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籍的青年牧师勃沙特
人们一直以为埃德加·斯诺所着《西行漫记》是第一本向世界介绍红军长征的书,殊不知,早在1936年底,伦敦出版的《神灵之手》就已介绍了红军长征,作者是一名瑞士籍英国传教士。
遭意外扣押
在贵州黄平县城旧州,有一所天主教堂,居住着加拿大籍英国基督教牧师阿诺利斯·海曼夫妇和他们的孩子。1934年9月30日,瑞士籍英国传教士阿米弗雷德·勃沙特夫妇经安顺赶往旧州,与海曼等一行人前往镇远。
当时,红六军团经过55天的艰苦征战,已进入黄平境内,在一个小山村与勃沙特一行不期而遇。那时,贵州的大多数教会都支持反动政府和土豪劣绅,常以宗教迷信欺骗麻痹教友,进行反动宣传,指责红军是“洪水猛兽”“土匪流寇”.
在这样的背景下,勃沙特等人自然也逃不过红军的扣押和甄别。他们于10月2日被红军押回到旧州。红六军团之所以这样做,不仅因为怀疑这些身份不明的外国人是“西方间谍”,更主要的是因为西征以来,伤病员日益增多,药品和物资越加奇缺,所以希望借助传教士的帮助搞到一些必须药品和经费。基于这样的考虑,红军决定让他们交纳一定数量的赎金或与之相等价值的物品。
鉴于他们的特殊身份,勃沙特等由军团政治保卫局局长吴德峰和保卫局党总支书记戚元德(吴德峰之妻)负责看押。
经审查,红军出于人道考虑,释放了其他人,只扣留勃沙特、海曼、埃米(新西兰籍英国女传教士)三人。在规定时间内交纳70万元赎金后,他们三人可获得人身自由,此前必须跟着红军走。由于路途艰险,埃米不久后被无条件释放了。
一半赎金赎回海曼
1934年12月17日,因圣诞节即将来临,渴望自由的勃沙特唆使海曼一起逃跑,但被红军抓了回来。同月底,红军分别以三项间谍罪判处海曼有期徒刑12个月,勃沙特18个月。因长时间无法获取赎金,红军表示“愿将赎金折换成一张所需的弹药、电台、电池及药品的货单”,如“能得到两挺高射机枪的话”,甚至可以减少赎金。对此,教会出于政治等种种原因,总是作出不友好的回答和不符合实际的宣传报道,且一拖再拖,在数目上也是讨价还价,原定的70万元赎金减到1万元,最后甚至还提出6000元。直到1935年11月18日,教会才派代表送来药品、物资和钱,因为“只送来了一半的钱”,红军放了海曼,勃沙特则继续跟随红军长征。
在战事紧迫的急行军过程中,红军并没有忘记随行的两位外国传教士,总是尽可能给予他们保护和照顾。勃沙特回忆:“因为气候潮湿,雨多,我们提出要块雨布,结果给了一件床单。我们后来才知道,这在红军中已是非常奢侈的供应了”;“凡遇到危险路段,总会有人走出队列帮我们一把”;“大概是到了湖北境内,红军给了我们一头骡子,我和海曼每人各骑三分之一的路。不久,又将一头骡子给了海曼。”
勃沙特获得自由
当然,勃沙特也为红军提供过一些帮助。当时红军缺乏地图,用的都是中学生课本上的,图上只有省会、县城、大市镇和大河流、大山脉,无法准确标定行军打仗的路线。攻克旧州后,红军找到一张近一平方米大的贵州地图,但上面所标地名不是中文。红六军团团长肖克派人把勃沙特请来。勃沙特认出那是张法文地图,而他专门学过法语。于是,勃沙特讲、肖克记,把地图上重要的山脉、村镇、河流等译成中文标记在地图上。肖克回忆说:“勃沙特翻译的地图成为我们在贵州行军作战的好向导。”勃沙特还通过教会帮红军购买过一些急需物品。
1936年4月11日,红二、六军团逼近昆明,准备强渡金沙江北上。鉴于勃沙特刑期已满,肖克对勃沙特说:“我们决定放你走,明天就给你自由。”次日,肖克摆了一桌酒席为勃沙特饯行,还专门做了一道拿手菜--粉蒸肉,作陪的有贵州知名人士周素园、原国民党第四十一师师长张振汉,还有在石阡被捕的天主教堂神甫汉斯·凯勒等。勃沙特回忆道:“当一切准备就绪时,好消息就在饭桌上和吃饭的同时宣布了……”吴德峰向勃沙特交代了有关事项,并问他到昆明需要多少路费,勃沙特以两天路程计算,提出要四块银元,“吴叫来分管财务的同志,告诉他:给这个外国人十块银元!”
就这样,勃沙特结束了长达18个月的刑期,获得了自由。这期间,他随红军转战贵州、四川、湖北、湖南、云南等5省,行程万里,成为红军长征途中一名最为特别的“参加者”.在与红军的朝夕相处中,勃沙特逐渐认识了红军。这也使他从红军的敌视者变为坚定的同情者和忠实朋友。
离开红军后,勃沙特去了昆明,他迫不及待地着手整理在红军中的那段亲身经历,他要把这些告诉世人。在朋友的协助下,勃沙特写出了传奇纪实作品《神灵之手--一个为基督事业在中国被俘者的自述》(又名《神灵之手》《红军长征秘闻录》)。1936年11月,当红二、六军团还在长征途中时,该书便由伦敦哈德尔-斯托顿公司出版发行,从而成为最早介绍红军长征的书籍。据《党史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