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对刚刚过去的儿童节进行分析,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越来越多的成年人热衷于过儿童节,他们多是70后、80后,逐渐开始在生活和工作中承担压力,对无忧无虑的童年充满向往,把过儿童节当成一种宣泄或缅怀的方式。他们说:曾经有一个儿童节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失去后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说我要过!如果非要给它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成年人过儿童节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穿上海魂衫、戴上红领巾参加以“寻找童年”为主题的聚会、派对,宅一族则上网购买铁皮小青蛙、沙包、跳跳糖等怀旧玩具和零食,上班族互发诙谐或祝福的儿童节主题短信方便又省事……
成人为什么要过儿童节,而且这么爱过儿童节呢?套用一句网络名言:哥过的不是儿童节,是寂寞!记得年少时,我爱谈天她爱笑。滚滚红尘,在生命的旅途中,总有那么一些灵动的细节在脑海里时常浮泛,带给我们些许的感动。成年人借此机会忘掉压力和烦恼,暂时回归单纯的童年状态,无可厚非,可是仅止于此,还远远不够。
快乐的儿童节,其实源于一个并不快乐的典故。为了悼念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正式确定每年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可以说,“六一”是成年人送给儿童的礼物,是成人世界对孩子们的忏悔和承诺。
使儿童免予恐惧、侵犯和危险,时至今日仍是成年人须谨记的命题。当校园安全事件像幽灵一样盘桓,当问题童装、玩具和食品仍未根治,当留守儿童长期面临内心的荒凉,我们这些成年人还能心安理得地过儿童节么?一个社会为孩子做了什么,能看到一个民族的眼光,而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一罐让人放心的奶粉、一辆足够安全的校车、几部经典的动画片……
西方人常说,孩子是上帝派来教育我们的。成年人在儿童节这一天,或者从这一天起,能不能虚心向孩子学习?向孩子学习须不耻下问,不囿于辈分、年纪等因素而不敢问,在终身学习的信息时代,孩子可能比我们了解得更多、更快。向孩子学习是善于反省,学会简简单单的快乐,学会不必兜圈地表达意思,成年人的世界也不必那么复杂。
节日是历史与未来在当下的相遇。儿童节根植于亲子之爱,升华于人性之善。这样的时刻,适合尽情游戏,适合深深反思,也适合坚定地行动。因为,儿童节是开给成人的一张考卷,但这一考卷不仅仅存在于儿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