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吨汉白玉“王八驮石碑”出土 距今300多年

时间:2015-05-28 08:01来源:大西北网-北京日报 作者:张丽,高健 点击: 载入中...

  日前,一对总重量近30吨的汉白玉“王八驮石碑”在通州区漷县镇穆家坟村出土。这对石碑距今已经300多年,“文革”期间曾被埋于土中,历经40余年,终于重见天日。


  27日,记者来到穆家坟村南,农田里,挖掘机正在作业,旁边一男子在临时帐篷前“看摊儿”,一打听,才得知新出土的“王八驮石碑”就暂放在不远处的麦田中,一左一右,用花格塑料布盖得严严实实。


  在三五个村民的协助下,褪去麻绳和一层层塑料布,一对“王八驮石碑”露出真容。石碑各高约4米,宽1米,厚度约0.4米,碑座也各有一人多高。一对石碑均是莹润洁白的汉白玉石材,总重量预计接近30吨。


  碑上的文字字迹工整隽秀,一块刻满文,另一块刻汉字。经通州区文物专家周良鉴定证实,石碑所属墓主名叫穆旦,生前身份为清康熙年间左都御史,死后追加三级,且碑文为康熙皇帝口谕,传说是刘墉执笔,由此可见穆旦在朝中身份不同凡响。这石碑距今已经300多年,“文革”期间“破四旧”被埋于土中,历经40余年,终于重见天日。


  出土文物的具体地址,是村民孙德元家的麦田。“以前这块地一直种大葱,去年我开始种麦子。前不久发现一个怪事儿,这一片的麦苗比旁边矮了半截儿,还不长穗儿,浇了水还是不见长。”孙德元也听老一辈人说过穆家坟和穆家石碑的传说,就找到村委会,让村干部帮忙看看怎么回事儿。


  据史料记载,穆家坟村曾是清朝正二品左都御史穆旦的封地,他死后也葬于此地,穆家坟村的形成就是由长期居守此地的守坟人发展起来的。在文物普查时,由于这对石碑埋于地下,一直未被记载。此次发现,不仅说明了穆家坟村名的由来,对于研究漷县区域历史文化也有着重要意义。


  周良介绍,“王八驮石碑”是民间的叫法,因为碑首常以螭首雕饰,故又称螭首龟趺。穆家坟村新出土的螭首龟趺体积、重量都较大,在近年来非常罕见。关于石碑碑文,一碑满汉文合璧的较为常见,但两组螭首龟趺一组刻满文、一组刻汉文的形式则非常稀少。


  据悉,村里准备在文物修复专家的帮助下将文物修复,再在文物出土的位置建一座休闲广场,让这两组文物重新屹立在原地,见证穆家坟村的发展。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虞弘墓汉白玉石椁首露真容 墓主虞弘何许人也?
  • 故宫回应汉白玉栏杆质疑:整体景观基调统一
  • 20年前被盗汉白玉佛首将回归大陆 星云大师促成
  • 中国商人从日本购回唐代汉白玉佛首 促首身合一
  • 道光帝第九子陵寝汉白玉驮龙碑受损 有明显伤痕
  • 河北武强出土隋代汉白玉墓志铭 刻有401字铭文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