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萨迦寺。 萨迦,一个深深隐藏在后藏偏僻之处的小城,一个看起来似乎与外界断绝了一切往来的小城,却曾经辉煌一时,这里有着令人叹为观止的文明与宝藏,这里曾经有个王朝在西藏的历史长河中泛起过璀璨的的浪花…… ■实习记者 达瓦拉姆 忽必烈。 八思巴。 萨迦寺 “第二敦煌”名不虚传萨迦王朝把西藏纳入中国版图
“第二敦煌”名不虚传 当藏传佛教进入“后弘期”,吐蕃王朝业已土崩瓦解,主要世俗政治势力均处于衰微之中,宗教复兴后的西藏佛教也难以统一,于是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类似于割据而治的封建领主政权的藏传佛教教派。萨迦派就产生于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 萨迦派源于萨迦昆氏家族,而昆氏家族又最先源于昆·贡却杰波。 1073年,作为一名掌握了新、旧密咒等所有教法的上师,昆·贡却杰波主持修建了萨迦寺,是为萨迦北寺,这成为萨迦派正式创立的标志,而他本人也因此被奉为萨迦教派的创始者。 在宗曲河的北岸本波日山前,当年沿山砌筑连绵逶迤的萨迦北寺已被毁尽无遗,如今只剩了一些断壁残垣互相支撑陪伴着,历经岁月流转,默默述说着过往的一切。 所幸的是,始建于1268年的萨迦南寺在浩劫中被当作反面典型保留了下来。高大的寺墙用象征文殊菩萨的红色、象征观音菩萨的白色和象征金刚手菩萨的青色来涂抹,三色成花,故萨迦派又俗称为“花教”。 由于萨迦寺曾为西藏地方政权所在地,寺内保存的历史文物十分众多。有人说,萨迦寺的史料典籍仅整理编目工作就需要100个研究人员工作50年。在这些历史文物中不乏珍贵者,如元代中央政权给萨迦地方官员的印玺、冠戴、服饰,以及宋、元以来的佛像、法器、瓷器等。此外,萨迦寺的藏书也浩繁惊人,不仅有罕见的用金粉、朱砂抄录的甘珠尔和贝叶经,还有上万卷有关天文、地理、历算、医药、文学、历史等方面的藏文典籍。这里的藏书和壁画完全可以与敦煌相媲美,因此,萨迦寺又有“第二敦煌”的誉称。 萨迦王朝 把西藏纳入中国版图 萨迦王朝的重要历史意义不仅在于其丰富的文化留存,更在于其见证了西藏地方和中央政府关系的演变。 1244年,萨迦寺法王萨迦班智达·贡嗄坚赞作为西藏地方的宗教领袖,应蒙古皇子阔瑞王的邀请远赴凉州(今甘肃武威)参加会议。萨迦班智达带着不满10岁的侄儿八思巴·洛增坚赞,在唐蕃古道上苦行了三年始方抵达凉州,代表风雨飘摇的西藏萨迦王朝在“凉州会议”上商讨西藏归顺元朝事宜,为元朝对西藏的全面施政奠定了基础。此后,西藏正式统一于祖国,很快结束了持续400多年的分裂割据时期。 《萨迦格言》 班智达信手拈来的真理 萨迦班智达的政治功绩不可抹煞,其在文学方面的造诣同样不容小觑,在西藏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萨迦格言》就出自他之手。这部著作不仅在藏族中广为流传,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鱼虫鸟兽、花卉木草、日月山川,世间万物皆可被萨迦班智达信手拈来,浅显简练地拟喻深奥伦理。 “学者无论处于什么困境,也不会去走庸人的道路;燕子无论渴到什么程度,也不会去喝地上的脏水。” “若经常鞭打和教训,就是牲畜也会听话;不用驱使而能自悟,就是聪明人的标志。” “有德操修养的人,能与众和睦相处;同一种类的牲畜,都能够聚集成群”…… 时至今日,共9章457首的《萨迦格言》依然能给人以良多教益。 八思巴 元朝皇帝忽必烈的帝师 在“凉州会议”举行后的第四年,萨迦班智达去世,临终前,将象征权力的法螺和钵盂传给了跟随其共赴凉州的侄儿八思巴。时年不满17岁的八思巴作为萨迦派的第五任教主,受到元朝皇室的优厚礼遇,并为他创造了学习蒙元文化和佛教经典的各种条件。忽必烈继任蒙古汗位后,八思巴更是被尊为国师,掌管全国佛教和西藏地区事务,无论在政治还是文化方面,都为西藏地方政权乃至元朝中央政权的稳固作出极大贡献。 八思巴最为世人所铭记的功绩就数创制方便藏蒙两族共同使用的“蒙古新字”了。这种新文字由41个字母构成,是八思巴依照藏文30个字母创制的,其语音拼读均遵循蒙语的规律。“蒙古新字”的创制及其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行,使元朝实现了“书同文”,为巩固政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此,八思巴更加深得忽必烈的器重,并且由国师晋升为帝师。自此,萨迦教派达到鼎盛,连续10多位(代)法王皆任元朝帝师,由此形成了元史上的“帝师制度”。于是,在百余年间,“帝师之命与诏敕(皇帝指令)并行于西土。” 在萨迦,有许多关于八思巴的传说。最有趣的莫过于“元朝皇帝赐柱”的故事了。故事讲的是,当初八思巴在元大都任职,元朝皇帝知道他想回萨迦修建庙宇,便选了一根直经四尺的大柱赐给他。但是,那柱子太大了,根本无法运回。八思巴深为惋惜。谁知当他回到萨迦的时候,那根大柱竟然漂浮在宗曲河上。这一传说生动地反映了元朝皇帝忽必烈与国师八思巴之间的密切交往,也反映出西藏地方政权与元朝中央政权的融洽关系。 自从萨迦班智达在“凉州会议”上与元朝政府达成一致,将西藏正式并入元朝版图,西藏地方政权就与中央政权形成隶属关系,混乱的局势得以终结。元朝中央政权从这一时期开始对西藏地方实行一整套的施政方略:设立宣政院、常派军队驻扎西藏、在西藏大规模清查户口等等,这一系列措施既加强了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军政事务的统辖,同时也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西藏地方的经济、文化联系。 14世纪后半叶,随着元朝的灭亡,萨迦派在西藏的地位被噶举派取代,盛极一时的萨迦王朝随之覆灭。三百余年的兴衰一瞬间灰飞烟灭,轻轻扬起,又慢慢落下,那残留下来的断垣宛如一面破败的旗帜,在烈烈风中祭奠着曾经的辉煌。 《萨迦格言》是西藏历史上重要的文学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