问的是:这巨额会费干什么去了?每年用了多少?会费是大家缴的,年底总该向他们作个开销通报吧!可我们从未看到过这类通报。
怪现象之二:巨额收取下一级书协组织或其他单位办展的冠名费。如果某个单位办展以盈利为目的,那上一级或同级书协组织向它们收取一定冠名费自然无可非议。可事实上,有些明明是上一级书协组织主办的展览,由下一级书协组织承办,主办方什么事都不用做,依然还要从承办方拿走20万元到30万元不等的活动经费,常常导致承办方大量后期工作无法按最初设想完成,直令参展、参观人员怨声载道。
怪现象之三:从不退稿,还要收取投稿者的评审费。中国书协收取的国展评审费一般都在30-50元不等,以它们报道所称投稿者超过40000人计算,汇总起来亦是一笔巨额款项。这笔款项说是评审费,但评审真的能用去这么多钱么?
怪现象之四:公开发文,副主席、常务理事、理事等席位可拿钱来买。这件事,十年前发生于某省书协组织,幸好被媒体曝光之后,没有第二个书协组织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仿效之。明的没了,但暗中却不乏仿效者。有很多企业大腕书手,毛笔字写得很一般,居然也纷纷当上了某级书协组织的理事或副主席。
怪现象之五:近年来的书协组织从副主席到主席团成员再到各大专业委员,竟然多如过江之鲫。近年换届之后,中国书协的副主席席位猛增,专业委员的席位也猛增起来。如果“增多”是为了把有真才实学者尽可能多地网罗进去,还不乏积极意义,但事实上,用“增多”方式网罗进的人基本上都是惯于玩弄权术的书法票友。不久前,一书法大省的书协组织换届,副主席席位竟由原来的六七位一下激增到十七位之多。
怪现象之六:有些书协组织头儿数千元至万元一平方尺的润格,“日进斗金”,却从不见纳税记录和关于纳税情况的年度通报。有些书协组织头儿,卖字的钱太多了,以致自我感到良心有愧,他便寻思捐出九牛一毛,再博个支持科教文体或社会福利事业的美名充作政治资本。
当下某些书协组织的“去功能化”可说已步入尾声,但其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感也已步入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