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石坊
罗川人民为了纪念这个清正廉洁的官员,自发筹集资金,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到四十五年,相继建造了“清官坊”“天官坊”“恩宠坊”三位一体的“罗川赵氏石坊”。
据当地人介绍,“清官坊”“天官坊”是朝廷为表彰曾任山东滕县知县、史部稽勋司郎中的“一代廉史”赵邦清建造的;而“恩宠坊”则是赵邦清为感念嫡母刘氏、生母高氏教养之恩建立的。这三座石牌坊雕刻精细,堪称明代石坊雕刻的典范:明柱两侧有雕作石鼓,坊面浮雕有人物、花卉、飞禽、走兽、山水、云木、房舍,还刻有文字。整个石坊雕刻场景宏大,造型优美,结构严谨,刀法细腻,形象逼真,匠心独运,令人叹为观止。建国后,为了保护文物古迹,同时也为了纪念和宣传以赵邦清为代表的“真宁三清”,1955年3月,赵氏石坊被中共正宁县委确立为正宁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4月,被中共庆阳地委确定为庆阳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63年2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据清《正宁县志》载,罗川原有不同风格的牌坊13座,可惜今大多已毁。
古迹遍地
罗川古城不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其自然风光也堪称一绝。明、清时文人墨客之间流传着“正宁十景”之说,虽然经过了许多岁月,但“泰山拱翠”、“五掌山形”、“唐台故垒”、“黉宫神柏”等景点今仍可见。罗川南北两面被著名的“泰山、琴山、北华山、药王山”四山合围,东西一马平川,四郎河沿川而过,自然风景十分秀丽。建于山脚下的泰山庙历史久远,名扬四方。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的古庙会依然经久不衰,吸引着陕甘两省四县400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人士前来踏青游玩。另外,罗川除了上面提到的“赵氏石坊”外,还有众多独具特色的明清古建筑群。
在聚族而居的古代,祠堂常常是一个家族,乃至一个地区繁衍生息的重要标志。而建于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的赵氏祠堂则是罗川古城悠久历史的见证。它坐南面北,面阔三间,明柱砖木结构,斗拱平檐,顶镶脊兽。内墙壁镶有两方碑刻,其一是明万历皇帝为赵邦清题词“坚持清白”碑刻,为明天启元年六月十八日立。其二是安南国(今越南)正使冯克宽为赵邦清题、随从陈德懿书法“清清清”碑刻,为明万历四十一年三月立。这两通碑刻除了书法雄健,具有观赏价值之外,也是研究明清时期人文的重要依据。
罗川村还有一批明、清时期民居基本保存完好。此外,还有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的里巷两处,即书院巷、北华山巷,均充分反映了传统营造方式和建造技艺。这些明、清民居、里巷,对研究明、清时期的村落分布、民居建筑均有较高的价值。
除了祠堂民居,罗川古城还保留了明清时候一个重要的民俗文物——一对清道光二十六年铸造的城隍庙铁旗杆,约有16米高,傲然挺立。旗杆顶端各有一铁鹤,分别背负“日”、“月”二字,凌空展翅飞腾。铁鹤之下有一小匾额,呈梯形,一面上书“七国保卫”一面上书“万代屏藩”。其下有两个方斗,相距约1米,方斗的四角各竖小旗,迎风飘扬。旗中有喻义“万德吉祥”的“卐”字饰。在旗杆的中下部,悬有一副铁铸对联,曰“社荐鸡豚留永日,旗翻熊虎待灵风”。旗杆一对,上细下粗,通身以双龙缠绕,下端插入铁狮背腹。两尊铁狮,双目圆睁,两侧均有雕刻,工艺极为细腻精湛。2003年12月,原城隍庙被庆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滔滔四郎河水,巍巍泰山,立于庆阳这片黄土地上的罗川古城将和它所经历的其他时期一样,默默地见证着这方水土的变化,这里人民的繁衍生息……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