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首流行老歌叫“爱拼才会赢”,“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如今是个“拼”时代,拼爹,拼孩子,甚至还有拼老婆的,真的都是为了“赢”吗?
《红楼梦》里宝二爷生活的时代,比如今更拼。旧社会、封建时代,等级森严、强分尊卑,不拼怎么行?比如王夫人靠宝玉“拼”未来,贾政对宝玉的“不类父”就恨得牙痒痒,当宝玉在清客面前拽了文,贾政又有些“自得”,这都是典型的拼孩子。而荣宁二府之所以无限荣光,谁又能说不是“我爸是李刚”的最好诠释呢?
“拼爹”古时被称为“余荫”
这是一个必然趋势。拼爹,拼的是父辈手里的钱与权,这在古代被称为“余荫”.有个好爹,可以高消费,锦衣玉食;可以找个好工作,顶替、接班或谋个官做;可以找个好对象,名门贵媛,富家千金,可以放眼挑;犯了事,也能化险为夷。
一切坐享其成,凡事无所顾忌,也就应了那几句嘲讽宝玉的话了:“富贵不知乐业”、“可怜辜负好韶光”.
看贾府那一帮公子哥儿,每天都在干啥?哪个不是将爹“拼”到了极致?这么拼下去,不“于国于家无望”才怪,到头来趋势昭然,败家了,还不是坑爹?宝玉似乎还好点,除了有享乐的毛病之外,并不以有个“好爹”为荣,基本没怎么“拼”,反而处处跟他那个爹对着干。如果这也算坑爹的话,我建议宝玉多坑一坑,不要紧的。
“拼孩子”古时叫“光宗耀祖”
再说“拼”孩子,在古代叫“光宗耀祖”,目标很明确,手段也很到位,叫“恨铁不成钢”.
贾政的目标是希望宝玉“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咋个要紧呢?背熟了《四书》是参加科考的前提,宝玉若中了举,他老子脸上有光。偏偏宝玉有抵触情绪,不让他老子“拼”,还尖锐讽刺热衷功名的人(他老子也是)是“沽名钓誉之徒”、“国贼禄鬼之流”,于是,就有了屁股挨打那一幕。“逼淫母婢”只是表面的“一宗罪”罢了,骨子里还是因为宝玉不让“拼”.
当然,如果贾政恨自己这块铁不成钢,我想这个可以有,他若是炼成了金刚石,无须“拼”孩子,宝玉一准儿不会把他当黑炭。
学宝玉,“拼”自己
关于宝玉形象的叛逆、追求人格平等、性情自由等等,红学家们说得太多,我就闭嘴了,只引用他说的两句话。
宝玉曾说:“可恨我为什么生长在这侯门公府之家,绫锦纱罗,也不过裹了我这枯株朽木;羊羔美酒,也不过填了我这粪窟泥沟。富贵二字真把人荼毒了。”这表示他原本就没打算拼爹。他只企求随心所欲、顺其自然:“我此时若果有造化,趁着你们都在眼前,我就死了……随风化了,自此再不托生为人,这就是我死的得时了。”
这些话听起来固然伤感和虚无,不值得如今的年轻人去学。但宝玉毕竟是古人笔下的文学典型,有时代局限,他无法找到正确的人生出路,这样说,可以理解。实际上,概括宝玉到底“拼”了啥,一句话就够了:拼爹,不如“拼”自己,“哪管世人诽谤”.这就是宝玉留给我们的可贵价值观。
今天的年轻人学宝玉,“拼”自己,要学他积极的一面,比如读自己喜欢的书,爱自己所爱的人,做自己认为值得去做的事,在活出精彩的同时,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活在父辈的“余荫”里,或者把希望寄托于将来“拼”孩子,恐怕都对不住自己那年轻澎湃的小宇宙。
在“拼”风盛行的时代,奉劝贾政之类的家长,“拼”孩子,也不如“拼”自己,拼一拼自己的学养、气度,以及对家人、对社会的贡献,给孩子们树个好榜样;年轻人更要牢记,“拼”自己,才会赢,千万别沦为“拼爹族”,让自己活得抬不起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