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尔达希克路
欧尔达希克是喀什一片街区的名称。喀喇汗王朝时,王宫就设在布拉克贝希以南的高地上。同时还修了四座城门,其中的欧尔勒达大门因毗邻王宫,王公贵族和侍卫人员多从此门通行,所以老百姓干脆叫它“欧尔达希克”,意为“王宫大门”.这个昔日喀喇汗王宫的遗址,如今已是平民的生活乐园,鲜有人知道这“王宫大门”里的故事……
昔日王宫
建立于公元9世纪后半期的喀喇汗王朝,使喀什噶尔的声名远播中西亚一带甚至更远。而今关于喀喇汗王朝的一切,大都存留在一些文献资料的故纸堆里,当年阿不都克里木·苏吐克布格拉汗修建于布拉克贝希以南高地上的王宫,已难觅踪迹。
在它的遗址上,新的商人正在大兴土木,那些在喀什或者在中亚成功的商人,把他们辛苦挣来的血汗钱,大把大把投在这里。
也许他们并不知道,他们现在的厨房,有可能就是当年王宫的大殿;而他们的卧室极有可能就是当年被冷落的妃子幽居之所。只有至今仍在延用的地名,让人们在遗忘中记起它曾经的辉煌和存在。
城里城外
欧尔达希克,意即王宫的大门。它现在是喀什市一片街区的名称,也是蕴含了诸多传奇故事的地方。
养了5个孩子的艾海提·达吾拉,住在只有两间房的上下两层楼里。二楼是客厅兼他和妻子的卧室,由一条仅容一人的窄小楼梯从外墙接上来,而楼梯下也被合理利用了--改造成了一个简单的灶台,烟火的痕迹让这一块显得模糊不清。
正像俗话说的,色兰(维吾尔族男子的缠头白布)大,无信仰;院门大,无一馕。艾海提·达吾拉并没有觉得自己没有漂亮的院门和宽敞的院子有多么不幸,相反他倒觉得凭自己的本事,能有现在的住房已经不错。
父亲原先是在城外给别人熟羊皮的,后来才在现在这一块地方有了一处安身之地。尽管只是一间泥屋,但对整个欧尔达希克一带的人来说,有种心理上的优越感,那就是皇宫周围的称自己是“城里”的人,其他的统统为“外面”的人。
里面的人住得再差,也比外面的人感觉好。就如同骄傲的北京人和优越的上海人,只有四合院里的一间房和里弄的亭子间,也断然不会对北京上海以外的豪宅大院看得上眼。
现实与传说
让艾海提·达吾拉颇感心理平衡的还不止这些。他的家在布拉克贝希巷42号,门前就是着名的马尔江布拉克--珠泉。
布拉克贝希,维吾尔语意为“泉边”.历史上这里是喀什噶尔一处久负盛名的泉景,因有九股泉眼,也被称为“九龙泉”.
最早这些泉都在城外,后被圈入城内,王宫的四座大门,其中的一门称为“苏大门”,也就是“水门”.泉边植柳建亭,这里成了王宫的后花园,自然这里的泉水也成了王家之物,百姓从此不能随意取用。
就拿艾海提·达吾拉家门前的这眼泉来说,老百姓盛传此泉可以治病,患耳疾者,以泉水洗耳可使耳聪:在洗耳之前,还要将馕分散给来到泉边的每一个人,阿訇也要一边口诵经文,一边投些珠子到泉中,耳疾者便可迅速痊愈。
艾海提·达吾拉说,他爸爸的爷爷曾受雇于此,专门帮人收取水费。
艾海提·达吾拉小时候见过别人在王宫的废墟底下挖出过碗,是那种镶银镂花的很漂亮的碗,不是一般人使用的。
他还听说,废墟底下有个狐狸洞。那里面钻出来的狐狸很快就变成漂亮的女人,而且身上有种奇异的香味,回头看她的男人,最后都得丢掉身上的一样东西。
艾海提·达吾拉说这些的时候,眼中充满了回忆的光影,显然他对听到和看到的事都一样深信不疑,并非故意混淆其中的界线,长年生活在这样与王宫相关的氛围里,非现实的一切与现实的一切,往往是难分彼此的。
珍贵记忆
艾海提·达吾拉的父亲活到了105岁,在他65时,曾担任过一段时间王宫大门的守门人。
其实那时的王宫,只剩下几段颓败的城墙和王宫大门。大门是青枫木制做的,结实而沉重,上面的木雕花纹非常细密,不是一般的工匠所能镌刻出来的。
其实艾海提·达吾拉也搞不清楚,是父亲守卫着王宫大门,还是王宫大门护佑着他们一家。那段时间,是父亲最平静也是全家最快乐的日子。
艾海提·达吾拉现在的日子过得清淡而拮据,养大5个孩子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在泉边的柳树下,他开了一间小百货商店,商店其实是个木头货柜,小到只能站进去一个人。
常有游客东张西望地走来,拿着地图向他打听王宫大门和九龙泉的事,他便很认真地讲他知道的一切,当然最主要的是讲他父亲和王宫大门的事。
在没有顾客也没有游客的时候,艾海提·达吾拉常常会燃起一枝莫合烟,遥对着昔日王宫的高墙陷入沉思,在寂静的深处,汩汩的泉水总是喃喃着只有他能听懂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