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文化局工作人员介绍,保安人的新婚之夜是全村人的狂欢之夜。是夜,男女老少都会来新郎家里闹婚宴,唱宴席曲。歌手们即兴而唱:“恭喜(呀)恭喜大恭喜,拿上茯茶(者)来恭喜。庄子里青年都到齐,送东家一段‘宴席曲’;女婿娃干散(精干)新媳妇俊,杨宗保配了(个)穆桂英。”然后全村的年轻男女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直至深夜。
保安人婚礼中有不少食俗,这在别的民族的传统婚礼中比较少见。从男女双方订立婚约时,男方向女方送的聘礼中就有干礼“拿手茶”;结婚当天,新娘离开娘家时,要向身后的路上抛撒“五色粮”;“闹婚宴”时娶亲马队到女方家要红枣、核桃等“喜果”抛撒在院中,让小孩争抢,烘托红火气氛,然后入房进餐,食用羊羔肉或手抓羊肉。这时女方家的小伙子拥入,争要“奴古目哈”(规程钱)。新婚之夜狂欢时,主人点亮篝火,以烤羊肉和浓茯茶待客。小伙子们也要向火堆撒“五色米粮”(麦、豆、玉米、青稞、小米)。
美丽的民族服饰
保安男子喜戴号帽白布圆小帽,穿白衫,套青布坎肩,和回族类似,但在节日时又戴小礼帽,穿翻领大襟藏式长袍,束腰带,系腰刀,足登长筒马靴,具有蒙古族和藏族的一些特点。而保安妇女多喜穿紫红、绿色等色彩鲜艳衣服。
据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文化馆负责人介绍,保安人的腰带是他们重要的佩饰,几乎和著名的保安腰刀一样重要。和其他民族不同,保安腰带比较长,一般都是围腰三圈还须外露一尺,总长度大约是一丈二尺到一丈五尺长。保安人无论男女,都习惯在衣服上“加边”。这就是男子冬天穿的白皮上衣,显得格外英俊。此外,保安妇女还喜欢戴盖头。盖头的颜色在这里也很有讲究:通常少女戴绿色的,婚后戴黑色的,老年戴白色的。
传统节日
保安族因为信仰伊斯兰教,所以在保安族的节日中宗教节日较多。这些节日除有宗教色彩外,还有群众性,参加人数众多。虽然原来都是宗教的重要节日,但由于历史的演变,现在已形成为保安族的传统节日。
尔德节。又称开斋节、肉孜节。“尔德”是阿拉伯语的译音,是回归及欢乐节日的意思,来源于宗教,是伊斯兰教徒封斋一月期满的标志。
法蒂玛节。纪念被伊斯兰教什叶派信徒尊为圣母的穆罕默德之女法蒂玛。保安族在伊斯兰教历斋月的一个吉日举行。是保安族信仰伊斯兰教的妇女们缅怀圣母法蒂玛的节日。
圣纪。“圣纪”也是保安族的宗教节日,它是纪念“先知”穆罕默德诞生和逝世的日子。保安族群众在每年“圣纪”的这一天,宰牛、宰羊,诵读《古兰经》赞颂穆罕默德,进行集体纪念活动。
浪山节。浪,在保安语种为“游玩”之意。“浪山节”大约和野营差不多。保安族人民特别喜欢浪山,一般在5月下旬到6月初,人们带上面、油、肉、帐篷、锅等,到黄河边、山溪边或草坡上,过一天痛痛快快的野外生活。
独特的饮食习惯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保安族的的饮食多以小麦、青稞和玉米为主,忌食猪、马、驴等非反刍动物的肉和血以及凶禽猛兽。除了这些明显受到伊斯兰教教规约束和周边民族影响的饮食习惯之外,保安族还有众多独特的饮食习惯。
据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文化局研究人员介绍,亦农亦牧的保安人在饮食中既有面食也有种类众多的肉食。保安人的的主食偏重于面制品,和西北的汉族一样经常食用馒头、花卷、煎饼、包子、汤面条、搅团等。其中最有保安民族特色的食品有四种:炕锅馍馍、青麦包子、河州包子、鸽肉稀饭等。
保安人的肉食品受伊斯兰教教义约束,以牛羊肉为主,偏重于纯肉制品,如手抓羊肉、碗菜(熟牛羊肉切块,加胡萝卜、土豆、粉条,用牛羊肉汤烩成)、麦仁杂碎汤、(麦粒和羊头蹄肉及内脏混煮)、大块清水鸡、爆炒鸡块、清煮全鸭等。保安菜肴最丰盛的尤以全羊席最为知名,这是选用2龄左右的肥羊,整只煮熟后按照各个部位连骨剁碎,各装一盘顺序上席,另配佐料调味蘸食。除了整羊之外,保安一般做鸡、鸭也都要加好调料整煮,熟后再按骨骼衔接处分割成14块或蒸或爆炒,除鸡头和脖子外全部盛盘子上桌,民间称大块清水鸡或爆炒鸡块。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