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之孙马继民:英雄后代是种压力

时间:2015-06-02 08:01来源:大西北网-新京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杨靖宇之孙。复员后在郑州铁路局物资供应总段工作;东北抗联文化暨杨靖宇精神研究会执行会长。


  杨靖宇(1905年-1940年)


  原名马尚德,河南省确山县人,著名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32年赴南满领导抗日武装斗争时,改名杨靖宇。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屡立战功。


  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

 

杨靖宇长衫和被褥  小时候从书上课本上认识爷爷


  新京报:什么时候知道爷爷是杨靖宇的?


  马继民:大概六七岁时,妈妈带着我去给爸爸扫墓,陵园旁有个纪念馆,里面有爷爷的照片,妈妈就讲起来了。后来上小学,课本上有杨靖宇的故事,老师讲着讲着就和全班同学说,这是马继民的爷爷。小学、初中,清明节去烈士陵园扫墓,几乎都会提到爷爷的故事。每次听到爷爷的名字,都会很不好意思,感觉同学们看我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新京报:为什么会不好意思,那时对爷爷有怎样的认识?


  马继民:爸爸在我出生前几个月因公去世,关于爷爷的故事,都是妈妈、姑姑讲给我的。当时太小,没强烈感觉到那种血缘关系,感觉他是个大英雄,在一个很遥远的地方,有点陌生。那时很多小人书有爷爷的故事,有同学常跑过来让我讲讲爷爷的故事,可我知道的并不比他们多。


  新京报:现在会不会觉得是一种缺憾?


  马继民:父亲两岁时爷爷就出去打仗了,我和父亲都用同样特殊的方式认识了杨靖宇--媒体的报道、丛书,还有影视剧中。爸爸还好一些,有奶奶给他讲。但我觉得自己比父亲更幸运,父亲直到27岁才知道爷爷是有名的抗日英雄,而我在很小就知道了,爷爷用一种特殊的方式陪伴着我的成长。

 

家里不因英雄后代要特殊照顾


  新京报:什么时候开始对爷爷有了更多的了解?


  马继民:上了高中后,开始有意识地读一些书,烈士永生系列,有关东北抗联的等,也听妈妈和姑姑讲,越来越强烈感觉到那种血缘关系,我有个伟大的爷爷,打心里感到自豪骄傲。也意识到自己应该有个英雄后代的样儿。


  新京报:这些年家里有没有因为杨靖宇得到特殊照顾?


  马继民:妈妈常告诫说,我们是抗日英雄的后代,不能躺在爷爷的功劳簿上向政府、向组织提要求,捞好处。即便是父亲因公去世后,妈妈拉扯我们兄弟姐妹五个最艰难时,街道的人过来问妈妈需不需要帮助,妈妈也谢绝了。她说再困难,也比奶奶那时在战乱年代带着爸爸和姑姑强很多。


  新京报:有没有因为爷爷是杨靖宇而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马继民:爷爷所做的事不是一般常人能做到的,成为爷爷那样的人很难,时代也不一样了,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就是要谨言慎行。妈妈不会讲大道理,但打小时,她就说,不指望我们有太大出息,但绝对不能给爷爷抹黑,更不能拿爷爷是杨靖宇这件事出去炫耀。毕业后去南海舰队当兵时我没和任何人说过爷爷是杨靖宇。

 

英雄后代是种压力 有时会很累


  新京报:身为抗日英雄后代,有怎么样的感受?


  马继民:更多时候是种压力。比如同样的工作,我都告诉自己要更出色地完成,哪怕多做些,也不能让同事、领导挑出毛病来,做得不好,人家会说他爷爷可是抗日英雄杨靖宇,这不就给爷爷抹黑了吗?在单位和住的地方,大家都知道这件事,自然而然就给你贴上了标签,一言一行都要接受别人的监督,有时感觉很累。很多人会认为,有这样的爷爷,办什么事会不会很方便?恰好相反,我对自己有更多的约束,要尽量不去添麻烦。


  新京报:在家里会特别纪念缅怀爷爷吗?


  马继民:现在在吉林、哈尔滨、河南,有以爷爷命名的纪念馆、陵园、学校、街道,对爷爷的纪念方式很多。我们家对于爷爷,除了扫墓没有特殊的方式。最好的方式,就是我们要铭记爷爷的事迹,不断警醒自己,爱惜这个身份。


  新京报:家里有爷爷以前的物件吗?


  马继民:没有了。以前有一张爷爷年轻时的照片,爷爷牺牲后,我们捐给了纪念馆。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把爷爷在确山县李湾村的老宅也捐给了当地政府。家里和爷爷有关的,主要是书,都是我后来收集的。但凡去一些地方,见到书写和爷爷有关的书,都会买,现在有100多本了。在一些纪念馆,碰到抗联英雄头像的徽章、集邮册、画册,我都买回来。有时看看感觉很亲切。


  家里还有一块用红布包着的干桦树皮,那是父母从爷爷当年战斗过的地方带回来的。

 

传承英雄精神也是一种责任


  新京报:爷爷参加抗日,对家庭带来的最大改变是什么?


  马继民:忠孝难两全,爷爷为了革命抗日,完全舍弃了家。奶奶一个女人在战乱年代拉扯爸爸和姑姑,还要照顾太奶奶,吃了很多苦。太奶奶是1938年去世的,就爷爷这么一个儿子,后来听姑姑说,直到死,太奶奶还惦记着爷爷。爷爷去世约六年后,奶奶也去世了,带着遗憾走的。这种生死未卜和天人永隔,给一个家庭带来的苦难记忆,没经历过的人很难体会。


  新京报:现在会做一些和东北抗联有关的事情吗?


  马继民:2005年爷爷百年诞辰时,靖宇县邀请我去当地宣传抗联的红色精神,我连着讲了三个月,嗓子都哑了,我想这也是作为抗日英雄后代的一种责任。


  新京报:你想通过这种宣传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马继民:我宣传的不仅仅是我爷爷,而是那个年代,所有抗日牺牲的英雄烈士。那么艰苦卓绝的环境下,不计个人得失,心念民族、国家,这种精神太伟大了,不管时代如何不同,都不能忘记那段历史,那一代人的付出,这种精神都是需要传承的。这是我最大的想法和愿望。


  新京报:有人找你参加商业活动吗?


  马继民:前些年总有人找我,我都拒绝了。爷爷能做那么伟大的事情,我却用他获利?这是给爷爷抹黑,绝不能做。

 

纪念馆  杨靖宇长衫和被褥


  1932年11月,杨靖宇被派往南满,走时路费不足,就把长衫和被褥送进当铺。1933年5月中旬,杨靖宇回哈尔滨参加省委会议时,住在省委宣传部干事姜椿芳家中。杨靖宇把长衫和被褥赎出来用。离开哈尔滨时,又将长衫送进当铺,并把当票及褥子交给姜椿芳的母亲保存。之后杨靖宇没有回来,当票到期了,姜老太太把长衫赎出,一直珍重地保存着这两件物品。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