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啣山,地处兴隆山南侧,呈西北、东南走向,面积398公顷,最高海拔3670米,山顶如平川,宽约8—10公里,长约40-50公里。以高山寒带冻土地貌为主要景观特征,高耸的地势和严寒的气候条件,使马啣山的地貌景物与兴隆山截然不同,而与号称“地球三极”的青藏高原极为相似。
地貌景物奇特。既有冻丘地貌,又有古冰缘遗迹,是考察冰川冻土地貌的重要地点。马啣山气候、植被垂直性分布非常明显,既有原始森林,又有高山草甸,每年盛夏可见到山顶白雪飘、山腰百花艳、山下绿波荡的奇妙景观,真可谓“一日历四季,十里不同天”。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留传有大石马、小石马、石棺材、金龙池等民间传说。据《榆中县志》记载:唐代《故交河郡夫人慕容氏墓志序》中称马啣山为“薄寒山”;宋、明称“马御山”;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肃庄王朱 将“马啣山”辟作避暑山庄;清代称“马寒山”,以“寒山积雪”列入榆中八景;民国年间改称“马啣山”,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