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人类最大的战争罪犯之一,希特勒上台却是经过德国民众的选举。究竟是那个时候的希特勒伪装得太好,还是当时的民众太天真?其实,希特勒的上台与那时的经济形势密切相关。
经济危机导致社会到了暴动边缘
一战结束后,凡尔赛合约强制德国支付巨额赔偿。德国魏玛政府不得不提高税率,一时间德国国内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导致全国面临巨大压力,屋漏偏逢连夜雨,1929年美国大萧条席卷了全球。全球贸易在短时间内严重萎缩,德国的出口受到严重打击,失业率急剧上升。德国开足了印钞机,只带来了更为恶性的后果,国内民众的储蓄与养老金化为乌有,日薪几亿马克的工资也换不回一块面包。社会已经到了暴动的边缘,人民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挽救德国经济。
提出“面包与工作”口号收买人心
在德国的保守党、社民党、共产党只知道在议会和刊物上互相批评,“主义”提了一大堆,却什么解决方案都拿不出来的时候,希特勒提出Nationalsozialismus (简称Nazi,即纳粹),国家社会主义,并提出了一系列承诺,吸引了群众热情相随。
希特勒这一时期的演讲重点则放在“抢救失业大作战”上,得到了热烈的回应。他打出“面包与工作”的口号,在民间形成“领袖辗转难眠苦思拯救百姓”的形象。纳粹党员们则在社会上搞出类似宗教组织或红十字会的活动,对穷人们有求必应,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照顾、体贴他们,只要加入纳粹的行列,便能保证天天吃饱肚子。纳粹党一边煽动一边收买的努力没有白费,1933年,希特勒当选为德国总理。
铁腕政策让德国成为了经济强国
上台后的希特勒没闲着,他的政府在这个特殊时期采取了特殊手段,包括冻结薪资,不许上涨,以便让公司与工厂能雇佣更多的人;冻结物价,让民间的收入与储蓄维持购买力;抑制进口,提倡用国货,扩大内需。这几项铁腕政策成效显着。失业人数到了1934年12月降到了240万,换句话说,24个月内,失业人口减半。
仅用了三年时间,希特勒政府就把德国这个之前全世界赤字和失业率最高的、濒临破产的国家改造成了世界名列前茅的经济强国。得益于世界经济复苏等客观因素,三年内,德国的年均经济增长率远远超过了100%,几乎消除了失业现象。希特勒实际上惊人地兑现了他竞选时的诺言,为德国人民实现了共同富裕--工资上涨,管理阶层与工人们的购买力几乎相等。
一个普通的德国工人,三年前还在下岗,为了每小时工资只够买一块面包的临时工岗位,与邻居们争得头破血流,现在却坐着豪华游艇去非洲或美洲享受阳光假日去了。
华尔街出钱帮了希特勒
由一名叫西德尼·沃伯格的银行家牵线,华尔街出钱帮助希特勒上台,只要希特勒答应一些外交政策即可,双方几乎一拍即合。希特勒也没有客气,狮子大开口向华尔街要1亿马克(2400万美元),经还价为1000万美元。
1930年的选举让纳粹党成为德国议会第二大党,希特勒通过西德尼给了华尔街两个选择,暴力夺权需要5亿马克,合法执政便宜些,只要2亿。讨价还价后,华尔街给了1500万美元。
成为总理后,希特勒第三次开口提出1亿马克,华尔街最终支付了590万马克。数量巨大的金钱送给了德国,而且没有任何抵押。
这些钱为希特勒上台提供了财政上的支持,为德国经济提供了最基础的保障,事实上,这些贷款并不是从华尔街金融家们自己的腰包里掏出来的,而是通过在华尔街销售的德国债券募集公众资金得来。最终,是美国的百姓为这个巨额的贷款项目买了单。当然,当德国开始偿还贷款及其利息时,巨额佣金收入滚滚而来,流入了华尔街金融家的腰包。
有了不愁花的钱,加上希特勒的煽动力,德国经济事实上走上了一条康庄大道。1937年,希特勒在视察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时,突然对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你们看着吧,德国经济很快就能达到足以支撑战争的规模了! ”据《老年生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