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420-589)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发展时期。尤其是梁武帝萧衍极力推崇佛教,在他的大力提倡下,佛教在江南进入了一个广泛传播和迅速发展阶段。值得一提的是,梁武帝在位期间曾四度舍身,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位“和尚皇帝”.
梁武帝年轻时曾信奉道教,登基第三年,他便率僧俗二万人举行大法会,宣布自己“舍道归佛”.他希望通过“以佛化治国”的途径,将人们从对现实名利的关注引向彼岸和未来,以此求得生命的永恒与超脱。
梁武帝皈依佛门后,曾四度舍身同泰寺。527年,他在同泰寺里住便房睡素床,用土瓦茶具和碗,每日晨钟暮鼓念诵经文,还与寺僧一起打扫佛殿。国不可无君,文武大臣们苦苦哀求,才把梁武帝请回到了皇宫。529年9月,梁武帝在同泰寺里举行“四部无遮大会”,他带领群臣拜完佛后不愿回宫,当晚便住在同泰寺里。第二天,他在佛堂上为四部大众开讲《涅盘经》,大臣们百般劝说无果,于是,朝廷自公卿以下的群臣出钱一亿万(古代一亿为十万)奉赎,梁武帝方才于10月还宫。546年,83岁的梁武帝再次舍身,结果群臣花钱二亿万再次将他奉赎。一年后,梁武帝第四次舍身同泰寺,他“升光华殿讲堂,坐师子座,讲《金字三慧经》”,一共出家37天。贵为皇帝却舍身出家,梁武帝以身弘法极大地扩大了佛教在中国的影响力。
由于帝王的推崇并以身事佛,南朝佛教至梁达到了顶峰,上至帝王宗室,下至世家大族、平民百姓都崇信佛事,佛教乃成为国教,兴盛空前。如果说在三国东晋时期,中国佛教的重镇是在北方的长安和洛阳的话,到了南朝,建康已成为全国佛教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