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镇三谷道口的商贸万人集

时间:2011-12-27 19:39来源:西安晚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西安古镇

  引镇,在长安区的东南部,它南依巍峨的秦岭,北瞰西安城区,东临蓝田县,西接少陵原,地理位置优越。在交通并不发达的过去,引镇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一个很好的物资集散地,并逐渐发展成长安东部的商贸重镇。现在,引镇也是长安东部政治、经济、交通中心。

  如果拿出一张地图,我们会直观地感受到引镇所处位置的重要。从引镇向北,一马平川,可以很容易地到达西安;从引镇向南,穿过秦岭中天然形成的大峪、小峪,可以到达柞水,进而到达商洛;从引镇向东,则可以来到蓝田,这里有另一条秦岭中的重要峪口,汤峪。

  引驾廻,一个被误读的名称吗?

  没有去引镇之前,便已听说了引镇的大名。建国前,引镇曾叫引驾廻,这个名字充满了神秘色彩。传说中,有位帝王骑马途经此地,迷了路,结果被当地农夫迁马引驾而回。传说中所借用的人物,要么是汉武帝,要么是唐太宗,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传说毕竟是传说,其实在历史中,引镇迎来一位真正的皇帝,在唐乾宁二年(895)时,唐昭宗为了逃难,出长安城启夏门后,逃到一个叫莎城镇的地方,而据记载,唐代时莎城镇就是引镇所在地。

  引驾廻之名真正的来历,可能是民间的一种误判。明代时,引镇之地属于西安右卫统辖地区,由于这里的统领姓尹,所以被称为尹家卫。诸多的地方志显示,直到清末民国时,这里的官方用名,还是尹家卫,后来可能由于百姓的误读,尹家卫变成了引驾廻。解放后,改为引镇。

  去引镇之前,长安区政协文史委的张含先生向我们推荐:“要说长安区过去和现在规模都很大的集市,那就要算是引镇了。”据说,引镇的集市,被称为万人集,曾经是长安区一带人最多、最繁华的。

  如今,引镇仍然保持着每逢农历三、六、九日逢集的习俗,为了亲身体验一下热闹的引镇集市,记者特意在10月20日,农历的九月十三日这一天来到了引镇。

  引镇距西安市区大约30公里,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出了韦曲街办,汽车一直行驶在少陵原上,过了大兆街办,再走一段,下了一道坡,引镇就在少陵原的脚下了。站在顺着原边的公路上俯瞰引镇,它仿佛是躺在了少陵原的臂弯里。

  还没有到镇子,我们便陆续看见公路边步行的、骑车的人们很多,他们有的已经从集市上满载而归,有的则正在往集上赶。一位黝黑精瘦的老汉戴一顶大草帽,嘴里叼着烟斗,推一辆老式的28自行车,满载着一车锅盆炊具往原上走。两位老太太头上裹着帕子,手里挎着装满菜蔬的竹篮,一看就是刚从集上回来。

  我们的向导萧建安先生说:“快到引镇主街了。”萧建安多年在长安从事文史工作,对当地的基本情况比较熟悉。很快,车便到了引镇大街上,萧建安对我们说:“今天赶集的人不是很多,人多的时候,汽车根本开不过来。”

  老街将逝,有可能以后看不到了

  现在的引镇,主要有东、西、南、北四条主街,集市则基本在南街上,若逢上忙前、年前的大集,四条街便都挤满了人。萧建安说,引镇过去的老街在新街的北边,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他来引镇,新街这里还是一片麦地。

  引镇的老街保存下来了吗?我们对这个问题非常好奇。对引镇历史文化颇为了解的刘宏学告诉我们:“引镇的老街已经不多,不过现在还有,来晚了还真就见不到了。”刘宏学在引镇市容城建办公室工作,对老房的状况很了解。在刘宏学的带领下,我们穿过修葺一新的马路,向新镇的北边走去,在几条小巷道里绕了两个弯,一排老旧的房子出现在我们面前。 “这就是保留下来的一条老街,两边仍然保存着不多的老房子,不过这些房子大多已经无人居住,成了危房,拆是迟早的。”刘宏学说,“现在人口越来越多,镇里经济也好了,老街实在没法发展。在1984年左右,新的街道建好后,老街就萧条了。”

  老街上很难见到行人。土质的路面旁,一排排深红的木门板揭示了这里曾经都是商铺。街上的老房大多无人居住,而仍在使用的都是翻新或重盖的砖房。一位姓张的老人,家就住在老街,坐在自家门口读报的他告诉记者,他们家世代在此做生意,据他所知,张家居住在这里已经至少有5代人了。

  引镇老街的形制,大致呈一个“井”字形,刘宏学还记得,南北向的街稍长,东西向的则稍短。老街两边的商铺里,经营的商品门类非常齐全,从粮食、肉食,到日用百货等应有尽有。“只要一逢集,街上挤得人都走不动路。”刘宏学说。

  在引镇,上了点岁数的人都知道,过去引镇的集市贸易,要比现在还要繁华热闹。常年在长安区从事文史工作的樊耀亭先生告诉记者,引镇与西安市之间有一段距离,南面靠近秦岭,距离库峪、大峪、小峪、汤峪都不远,这些峪中的道路,沟通着山里和山外。子午谷之东,有库谷、义谷、汤谷三条道路,这是唐宋通往安康、汉中的旧道,而古商城引镇则正好处于三谷道的道口,所以它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都是从秦岭以南进入关中,以及从关中进入陕南的重要商贸中转站。樊耀亭说:“在过去那个肩挑马驮的时代,从山西,或者关中,抑或西安运送货物到柞水、镇安等陕南地区去,进山之前,必须要先休息、整顿一番,引镇就担当起了这个中转驿所的角色。”

  刘宏学在引镇工作了约30年,查阅了许多有关引镇的原始资料。刘宏学说:“清代到民国,秦镇地区的旅馆、仓库特别多,足见那时的商人们,都要在这里休息、整顿,所以,过去引镇的旅馆、车马铺、中转仓库等非常多。”

  曾经繁盛的引镇,是什么样子?

  引镇的商贸链主要有两条。樊耀亭告诉记者,第一条,是山西、陕西,或本地商人,将食盐、火柴、麻纸、水烟、骡、马、粮食、犁、耙等生活用品、生产资料,通过商道运往陕南。这里面,尤其突出的就是食盐,由于过去对食盐的限制,我省东南部的食盐全靠山西供给,而秦镇,恰恰是从山西到陕南一带的必经之路,从某种意义上讲,引镇商贸的兴盛,得益于这里曾是食盐的通道与集散地。第二条,是从陕南(秦岭山中)将山货,比如大麻、生丝、生漆、桐油、木耳、牛皮、棉花、鹿茸、麝香、天麻、黄连、党参等土特产运到引镇,再从这里运向全省或外地。

  引镇的商贸,到清代时已经相当繁盛,到了辛亥革命前后,引镇的许多商号规模和财力,都已经很高了。樊耀亭在《长安名镇》一书中介绍到:较早的时期,引镇资金比较雄厚的是“永丰德”、“山云德”、“乾顺和”等商号,其中还有很多在西安、陕南开了分号。比如“永丰德”就在镇安开了分号,据说每年仅收地租就达二万两。开办商号的不仅是本地人,外地人也有许多,特别是善于经营的山西商帮,他们在引镇甚至陕西的食盐销售,占绝对优势。过去,在引镇开的山西商号中,比较著名的有“新泰元”、“几厚生”等,它们的资金都很雄厚。由于引镇商贸的发达,导致了酿造业的兴盛,贩卖醋、烧酒、米酒的店铺也纷纷兴起。同时,许多药铺字商号也慢慢站稳了脚跟,比如一家叫“益善德”的药铺,据说如果急需购药,即便手无分文,只要将姓名、欠款写在流水牌上即可。同时,引镇车马行、旅店也越来越多。

  当时,引镇内经营的货品种类虽然繁多,但是却没有什么引镇当地的特产。萧建安介绍说,过去,人们只要提到引镇,就会想到引镇的扫帚,都说引镇的扫帚质量好、产量多,但是,扫帚并不是引镇的产物,而是产自秦岭山中,引镇只是扫帚的集散地而已。

  然而,在引镇日益兴盛的商贸中,也隐藏着隐患。樊耀亭对此做了调查与考证:随着贸易的兴盛,许多收税项目和关卡应运而生,这些往往无章可循、信口开价,让商家望而生畏,许多商家希望将货物尽快处理,这便导致了交易地点的一再南移。不过,导致引镇商贸衰败的直接原因,和土匪的洗劫有关。民国某年的农历十一月二十九日,盘踞在陕南的盗匪王明山,从秦岭深处突袭引镇,枪杀官兵三四十人,并将所有商号当月所得洗劫一空,并带走商人、教师等260余人做肉票。这场浩劫过后,商铺犹如惊弓之鸟,走的走,逃的逃。从此,引镇的商业一蹶不振,直到解放后。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