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君珏女士殉国……中华民族有这样坚贞不屈、英勇赴难的女儿,日本强盗永远征服不了中国。”1942年11月4日,重庆《新华日报》的一篇短评,高度赞扬了壮烈牺牲的巾帼英烈黄君珏。这位出生于原湘潭县黄龙乡枯桥湾黄家围子(今湘潭市九华经济开发区红星村)的女英雄,她的名字刻入山西太行新闻烈士纪念碑。
近日,秋阳洒满黄家围子,树木葱茏,流水潺潺。记者来到抗战英烈黄君珏故里采访,听后人讲述这位抗日英烈的故事,感受先烈故里湘潭九华人富而思进、勇于创新的可喜变化。昔日黄君珏烈士出生的村子,早已不见踪影。唯一能述说烈士当年历史的,只有一道残败的仅三口砖高的围墙。
“官家小姐”15岁投身革命
从湘潭市地方志办公室退休的周磊告诉记者,他的姨父是黄君珏烈士的堂兄,尽管姨父去世得很早,但周磊一直很关注对黄君珏烈士的史料研究。
周老告诉记者,黄君珏的父亲与几位舅舅都是国民党内要员,这样一位“官家小姐”却有着不寻常的革命人生。年仅15岁便投身革命,先后活跃在长沙、上海、南京、武汉、山东等地。1939年,她接受组织安排,到当时八路军总部太行山革命根据地,与何云等人一起负责《新华日报》华北版,从此走上革命人生的新阶段。
在敌后办报,条件异常艰苦。根据地在山区,交通闭塞,物资匮乏,又处于日寇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之中,随时都有可能遇敌。她曾对报社营业科的程庆丰说,“革命中注定要随时准备牺牲……要过‘生死关'.” 有人问黄君珏:“黄同志,你家里那么好,不过富裕的家庭生活,来太行山多苦,还有危险。”黄君珏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话回答,“为家庭活着是动物的自私,为自己活着,则简直是卑鄙。”
30岁生日,烈士纵身跳崖
周磊说,百团大战期间,黄君珏是《新华日报》“华北版”经理部办公室主任。1942年5月,日本侵略军实行空前野蛮残酷的大“扫荡”.在反“扫荡”中,上级要求《新华日报》“华北版”继续出版八开铅印报纸。黄君珏召集经理部主要干部部署:“要组织好人力、物力,转盘铅印机、铅字、印刷材料,要选8匹好骡子驮,在反’扫荡‘中出铅印报。”
1942年5月26日晨5时多,西面高山上的敌人就向黄君珏及其战友所驻村打了3枪,划破了静静的山村上空。当天晚上,战士们轻装上战场。万余敌人在十多架飞机掩护下向我军围攻。四处枪声、炮声、炸弹声连成一片。硝烟弥漫,使人出不上气来。总司令部警卫团掩护总部和北方局机关转移。报社全体同志也跟着总司令部的队伍走。
第二天黄昏,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在十字岭指挥突围战斗中不幸壮烈牺牲。28日,报社部分人员突出重围以后,敌人的包围圈越来越小,来不及突围的人员便化整为零。在突围中,社长何云同志不幸遭背后暗枪,为国捐躯,年仅38岁。
1942年6月2日,黄君珏和十余名同志登上耸立云霄的庄子岭道士帽山,隐蔽在一石洞内。黄君珏说:“我们绝不当俘虏。我还有三颗子弹,必要时非干掉两个敌人不可。”后来,因洞小容不下这么多人,便商定只留3位女同志--黄君珏、王健、韩瑞,其他同志另找地方隐蔽。不久,数十名敌人包围该山。下午3时,敌人登上山,蜂拥冲向洞口。
日军包围山洞后,不敢进洞搜索,便在洞口架柴放火,浓烟顿时弥漫了整个山洞。危急关头,黄君珏举起手枪一连击倒两个鬼子。子弹用尽,她狠狠地砸断手枪,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誓死不当亡国奴”,猛然一跃,纵身跳下百丈深渊,壮烈牺牲。当日正是她30岁的生日。
故里新貌
黄君珏烈士出生在湘潭县黄龙乡枯桥湾黄家围子,后改名为湘潭县响水乡红星村(后并入九华经济开发区),位于湘潭市北郊。行走在田垄上,放眼望去,秋阳映衬下的湘潭县响水乡,青山翠绿,郁郁葱葱。水泥公路两旁的一盏盏太阳能节能灯,宛如一朵朵绽放在秋阳里的花儿。
湘潭九华经开区宣传部高晓明告诉记者,英烈所在的响水乡,正在重点推进养殖小区工程、生态养殖、生态种植和生态休闲等项目的开发。通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响水乡以小水果和生猪为主的种养业初具规模,昔日的荒山野岭,如今瓜果飘香,猪羊满栏;过去的破房子矮屋子,如今小楼林立,别墅成群。一幅“农民富、村庄美、风尚好”的美好画卷,在英烈故里蔚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