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大诗人白居易长期在中下层官吏群里徘徊,甚至官贬江州司马。原因何在?除了他喜欢写诗讽刺现实得罪大官僚,也和唐朝的官僚政治架构有关。
唐朝后期,也算是实行“两党制”了,“李党”和“牛党”交替执政,彼此水火不容。作为中下层官吏,如果入不了两党党魁的法眼,那就只能在低位置上待着了。例如“李党”的党魁李德裕曾一度权倾天下,偏偏白居易就入不了李大人的法眼。这是什么原因呢?
据宋朝的《北梦琐言》记载,诗人刘禹锡找到正在洛阳执政的李德裕,试探着说:“大人最近有没有看白居易同学的文集?”李德裕也不装糊涂,直接了当地说:“蒙你提示很多次了,我也确实把白同学的文集收在家里。不过,一次都没看过。今天看你的面子,我姑且拿出来读一读。”
等到去取白居易的文集时,刘禹锡大吃一惊,发现李德裕家里确实有白居易的文集,但是都已经堆满灰尘。李德裕刚打开白同学的文章,却又合上不想看,李德裕解释说:“我对这个姓白的早就有看法,这小子文章不错,天下无敌,所以我就觉得更没必要去读。因为一旦我认真去读,很可能因为欣赏他的文采而改变对他的看法。”
《北梦琐言》的作者孙光宪评价说:李德裕之所以始终不肯赏识白居易,主要还是因为白同学和李德裕的政敌杨虞卿、牛僧孺走得太近了,他担心提拔了白居易,等于是让牛党得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