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烧酒最早产出于西夏
著名西夏学者孙寿龄认为,凉州美酒不仅兴盛于西汉、三国及隋唐时期,尤其到了西夏时期,凉州美酒更是达到一个鼎盛期,那时候出现的烧酒,跟现在的白酒已相差无几,酿酒的技术更是达到了一个顶峰。
不久前,一幅11世纪西夏时期的酿酒蒸馏壁画被专家学者发现,壁画中有两个女子正在酿酒,一个添火,一个持钵,灶旁放置酒槽、木桶、酒壶。这一惊人的发现,充分说明,西夏时人们已经采用蒸馏技术酿造烧酒。
1038年,西北地区建立了以党项羌为主体的多民族政权--大夏国,史称西夏。而西凉府(武威)是西夏的第二大城市,也被称为辅郡。党项人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酒是他们不可缺少的消费品,出征要饮酒、狩猎要饮酒、国宴要饮酒,军功赏赐、赏罚、婚宴、丧葬、盟誓、复仇、消乏、解闷等都要饮酒。西夏人不仅把酒看作是一种生活享受品,更作为一种精神鼓励品和奖赏品。《宋史·夏国传》有确切记载:“元昊每举兵,必率部长与猎,有获则下马环坐饮酒,割肉而食,各问所见,择取其长”。在战争中打了胜仗,“取得敌人首级者,赐酒一杯,酥酪数斤。”酒除了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之外,还在发扬善武精神方面发挥着其他物品难以替代的作用。
另外,李元昊建国以后,西凉府一直处在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中,有耕无战,御库盈余,农牧经济有了很大的增长,酿酒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步从农牧业中分离出来,发展成一种独立的手工业。酒更成为沟通部族之间团结和缔结他国关系的一种纽带。西夏时,随着酿酒业的发展,酒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酒的储备也越来越多,酒不仅大量满足于自身需求,而且还向嗜酒如命的蕃部民族提供大量的饮用酒,诱其叛附。
为了更好的发展酿酒业,西夏政府成立了专门执掌酒的酿造、销售和征收酒课的“酒务”机构——官酒局。局内编制有大监、小监、库监、出纳等工作人员,官酒局的成立,使酒的酿制、销售都由官府垄断经营,绝不允许私人酿造、销售,只允许小商小贩批整零售。官酒局一直延续到了元代,武威出土的元代酒瓶上就刻有“官酒局”三字,正说明了这一问题。
西凉府盛出“国酒”
在西夏,饮酒不仅进入法律条令,西夏国酿造的美酒更成为地地道道的“国酒”。
由于酒的垄断经营,使得西夏国的经济飞速发展。酒卖的越多,所得的盈利就越丰盈。酒卖得多少,还要看吃酒人的多少。为了鼓励人们多饮酒,有关饮酒的法律制订条款相关宽容,甚至庇护酒醉犯事的人。条款规定,若某人酒醉牵走他人的牲畜或拿走他人财物,酒醒后归还全部畜物者,可原谅其酒醉后的行为。若某人同窃贼们一起吃过酒,但过去从未参加过合谋行窃,获罪者仅限于那些真正行窃者。这种对饮酒者的庇护和宽容,其目的就是为了多销酒,多盈利。
根据资料记载,西凉府的酒除满足国内需求外,还远销国外。当时政府在沿边地区广设榷场,越是临近西夏的边界,榷场越多。榷场交易中,除羊、马、盐、皮毛交易外,酒是重点交易的产品。为吸引市场买主,西凉府的酒是必然交易之货。据《册府元龟》记载,辽国向宋王朝进贡用的酒,就是凉州酒。这就说明,那时西凉府的酒是作为国酒销往别国的。他国又作为国酒向第三国进贡。由此可知,西夏时,西凉府的酒是地地道道代表国家的酒。
千古美酒说西夏,西夏美酒数凉州。据说西夏酿制的烧酒,今天的人们称之为白酒,主要是采用蒸馏工艺制取含酒精度较高的蒸馏酒。西夏烧酒的出现,是酿酒工艺史上的一次革命。早期曾经有人说唐朝时期,人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制取烧酒的工艺,但一直没有明确的文字记载。近年来,敦煌研究院的谢生宝研究员经多年的苦心研究认为,中国最早的烧酒(白酒)是由西夏时的西凉府首先创制发明。这跟西夏学研究专家的观点不谋而合。
20世纪90年代,武威古城乡塔儿湾出土了一批西夏瓷瓮,大部分高65公分左右,腹径40多公分,盘口较大,口径18公分,距底3公分处开一流孔。有4-6系耳。酿酒专家解释:此瓮专门用于酿制烧酒。由此证明,谢生宝先生的观点是正确的。
武威是“酒都”也是“瓷都”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