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山现南京保卫战指挥所遗迹

时间:2015-04-07 11:29来源:大西北网-南京晨报 作者:袁好,黄欢 点击: 载入中...

    晨报在3月19日曾经报道了热心网友在青龙山上发现神秘溶洞,疑与七十多年前南京保卫战中消失的兵团有关,引发了大家的“集体围观”,3月31日,网友“穿越正义”在西祠上发帖称经过探访初步认定并不存在青龙山川军失踪之事。近日,中科院地质专家、“蓝天救援队”成员以及文史专家们实地寻访,确证了神秘溶洞中不太可能藏匿一支军队。此外,他们意外地在青龙山上发现了当年南京保卫战指挥所的遗迹,也再次佐证了青龙山南京保卫战的历史。

 

【实地考证】中科院地质专家、“蓝天救援队”成员集体寻访


    网友“穿越正义”发布在西祠上的这则帖子名为《青龙山川军失踪之谜最终揭晓,没有此事!我们倒发现真实的南京保卫战青龙山指挥所!》,帖子里图文并茂地讲述了他在3月30日和中科院地质专家、“蓝天救援队”成员以及向导冯学宝(网名“紫霞笛声”)到青龙山考察探访的全过程。“穿越正义”在帖子里称:“其实我早在前年就讲过南京保卫战根本没有川军整建制到达南京市郊参战,是不可能有川军失踪之谜的事实存在,这只是当地百姓的以讹传讹造成今天的局面。”


    “穿越正义”的相关论断一出,立刻引起了网友们的激烈争论,记者发现,如果说上一次大家几乎是一边倒地支持冯学宝发现溶洞并怀疑与“消失的兵团”有关的话,这次质疑和责问的声音则占了大多数。网友“龙056”留言:“这短短的时间就这一小小的一个洞,你们就直接断定了几十年来的一大谜团,青龙山这么大,哪来的信心?所以你们只能说这个洞不是川军撤离的线路而已,是吧?”


    记者随后联系上了这位名叫“穿越正义”的网友,他的真名叫张定胜,出生于1969年,地地道道的南京人,他的爷爷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他的外公是一名毕业于黄埔军校的抗战老兵,“因为这个缘故,我虽然是一名书法老师,但是很早就开始研究这段历史,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找寻这段历史的真相与证据,所以才会对青龙山的这件事这么关注。”

 

兵团查无番号,老人回忆军服颜色不符


    对于网上的种种质疑,张定胜给出了自己的见解,“首先如果这是一支川军,那么川军这个团的部队番号到现在也没有任何资料呈现出来。”张定胜认为,如果这个兵团都不存在,那又何来“消失”一说。


    张定胜还拿出了更有力的证据表明事有蹊跷,“有人说可能不是川军是别的部队,根据记载应该主要是广东的部队。但据我们去年走访四位居住在高桥门地区,当年逃难到青龙山的老人回忆,在距离发现的这个溶洞五六里的小茅山附近,当时曾堆放过大约300具身穿黄绿色军装的中国兵遗体。”张定胜告诉记者,根据1937年淞沪会战记录这是广东、广西部队的军服色,而川军的军服是灰色,“去年12月10日在开‘南京保卫战学术研讨会’时,我从川军23军144师长郭勋祺将军的女儿郭开慧教授那里已经证实了,她父亲当年正是川军师长,如果连川军师长的回忆都不能佐证,那么这个事也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专家解释青龙山不可能生成大规模溶洞


    如果说这段历史众人还有所异议的话,那么地质学家又是怎么看待这个事件的呢?记者随后采访了南京地矿所研究员、教授尹家衡,尹教授明确地告诉记者,根据青龙山的地质分析,不可能生成大规模的溶洞足以容纳数千人,“3月30日的探访我就在现场,冯先生发现的那个溶洞我也亲自下去看了,溶洞大概长12米,宽度在1米到2.5米,最多可以容纳几十个人吧。”尹教授说,能在青龙山形成溶洞的是石炭系黄龙组的石灰岩层,这个岩层在青龙山地区本身分布不广泛,厚度也不是很大,所以绝不可能形成像西南地区那样大规模的石灰岩溶洞和地下暗河,“所以能容纳几千人,还沿着暗河逃走的说法也是不成立的。”


    “此外,我觉得作为青龙山有散兵游勇躲藏在一些山凹地洞里一时半会是完全可能的,但青龙山上的草木不可能像现在这么茂盛,基本都是光秃秃的,不要说成百上千人活动了,就是一两人活动都很容易被发现。如果真的这么多人躲藏其中,没有粮食给养是无法存活的,必定会寻求周边老百姓的帮助,但迄今也没有任何线索或者证据显示。”

 

【意外发现】遗迹佐证了青龙山南京保卫战的真实性


    虽然青龙山“消失的兵团”存在诸多疑点,但有一点毋庸置疑的,那就是青龙山在南京保卫战中是重要的一处作战地。“经向导老冯指认在山下岔路口另一个山凹处有当时中国军队修建的指挥所,我们前往勘查,当时我们估计是粮秣武器弹药储藏室。后来发现果然是抗战前中国军队修建的指挥所或者是‘粮弹储存室'.”张定胜告诉记者,他们当时发现的是个长宽3.8米的正方形水泥工事,“很是特别,我们以前没有见过如此设计的堡垒。”


    “可以看到东北角遭到山炮摧毁,一进入口迎面对着的是射击口,也就是还没进入第二道门就会被里面守军打死。里面第二道门和第一道门之间通道,可以看到南入口门堵塞淤泥倾泻而下。此指挥所除了两个入口外没有其他进入通道,也没有观察窗,只有第二道门门内的射击小洞,顶层是有排气口。”张定胜向记者详细描述了当时的情景。


    张定胜告诉记者,1937年12月9日早上7时,日军占领青龙山,并迂回至上访镇“山下村”东北侧“鲤鱼山”,向高桥门攻击,最后由于无线电告知高桥门以北有中国军炮兵猛烈阻击,第二大队通知第一大队及联队本部往回迂回至王家头“谢泾”这个地方,然后向现在的“南京理工大”(当时是教导总队兵营)攻击,最后12月11日突破国民党“工兵学校”北侧白骨坟(现在“解放军理工大”)一直打到后庄护城河边(现在“标营门”位置),12月13日由中山门城墙南侧250米突破口进入明故宫机场扫荡。“这就是日军第七联队第一大队从青龙山到南京城内的路线。这个遗迹的存在也说明了证实了青龙山南京保卫战并不是杜撰,为我们揭开青龙山南京保卫战战斗的冰山一角。”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南京山林发现民国水井 初断系南京保卫战遗物
  • 南京学者建言设立“南京保卫战遗址公园”
  • 南京保卫战有一个团在青龙山神秘失踪 现发现溶洞
  • 青龙山现神秘溶洞 与南京保卫战“消失兵团”关系小
  • 巩义青龙山崖壁复刻石窟寺佛像 利用三维激光测距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