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故事及历史传奇

时间:2011-12-28 15:13来源:鑫报综合 作者: 44 点击: 载入中...

敦煌壁画故事
九色鹿的故事

敦煌莫高窟二五七窟(北魏)西壁的壁画以本生故事画的形式向我们呈现出著名的九色鹿的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有一位菩萨现在鹿王身上,鹿王身上的毛有九种颜色,鹿角白如雪,鹿只要站着不动,就能看到它身体闪着七彩光。在鹿的身边常有一只小鸟与它做伴。鹿与鸟生活在恒河边的一块水草肥美的地方,自在安乐。
有一日,一个打柴人进山打柴,不慎落入水中,随着恒河水的波涛时出时没。他在河心遇到一段枯树枝,赶紧抱住树木,伸出头来仰天呼叫:“龙天神灵啊!可怜可怜我这受难的人吧!”
九色鹿听到人的哀嚎呼救声,急忙奔了过去,跳进水中,将这位溺水者驮负上岸。溺水人清醒后,向九色鹿叩谢救命之恩。九色鹿对此人说:“你不用谢我,只请你不要将我的行踪传扬出去。如果有人知道我的存在,会来猎杀我的。”溺水者满口答应:“我一定听从你的教诲。”然后就离开了。
这个国家有一位国王,很爱他的皇后,只要皇后索求,国王总是尽量满足。有一天,皇后睡觉作了一个梦,梦见一只闪闪发光的九色鹿,是一只世上没有见过的鹿。皇后总是想:“我要是用那只彩鹿的皮毛做一件大衣,穿在身上一定很美。可是从没有人知道有这么样的一只鹿。”皇后心欲一起,忧郁成疾。国王见自己心爱的皇后总是闷闷不乐,就关切地问:“夫人有何忧郁之事?”皇后回答:“我前几天在夜里梦见一只九色鹿。它的皮毛发出五彩光明,它的一对鹿角雪白无瑕。我就想,要是我能得到这只鹿,用它的皮做衣裳;用它的角作拂尘的手柄,那可是世界无双的宝物。可惜我得不到它。因此忧郁。”国王安慰她说:“朕是一国之君,决没有办不成的事。”皇后一听,转忧为喜。
国王立刻向全国颁布告示。昭告天下:“凡是有人知道哪里有一种非常美丽的九色鹿的踪迹,并且捕捉到后交给本王,本王将给他金沙无数,还与他同来治理国家。”
那个曾被九色鹿救起过的溺水人,见到告示上的优厚条件,心想这可是我发达的机会来了。当这个溺水人的恶念一起,他的身上就生出许多癞疮。可是他将自己的以往承诺抛到九霄云外,连忙对国王说:“我知道这种鹿的藏身之处。”国王很高兴,说:“只要能得到这只鹿,我就将国家分一半于你。”溺水人又说:“这鹿很有神威,我看要国王亲自带兵去捕捉才行。”国王听他的话,由他领路带兵前去捕捉九色鹿。
国王带兵进山时,九色鹿正在睡觉。它身边的小鸟在高高的树枝上,看到那个溺水人带来一大队人马,知道是为捉九色鹿。小鸟大声呼唤,鹿酣睡不醒;小鸟用嘴嘬鹿的耳,鹿才醒过来。可是国王的兵已将九色鹿包围其中。九色鹿见无路可走,又有士兵搭弓要射,鹿站在那里,全身放光。国王挥手止住士兵放箭,说:“这是一只神鹿。”九色鹿开口对国王说:“给我一点时间说句话,我曾经有恩于你们国家中的一个人。”国王问:“他是谁?”九色鹿问:“大王怎么知道我在这里?”国王指着那个长满癞疮的人说:“就是它。”九色鹿看到那个人说:“大王,就是此人,当初落入水中,向天呼救,无有人应它。我听到呼救声,不顾自己的身命,跳入水中托他上岸。它曾经发誓说,为了报救命之恩,不把我的行踪告诉任何人。现在他自食其言,这种丧失天良的人,不如水中漂浮的朽木。”国王听了神鹿的一番话,心中惭愧。转身喝斥那个长癞疮的人说:“你真是禽兽不如,你如此以怨报德,实在该死。”
国王令士兵放开一条路,让九色鹿重获自由。并且颁布法令:“以后如果有人射杀鹿群,当诛其五属。”从此以后,人们再也不射杀鹿了。各地的鹿群都来到九色鹿的身边,在那块地方生长繁衍,那个地方后来取名为:鹿野苑。
国王自从见到神鹿以后,就在全国施行善政,教化愚民。使得当时的人民没有病苦,风调雨顺,五谷丰收,世界升平。
有诗云:国王逐鹿识人心,恩爱不如兽与禽。
世上能呼知识醒,水中能救欲溺身。
尸毗王割肉救鸽
佛成道之前的修行事迹,称为“本生故事”。在敦煌莫高窟二五四窟(北魏)北壁的壁画中,用绘画的形式描述了尸毗王“割肉救鸽”的事迹,只画了割肉和过秤两个情节,属莫高窟最早的连环故事画之一。
早在释迦牟尼佛的前身,为尸毗王时,慈悲仁厚,广行菩萨道,唯求作佛。帝释和毗首羯磨为试探尸毗王的慈悲与道心,就相约化成老鹰和鸽子,演出猎食逃命记。鸽子躲入国王臂弯,老鹰疾飞猛追前来;国王表明救护一切众生的决心,老鹰抱怨道:“您渡一切众生,难道我不在一切众生之内吗?为何唯独不受您的悲悯而抢夺我的食物?”国王说:“我曾发愿,若有众生前来投奔归附,必当保护。你需要什么食物?尽管说,我也一定满你的愿。”老鹰毫不客气,直索“新杀热肉”国王深思,“这就难了,不杀生,如何取得呢?想我这身躯,老病死之后,转瞬间即腐败臭烂,既然老鹰要,就布施给它吧!”于是国王唤人拿刀,自己割下大腿肉给老鹰。不料老鹰竟然还要求:“我要你肉的重量与鸽子相当,斤两可别骗我呀”国王又命左右拿来天平,让鸽子停在一端、另一端摆国王割下的身肉。奇怪的是,此时鸽子重量急遽增加,国王身肉相对变轻。全身肉几乎割完了,还是小鸽子重。
国王菩萨决心舍尽全身,以求与鸽子等重,于是奋力挣扎要爬上天平。鲜血淋漓、颤抖摇晃的身躯,连老鹰看了也不忍。“大王,您这是何苦?鸽子还我就得了。”国王坚持悲愿,以手攀爬秤子,不料一使力,肉尽筋断,失控摔跌在地,却再度起身上秤。其心坚定无悔,感得大地震动、枯树生华,天降香雨、天女歌赞此菩萨必当成佛。国王便作誓愿,“我割肉血流,不嗔不恼,一心不闷以求佛道者,我身当即平复如故。”霎时,身体恢复完好如初。人天见之,皆大悲喜。释迦牟尼佛于是圆满布施波罗密。原来,白鸽是帝释天变的,老鹰是毗首翔摩变的。他们用这种方法来考验尸毗王对佛、对普度众生的坚定至诚。
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
佛陀曾向弟子开示累世修菩萨行的事迹,在众人的恭敬虔诚中,佛陀以手轻触大地,显现六种震动之瑞相,一座七宝佛塔从地涌出。弟子阿难开启塔门,见一七宝函,其内雪白舍利无数。佛陀观见,随即赞颂曰:“菩萨殊胜功德,是勤修六度行。故勇猛求菩提,持大舍心无倦。”佛陀教导比丘们,应该顶礼此舍利!因为舍利是无上戒定慧所修而成,继而宣说这则“萨埵太子舍身饲虎”的故事,揭示前身修行菩萨道乃至成佛的精进,而这则故事在敦煌莫高窟二五四窟(北魏)南壁中以本生故事画的形式向人们展示出来。
久远以前,有位国王名号大车,他有三位王子,其中小王子名曰摩诃萨埵。一天,三位王子游赏山野谷地,来到一处竹林。见一母虎新产七子,看似多日未进食,奄奄一息。大王子说:“七只幼虎缠身,母老虎无暇觅食,最后饿坏了,一定是把幼虎给吃了。”二太子附和道:“可怜啊!这些老虎势必无法活命,我有什么能力帮助它们呢?”
小太子摩诃萨埵不发一言,深思我这身体千百劫来生死不休,未曾有真实利益,今日为救老虎,何不能舍弃呢?此身之大用,在于能行大善业、于生死轮回中作大慈航。若舍离这些,此身不过一具躯壳罢了。我应舍对身体的执着,以求无上究竟涅槃,离悲忧无常苦恼,成就一切智,布施一切众生无量法乐。小王子生起大勇心,悲愿力又增强其信念。但顾虑两位皇兄,故请其先行回宫。
于是摩诃萨埵太子来到虎穴,脱去衣裳,挂于竹枝,然后躺卧老虎前面,但老虎饿极耗弱,无力吃他。慈悲的太子见状,就以干竹枝刺颈出血,舍身饲虎。一时感得大地六大震动,如风激水,涌没不安,天地日月昏暗,天雨众华,缤纷坠遍竹林。虚空一切天人,皆共赞叹。这时饿虎舐血啖肉皆尽,唯留余骨。
国王皇后身处宫中,忽梦不祥。这时惊闻宫女禀报,小太子外出历久未归。国王派员四处寻找,最后得报王子舍身之事。国王皇后悲不自胜,一起前往王子舍身之地,唯见遗骨四处交横,母后伤心欲绝,如鱼处陆、若牛失犊,情何以堪。国王谕令左右收拾萨埵太子遗骨舍利,启建宝塔供养。菩萨舍身饲虎的圣地,就在尼泊尔一带,至今仍为佛教徒所朝圣供养。此亦为许多佛教石窟壁画之题材。
五百强盗成佛
敦煌莫高窟二八五窟(西魏)南壁的壁画展现了五百“强盗”成佛的景象,从前,有个侨萨罗王国。国中出了五百个强盗,占山扎寨,拦路抢劫,打家劫舍,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商客游人和地方百姓深受其害。地方官员多次用兵,终不获胜。只好报知国王,国王派精兵良将前来征剿,经过激烈的战斗,五百强盗战败全部当了俘虏。
国王决定,对人们恨之人骨的五百强盗处以酷刑。这天,刑场戒备森严,杀气腾腾。兵士手持尖刀将赤身裸体、披头散发、捆在刑柱上的强盗双眼全部挖掉,有的还割掉鼻子、耳朵,然后放逐到荒无人迹的深山老林中。这座山谷林木葱笼,狼嗥虎啸,阴森恐惧,衣食无着。强盗们悲愤欲绝,撕心裂肺地绝望嚎叫着。
凄惨的呼叫声传遍四野,也传进了释迦牟尼佛的耳朵。知道这是五百强盗在生死线上挣扎呼救,便用神力送来了香山妙药,吹进了五百强盗的眼眶。霎时,个个双眼重又见到光明。释迦牟尼亲临山谷,给五百强盗讲经说法:“正是你们以前作恶多端,才有今天的苦难。只要洗心革面,弃恶从善,皈依佛门,就能赎清罪孽,修成正果,脱离苦海,进入极乐世界。”众强盗听了佛的教诲俯首悔过,口称尊师,成了佛门弟子。从此,山谷中的森林被称作“得眼林”。很多年后,当年的五百强盗终于修成正果,成为五百罗汉。
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但是,张骞坚贞不屈。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
这样,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高鼻子、蓝眼睛的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一个富饶的大国,很想建立联系。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愿。因此,当听说汉朝使者来到时,喜出望外,在国都热情地接见了张骞。他请张骞参观了大宛国的汗血马。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终于历尽千辛万苦,于13年后回到长安。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但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汉武帝派名将霍去病带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两关,开通了丝绸之路。并获取了匈奴的“祭天金人”,带回长安。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莫高窟第三二三窟北壁西端画的就是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有人曾依据此图论证了汉武帝派张骞赴大夏国问金人(佛佗)名号,是佛教传人中国之始,但也有人持反对观点,认为这是附会之说。但不管怎么说,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丝绸之路的历史功绩是真实可信的。此图是现存最早的“张骞出使西域图”。
敦煌历史传奇故事
敦煌天马的故乡-渥洼池  
在古阳关下,有一片郁郁葱葱的绿洲。这片绿洲的生命源泉,就是渥洼池。
渥洼池,位于敦煌市西南70公里处,南湖乡政府东南4公里处,因邻近古寿昌城,主名“寿昌海”,俗称“黄水坝”。是由众多泉水汇集而成的沼泽水湖。天鹅在这里驻足,黄鸭在这里栖息,鱼翔浅底,鸟映湖中。站在湖堤上放眼望去,湛蓝晶莹的湖水,花红草绿的草原,金碧辉煌的沙山,银光闪烁的雪峰使你心旷神怡。这里,就是天马的故乡。
据史载,汉武帝元狩三年(公元的120年)河南南阳新野有一个小官名叫暴利长,因犯罪遭刑,被充军发配到此地屯田、牧马。在放马时,他看到有群野马每天傍晚来渥洼池边饮水。一天,他在野马群中发现了一匹与众不同的骏马。这匹马体态高大,骨骼不凡,枣红毛色,跑起来像一团烈火。啊,原来是一匹罕见的宝马!他认定这是匹天马。
暴利长深知汉武帝酷爱宝马。多次派人到西北寻求都未能如愿。如果将这匹宝马捉住献给武帝,就会立功赋罪,早日和家人团聚。怎样才能捉到这匹天马呢?他想方设法在野马饮水的道路上,下了绊马索,别的野马拌倒了,天马却远远躲开了。他又在道上挖了陷坑,领头野马掉进去了,天马又避开了。怎样靠近天马呢?他绞尽脑汁,日夜苦思冥想,好多个晚上彻夜难眠,终于在一天晚。上想出了一条妙计。
 第二天,暴利长在野马经常饮水的池边,塑了一个和他相仿的泥人,穿上他的衣服,一手握套绳,一手持勒嚼。傍晚,天马混在野马群中来饮水,行走中间突然发现池边的泥人,惊恐万分,回头就跑一连几天,天马不敢上前喝水。但是不喝水难以活命。时间一长,天马才发现那是个纹丝不动的泥人,饮水时,再也不怕了。过了好多日子,天马对泥人习以为常,饮水时毫无戒心了。暴利长见时机成熟,一天下午,搬掉泥人,自己代替泥人一动不动地站在池边。太阳落山时,野马群又来饮水。他趁天马在面前打滚时,闪电般地给它套上了笼头、勒嚼,天马便被捉住了。暴利长为自己的成功感到兴奋,他把这匹马献给了汉武帝。为了把马说得神秘奇异,谎称这匹马是从渥洼池水中飞出来的。汉武帝见到这匹天马后,非常赞赏,认为这是吉祥之兆,是他最崇敬的“太乙神”赐给他的,便为马起名为“太乙天马”,并作《天马歌》以示庆贺纪念。从此,“渥洼池”同“天马”一举驰名,历代骚人墨客诗文不绝。现有《天马歌》如下:
太乙贡兮天马下,
露赤汗兮流赭沫。
驰容舆兮蹀万里,
今安匹兮龙为友。
诗文大意是:太乙神从天上给我赐下天马,跑起来身上流着赤色的汗和唾沫。从容驰骋可以超越万里,只有腾云驾雾的龙才配和它作朋友。
大佛的红痣
千佛洞最宏伟的要数九层楼,九层楼里有一尊高逾百尺的大佛,大家都叫它大佛爷。大佛爷神态端庄,乐而不露,悲而不显,令人肃然起敬。它的天灵盖上有一颗突兀的红痣,是一颗绚丽夺目的红宝石。可是如今即已失去了光彩,这是啥原因呢?
当初建造大佛像,那可是桩极庄严的大事。佛像天灵盖上的红痣,是吉祥如意的佛光,一定要用红宝石、红玛瑙做成,才能光彩夺目。后来西域僧人知道了,远道送来一颗大红宝石,就把它镶在大佛的天灵盖上。
过了许多年,敦煌发现藏经洞,招来了好多洋毛子,把一些经卷宝物盗窃一空。有个洋毛子也想来发财,可是赶他漂洋过海到了千佛洞,藏经洞里啥也没有了。他边逛千佛洞边打鬼主意,想拿一个既轻巧又值钱的东西回去。一天清早,他转悠到九层楼大殿,抬头一看,喜得合不住嘴。原来,大佛天灵盖上的那颗红痣在阳光下熠熠闪光,把他吸引住了。他一口气爬到八楼,仔细一看,发光的红痣竟是一颗红宝石!他想:这宝贝若带到西洋,我就变成百万富翁了!可是,怎么弄到手呢?白天善男信女烧香拜佛,人多眼杂,无法下手。晚上天黑楼高,好不危险。但他又一掂量,不冒风险发不了大财!蓝眼珠滴溜一转,计上心来。
晚上,千佛洞静悄悄,除了大泉河哗哗的流淌声,再什么声音也听不见了。这时,一个黑影悄悄的爬上九层楼,借着星光,扒上大梁。他先把绳子一头拴在梁上,另一头缚在自己腰上。然后,跳在大佛头上,拽着绳子,顺着大佛天灵盖溜下来,双脚踩在凸起的眉毛上,立即从怀里摸出钢凿,从腰里解下铁锤,要凿下红宝石。那料,刚敲打了几下,突然听到梁上有人喊道:“强盗,住手!”
那个家伙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大事已坏,就快溜呀!可那家伙心肠坏,心想,我拿不到红宝石,也绝不让它留着,便举起铁锤对准宝石猛砸。霎时,只见火花四溅,红宝石砸碎了 。梁上的人见宝石被砸坏,气的牙直响,他手起刀落,将绳子砍断,只听一声惨叫,黑影子摔了下去。
     第二天清晨,几个和尚从九层楼大殿里抬出一具尸体,腰里还缚着半截绳子。老和尚一看,原来是洋毛子,便双目一闭,口中念念有词:“阿弥陀佛,亵渎佛祖,恶果自取•••••”
     那梁上是什么人呢?原来,洋毛子三番五次来千佛洞盗宝,寺院里的僧人看在眼里气在心里,大家都留意。这个洋毛子一来,老和尚就派了一个机灵的小和尚暗中监视。那天,他见洋毛子对红宝石动了心,又准备了铁锤绳子,就明白了他要干啥。晚上,小和尚便身背戒刀,悄悄的藏在九层楼里,一看洋毛子对红宝石下毒手,眼睛都气出火来了,便一刀砍断了吊绳。
     以后,红宝石不容易找到,老和尚只好弄了一块红琉璃球镶在大佛的天灵盖上,不过,它已没有耀眼的光彩了。
青龙与黄龙的传说
敦煌东面是座青褐色的三危山,南面是土黄色的鸣沙山。传说古时候这里一片平地,没有这两座山,是后来两条巨龙变的。
三危山蓝如紫罗,怪石嶙峋,逶迤蜿蜒,气势雄伟,原是条青龙。鸣沙山黄磷金甲,起伏连绵,张牙舞爪,原是条黄龙。一天,黄龙来到敦煌,看到这里的庄稼苗壮,瓜甜果香,发起野心来,便施展淫威,喷吐黄沙,刮起黑风,搞得天昏地暗,风吼沙飞。
碰巧,这天玉皇大帝的三女儿正在月牙泉洗澡,就把黄龙作怪的事奏闻天庭。玉帝闻报后,下令东海青龙去征讨东黄龙,二龙相遇大战起来,他们从天空杀到地面,又从地面杀到天空,不分胜负,一直大战了七七四十九天。
青龙是条水龙,远离海水,干渴难当,厮打了一会儿,便伏卧在东面歇息。黄龙见青龙力不从心,十分得意骄横地又向东方飞去,青龙见势不妙,急忙起身用脚抵住黄龙,死活抓住它不放。黄龙使劲向青龙猛撞,青龙力疲志坚,宁死不让。只听天崩地裂一声巨响,黄青二龙都撞死在地上。
黄龙躺在南面,形成一座沙山。每当大风刮起,沙粒飞舞相撞,发出雷鸣般的吼声,人称鸣沙山。不过,那沙子不管随风怎样乱跑,也过不了青龙化成的三危山。人们为了纪念青龙,就在三位山顶上修了一座三层木楼。这木楼至今还在。
观音井与“三青鸟”的故事
观音井的传说与“三青鸟”的故事都与古老、雄伟、险峻的三危山有关,要进三危山,必须通过前山梁上的一座木牌坊,这就是“南天门”。穿过“南天门”,是一条羊肠小径,崎岖坎坷,直通山腹。在山腹部的深沟幽谷里,有一眼永不干涸的甜水井,名叫“观音井”。相传,南海观音菩萨从瑶池赴宴归来,路过三危山前,只见橘红色的晚霞中五光十色的瑞气萦绕三危山峰,如花似锦,万紫千红,好似蓬莱仙境。她只顾低头赏景,不料手中的净水宝瓶一斜,洒下甘露数滴,落在山谷,化为一眼水井,便叫观音井。据说,饮了观音井水,延年益寿,可除百病。
三危山中峰的顶端,建有王母宫正殿一座,殿后是玲珑精巧的木构三层阁楼,保存完好。山上为啥要建立王母宫呢?相传王母最早就住在这座山上,她若出去游山玩水,讲经说法,便让一只美丽的三青鸟送信引路。有一次王母外出,风光秀丽、景色迷人的三危山突然火光冲天,烟雾弥漫。三青鸟虽奋不顾身地灭火,终因身小力单,未能如愿。王母归来,使用法力灭了大火,但迟来一时,三危山已被烧得寸草皆无,惨不忍睹。王母只好搬到瑶池去住。后来,东晋大师陶渊明听了“三青鸟”的故事,吟诗一首:
翩翩三青鸟,
毛色奇可怜。
朝为王母使,
暮归三危山。
我欲因此鸟,
巨响王母言:
在世无所须,
唯酒与长年。
敦煌李广杏传说
敦煌是座文化艺术宝库,还是个水果之乡,尤其盛产甜杏。这种杏香气扑鼻,嘴嚼蜜汁沾唇,连杏仁也香甜可口。他还有个特别的名称,叫“李广杏”。李广杏可称敦煌瓜果之王,每年七月是李广杏的收获季节,李广杏的果实外形规正,近似圆形,果大赛李,果皮金黄色,色泽油光鲜亮,皮薄肉多核小,味美汁多,香气四溢。其光泽黄亮、汁甜如蜜而享有盛名李广杏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营养十分丰富,果肉可鲜食,也可制成罐头、杏干、杏脯、杏酱或可用作酿杏酒的原料。关于李广杏的来历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西汉年间,李广将军奉了汉天子之命,率士兵西征,一日,夏日炎炎,他们的部队迷了路。在茫茫的戈壁滩上,找不到一滴水。将士们饥渴难忍。李广万分焦急。这时,突然间空中飘来一阵杏子的香味,李广将军抬头看见两匹彩绸在空中飘然而下,时而像翡翠般得碧绿,时而似黄金般的辉煌,变换着颜色在飘游。李广一见,便策马追去,彩绸却忽近忽远像在戏弄将军,李广一怒之下拔箭射出,其中一条彩绸应声而落。众人看到了,欢欣地向彩缎奔去。
乏兵困马终于赶到彩缎前。一看,这儿竟是一片结满果实的杏树林,将士们摘下杏子吃时,味道又苦又涩,李广气愤地对着杏林就砍,并下令将士们就地宿营。
原来,李广看见的那两匹彩缎,就是甜杏仙子和苦杏仙子。他俩奉西王母之命,来替李广兵马解救危困。谁知两位仙子到了这里,无拘无束,尽情玩耍起来,引逗着兵马紧追慢赶,一个劲地戏谑。不提防李广生了气,用神箭射落了苦杏仙子,吓跑了甜杏仙子,苦杏仙子被射落地,十分伤心,流泪不止。本来苦杏平常还是可以吃的,但她一流泪,一赌气,就变得又苦又涩,难以入口了。
到了夜深人静,甜杏仙子在皎洁的月光下,飘舞着彩带,来寻妹妹。两人一见面苦杏仙子一头扎到她的怀里,呜呜咽咽地埋怨到:“你怎么自顾自走了呢,全不管我?留下我不但听不到美言,反而让人们记恨呢!”
“不要紧,我们来想办法,明天让大家来感谢你。”甜杏仙子安慰着妹妹。
“那你也快化作杏林吧”
“不,如果再出一片甜杏林,大家就越发记恨你了。”
“那怎么办?”苦杏仙子着急的问。
“士兵们不是砍到了许多树枝吗?咱们就来个移花接木,在你的苦枝上结出甜杏来。”
苦杏仙子说:“我可不知道怎么接呀。”
“看我的吧。先把树枝全弄走,只留下树桩”
苦杏仙子衣袖轻轻一挥,吹来一阵清风,便把那些结满苦杏的枝条飘得无踪无影,地上只留下无数树桩。
甜杏仙子拿出一根光彩夺目的银针,顺手一抛,化作了无数根银锥,落在秃树桩上,刺了个小洞;他又拿出一棵杏枝,迎风一晃,抛到半空,化作了无数条杏枝,插进了银锥刺得小洞里。然后两位仙子又挥动长袖,翩翩起舞,那些插在树桩上的小杏枝,立刻长成了大树,结成了黄杏,两位仙子见已结了甜杏,便驾祥云,向西飞去了。
次日清晨,将士们又见杏树枝繁叶茂,黄灿灿的杏子挂满枝头,李广忍不住摘下咬了一口,啊!又甜又香,顿时,将士们争先恐后摘食杏子,感觉精神倍增。后来,李广将军来到敦煌,把带来的甜杏给当地的官员品尝,还叫当地的百姓去种植嫁接。人们为了纪念李广就把这甜杏叫“李广杏”而且只有在敦煌本地嫁接培育,才能结出甘甜可口的杏子,离开了敦煌,也会变味。
鲁班造木鸢
鲁班据说是敦煌人。他小时候,双手就很灵巧,会糊各种各样的漂亮风筝。长大后,跟父亲学了一手好木匠活,修桥盖楼,建寺造塔,非常拿手,在河西一带很有名气。
这一年他成婚不久,就被凉州(今武威)的一位高僧请去修造佛塔,两年后才能完工。他人虽在凉州,但对家中父母放心不下,更想念家中的妻子。怎样既不耽误造塔又能回家呢?他在天空飞旋的禽鸟启发下,造出了一只精巧的木鸢,安上机关,果然飞行灵便。于是,每天收工吃过晚饭,他就乘上木鸢,在机关上打击三下,不多时便飞回敦煌家中。妻子看到他回来,自然十分高兴,但怕惊动父母,他也没有言语,第二天大清早,又乘上木鸢飞回凉州。这样,时间不长,妻子便怀孕了。
鲁班的父母早睡晚起,根本不知儿子回家之事。见儿媳有孕,还以为她行为不轨。婆婆一查问,媳妇便将丈夫乘木鸢每晚回家之事说明白,谁知,二老听了不信,晚上要亲自看个真假。
掌灯时分,鲁班果然骑着木鸢回到家中。二老疑虑顿散。老父亲高兴地说:“儿呀,明天就别去凉州工地了,在家歇上一天,让我骑上木鸢,去开开眼界。”
第二天清早,父亲骑上木鸢,儿子把怎样使用机关作了交待:“若飞近处,将机关木楔少击几下;若飞远处,就多击几下。早去早回,别耽误我明日的做工。”
老父亲将交待的记在心中,骑着木鸢上了天,心想飞到远处玩一趟吧。就把木楔击了十多下,只听耳边风响,吓的他紧闭双眼,抱紧木鸢任凭飞翔。等到木鸢落地时,睁眼一看,一家伙飞到了吴地(今江苏、浙江一带)。吴地的人见天上落下一个怪物,上面骑着白胡子老头,还以为是妖怪,围了上去,不由分说,乱棒把老头打死,乱刀把木鸢砍坏。
鲁班在家等了好多天,不见父亲返回。他怕出事了,又赶做了一支木鸢,飞到各处寻找。找到吴地后,一打听,才知父亲已经身亡。他气愤不过,回到肃州(今酒泉)雕了一个木头仙人,手指东南方。木仙人神通广大,手指吴地,大旱无雨,当年颗粒无收。
三年以后,吴地百姓从西来的商人口中得知,久旱无雨原是鲁班为父报仇使的法术。便带着厚礼来到肃州向鲁班赔罪,并讲了误杀他父亲的经过。鲁班知道真情后,对自己进行报复的做法深感内疚,立即将木仙人手臂砍断,吴地当即天将甘露,解除了旱灾。
之后,鲁班左思右想,认为造木鸢,使父亡,造木仙人,使天大旱,百姓苦,是干了两件蠢事。便将这两样东西扔进火里烧了。木鸢和木仙人便就此失传了。
 以上敦煌壁画故事及历史传奇选自陈钰先生的《敦煌名胜古迹传说选粹》。

 

导游须知的敦煌歌曲
《欢迎你再来敦煌》、《敦煌美》、《月牙泉》、《花雨纷飞》、《鸣沙山月牙泉》、《飞天》、《长相思在敦煌》、《塞上曲赛上酒》、《人类的敦煌》

导游须知的诗歌
   《送元二使安西 》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玉门关》
唐•胡曾
西戎不敢过天山,
定远功成白马闲。
半夜帐中停烛坐,
唯思生入玉门关。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天马歌》
 汉武帝•刘彻
太一贡兮天马下。
沾赤汗兮沫流赭。
骋容与兮跇万里。
今安匹兮龙为友。

    《三青鸟》
魏晋•陶渊明
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
朝为王母使,暮归三危山。
我欲因此鸟,巨响王母言:
在世无所须,唯酒与长年。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送刘司直赴安西》
唐•王维
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
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
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敦煌之歌
作者:闻捷 
     年年月月,清泉从变色岩上流过,闪耀着北魏壁画多彩的颜色;日日夜夜,白杨应和着瞻沿的铁马,低唱着东汉相和歌。但这儿并不是什么世外桃源,画家的心紧紧地扣着时代的脉搏,他们在继承传统、创造着新的成果。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在太原遇到敦煌,如此耀眼!如此灿烂!
  • 敦煌壁画中佛国世界的人间社会
  • 用木刻画弘扬敦煌文化
  • 天梯山石窟彩塑壁画实现数字化保护
  • 敦煌壁画欣赏(一)
  • “丝路敦煌”文化艺术展在上海开展
  • 顶一下
    (4)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