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黑沟沟口放眼远眺,着名的巴里坤湖,恰似一面闪光的明镜,镶嵌在大草原的腹部,确是东天山北麓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古称莆类海的巴里坤湖,湖面海拔1581米,东西宽12公里,南北长约20公里,湖水面积112.15平方公里。据说古代的巴里坤湖要大于现在的四到五倍。
远看,巴里坤湖水烟波浩森如鉴镜天光。每到盛夏,碧波荡漾的湖面岚影沉浮,霞光掩映,宛如凸显在大草原上的一颗明镜,显露着大自然山色风光独具"迷离蜃市罩山峦"的奇观,被嘉庆进士李銮宣描写为"雪岭三峰矗,天光一镜函。日高澄海市,波净豁云岚".后来,清道光年间诗人史善长到此又写下了这样的诗文:"滟滟溶溶波一片,寸苇纤鳞都不见,围三百里磨青铜,历千万年澄匹练".
巴里坤湖显然在人们视野中都很美,但大自然为巴里坤湖造就的却不是淡水湖,湖水既不能供人们食用,也不能供战马啜饮和人类沐浴,而是含有盐碱成分较高的咸水湖。所以千百年来,在这里生活的各族人民食用水还是靠大草原上的几百个山泉水溪,这些泉水不但甘甜爽口,且有不少动人的传说故事,象"仙女泉"、"汉姑泉"、"泪泉"、"镜儿泉"等等,镜泉宿月的故事就来自镜儿泉的传说。
所谓镜泉宿月,这个典故是指镜儿泉泉水自涌,泉清如镜,每到夜晚皓月当空时,状若银盘的泉水中便映出月亮的身影,所以过往游人到此都要饮水赏月。传说古代有一对青年男女,相亲相爱,在皓月当空的夜晚都要来到泉边对镜盟誓,永远相爱,永不分离,让他们的爱情像清泉一样明净,像明镜一样纯洁。在哈萨克族民间,对镜泉宿月还另有一说,相传过去巴里坤湖比现在大,水也很甜,哈萨克人和汉族人共同在这里生活,和睦相处。但恶魔嫉妒人间的幸福,搬来大山要填湖,有个汉族姑娘勇敢的挺身而出,同恶魔进行了搏斗,但终因势单力薄,不幸被压在山下,从此湖变小了,水也苦了,人们逼迫离开了荒芜的草原,可山下的姑娘并不屈服,用眼泪穿透了岩层,化作清泉流淌,使草原又恢复了生机,人们感谢姑娘,才把这泉叫"汉姑泉".
童话般的故事,为镜儿泉也好,汉姑泉也好,都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想,表达了各族人民需要甜水泉的一种美好愿望,谁到这里,谁能不驻足掬一捧甘美的泉水,品尝一下它特有的甘露呢?
据有关资料介绍,巴里坤湖畔的清泉,都来自东天山融化的雪水,有不少泉水通过地下矿物质的化合作用,含有矿泉水的成分。所以镜泉宿月的故事,自然不仅仅是草原上一个美丽的传说,这里的清泉水也是富有开发价值的宝贵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