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重琦
考察26站
大皋兰到底有多大?
大皋兰仿佛熟睡在黄河母亲怀抱里的婴儿,受到上天的恩赐和护佑,黄河孕育了大皋兰的波澜雄伟的弘恢之气,黄河赋于了大皋兰非同凡响的璀璨底色。
大皋兰境内崛起了中国唯一以金属命名的城市——白银市
西起刘家峡,东至五佛寺,黄河在群山峡谷中蜿蜒盘旋几百里,流经永靖、西固、七里河、城关、青城、水川、四龙、景泰索桥渡、小武当山、五佛寺等,这些地方都是大皋兰的管辖区域,面积相当于今天上海市的面积。如下所呈:
《重修皋兰县志.卷九》舆地、星野、疆域、形胜、关隘篇记:(皋兰)县治在甘肃省城,附府东西广290里,南北袤450里距。东至车道岭(今定西县榆中县分界)150里,东南至定远驿50里,又南至新营130里(临今临洮县)。西南至洮河沿100里又至黄茨滩(今永靖县城西),西至马回子(今红古区)140里。西北至沙井峡70里(今永登县界)又经俞家湾至哈家嘴90里(永登县界)。南至摩云驿60里(今临洮县七里河分界)又南至马衔山100里(今榆中县临洮县分界)。北至红水堡(今景泰县)410里,东北至车路口180里(今靖远县界),车路口而北锁罕堡、一条山(今景泰县)。
大皋兰实在是太大了。
皋兰县东山一带景观
从区域管豁范围来看,今日之兰州城关区(除兰州城墙以内)、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红古区、永靖县(黄河以北)、榆中县(北部)、白银区(水川、强湾、武川)、景秦县都为大皋兰管辖地域。
从交通要津看,自永靖县黄河与洮河交汇处至景秦县五佛寺皆为大皋兰辖区。中途有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桑园峡、小峡、大峡、乌金峡等名峡,有青石渡、河口渡、金城关渡、盐场堡渡、什川渡、大船渡、虎豹口渡、乌兰津渡、北卜渡、索桥渡、鸇阴渡等古渡。其中有许多是汉唐古渡,汉家大军、唐朝铁骑从此跨过黄河北击匈奴,征讨虏寇。
2012年航拍的兰州新区
兰州新区孵化大厦
秦王川湿地公园
兰州新区街景
从星野位置看,大皋兰地处“东轶芦靖,西跨庄凉。南滨临巩,北控沙碛”的位置,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自汉代以来,河西设四郡而皋兰为最。大皋兰控河为险,介戎羌之间,居襟喉之地,系陇右、长安安危于一身。隋唐盛世,弛逐河湟吐番常常以皋兰为关要。唐末失陷而沦为吐番属地,河西不复。失大皋兰者,陇地危也。
考察第27站
大皋兰到底有多厚?
秦地汉土,星辰堪舆。大皋兰自西汉(前127年)得金城县名,清乾隆帝(1738年)赐皋兰县名,一直有“陇上首县”之称。宋时面对西夏,朝野曾争论是否放弃皋兰?得出结果万万不能。一旦皋兰不存则危及兰州,兰州危则关中震荡。明代重点经略大皋兰,设重兵,扩城池,移陕甘总督府于此,明初曾一度撤并兰州府由皋兰直接管辖,兰州城就是在皋兰县主政时扩建的。
《重修皋兰县志》载:“明时自州以北,常为寇冲,往往设重兵于此(大皋兰),保障西陲我朝彊宇日辟以遥。隶陕西不免鞭长莫及,特于此地建立会城。移设府治,酌全陇适中之地壮区夏控制之形,规模计虑大而远矣。”。此言大意是大皋兰地处陇原之中心,关乎西域边疆安危问题,要从长计宜,壮其实力,扩其管辖,并将大皋兰势力扩张及今青海循化贵徳一带:“南得锺存(西羌)西抵榆谷则在河州之西循化贵德二厅地”。
黄河之都——兰州
2003年鑫报航拍的兰州景象
历史上的大皋兰拥有长城之塞和黄河之险,明清以降,开基拓域,扩军备战,盛及一时。
《金城揽胜图》
陕甘总督署 资料图
《重修皋兰县志》云“金城关在县西北(此时皋兰县衙在曹场街)河外二里”。金城关楼是汉唐古关,宋绍圣4年重筑,明朝屡加修葺,并架浮桥渡河。一夫怒当关,万夫不可傍。金城关楼和水阜定火城相毗邻几十里,遥相呼应,若如两把利剑,锁定北来之敌。登九州台环顾四周,但见洪涛西来,层峦北峙,路仅一线,位于白塔山北麓的金楼关楼若如天堑,雄伟壮观。唐代诗人岑参《题金城临河驿楼》:
古戍依重险,高楼见五凉。
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
庭树巢鹦鹉,园花隐麝香。
忽如江浦上,忆作捕鱼郎。
这里驿楼指的就是金城关楼。
明清两代,金城关楼集兵事、交通、商贸于一体,成为“茶马互市”的重要交易场所。金城关楼于1942年因修路而被拆除,千年古关,一朝灭迹。只留下一张1916年的照片供人凭吊思古。近有仁义志士呼吁恢复重建金城关关楼。聚焦地标性历史建筑,改变“金城关”有名无“关”的窘境。金城关,魂在关楼。没有关楼,就没有活化的历史记忆,没有鲜明的文化秩序和文化递进。
兰州金城关关楼
大皋兰境内有50多座堡子和关城。分别是青石关(今西固青石渡),华林山城,乾隆四年建,督标右营军营,四墩堡(今四堡坪),卖子堡,夏官营,三角城,西固城,新城(又名萁箕滩堡,今红古境内),古城堡(今永靖县疑为汉金城郡治所),一条城堡(今榆中青城镇,明万历20年(1592)设守备驻军。镇虏堡,宽沟堡(今景泰县),永泰堡,三眼井堡,红水堡(以上5堡在今景泰县),十里店,安宁堡,沙井堡(今安宁区)柴家台堡,庄河堡,(今西固区)达家台堡,张家台堡,(今红古区)等。
大皋兰境内有多条河流穿过,黄河从刘家峡到五佛寺流经200公里,还有湟水河及季节性河流阿干河,水阜河,蔡家河。
西电工程上水后,大皋兰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是地表水的增多,过去的干河道变得细水长流。水阜河与葵家河在文山合流后,水量充沛,河道两边红柳丛生,绿草如茵,具有潜在的开发利用的水资源价值。
石洞乡明星村石门子峡口,群岗峙立,百草丰茂,有一片天然的生态湿地。在这片土地上,无人问津的野生枸杞自由疯长,成片的芦苇在风中摇曳,一丛丛红果实象镶刻在田野里的红宝石,偶而从草丛中蹿出几只野兔,一个绝美的野生植物滋养地,略加修饰就会成为一处别具风情的旅游景点。
大皋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大皋兰历史悠久,文脉厚重。明代以前大皋兰县府所在地是今天的肃王府。明代肃王由张掖迁兰州,大皋兰让出县府迁至曹家厅,县府1952年又迁至黄河北的盐场堡,1956年又从盐场堡迁到今天的石洞寺。今天的皋兰县址写在毛主席批示过的《皋兰县三年发展规划》里,这个名字是毛主席改过的。文件原名《皋兰县委关于大力全面开展以互助合作为中心的农业增产运动计划》。时任县委书记王克在日记中详细记录了事情的经过。
上世纪40年代兰州街景
大皋兰文化层有那些亮点?
多的很!择一斑而述。
皋兰县府搬迁石洞之时,条件有限,县藏的一大批珍贵文物、文献末能带走,寄存于甘肃省博物馆。
皋兰县档案馆有一份发黄的、永久保存的长达22页的文件。这份文件是1957年5月23日中共皋兰县委关于《甘肃省博物馆接受皋兰县移交文物清册》。清册记录:清代诰封2张,杂类字画17件,杂类残缺书籍133册,书籍之部1452册,社建藏品580册,碑帖之部51册,拓片之部8张,革命书刊5册,共计2528件。
其中有:历代名臣法帖,颜真卿争座位帖,宋拓礼器碑帖,魏墓志铭集锦,南宫录学记碑帖,怀素草书千字文帖,何绍基书神通碑帖,爨龙颜碑帖等帖碑,有唐涟、吴镇、左宗堂、王了望、朱克敏、罗庆云、杜苾、宋瑞、汪鸣、宋万选、虚舟、曹蓉、房康鵞、史彪、王得春、赵冲谷、马负园、鄂云布、郭朝秨等字画。
这些文物文献是大皋兰的宝贝,大皋兰的财富。甘肃省博物馆的收条至今保存完好,历历在目,看到发黄的收条上列出的清单,令人感慨不已,这些文物若留在皋兰,那么皋兰就是响当当的文物大县。
石洞寺原名石空寺,因东山山中的超长石洞而得名。现名石洞镇。石洞镇出土过4000年的陶器,发现过汉代的古墓,西夏的铜印。水阜镇发现过距今十万年的赤鹿化石。
无许多述,仅此大皋兰之厚可见一斑矣!
考察第28站
大皋兰到底有多远?
马家窑文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文化阶段,其代表作是彩陶(时间公元前3300-2100年),其分布地主要在黄河上游一带。
大皋兰的杨屲窑、蔡家河、九合等地发现大量彩陶罐器,证明早在三四千年前,马家窑文化已越过黄河,接近漠地(蒙古草原),这是也青藏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传承带。皋兰在这一传承过程中具有的特殊地位,可以这样认为:皋兰是两种文化的传承纽带和重要节点。
马家窑文化遗址的发掘者夏鼐先生认为:马家窑文化是由外界侵入洮河流域的外来文化。又有学者认为,马家窑文化是长江流域文化的延伸,由长江流域传入洮河流域。也有学者认为,马家窑文化可能是商周时期活动频繁的混夷或西北的犬戎的遗留。
黄河洮河交汇处
皋兰什川
上述三种观点事实表述了古文化的发展进程与关系,即在时间、空间的变化,表明中原文化与周边文化的交融性、互变性、互补性,各种文化的复式传播和互动融合,而在这种传播融合中,皋兰由于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结合部,从而造就了厚重的皋兰古文明。
皋兰县博物馆中的那些透出神秘光泽的彩陶以及埋藏底下尚未出土的彩陶,将皋兰引向远古的时空隧道,揭示了从远古至明清悠久而深远的的历史,引入入胜,发人畅想。
大皋兰的渊源可追溯至秦朝。
松山新城和古城碑
秦长城起点临洮县。大皋兰临洮相连。蒙恬(?--前210)北击匈奴得手后,秦开通长1800公里的直道。要知道秦王朝地处西陲,实力不及六国,却战胜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其原因十分复杂。除了商鞅变法、解放奴隶,武器先进,装备大量弩机之外,更重要的是秦国和中亚地区早有交往。秦在交往中得到了中亚的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
张家川(秦国属地)有一座距今3000年的古墓。2006年古墓中发现的金银饰件、刻器形态、掐丝、镶嵌等细金工艺、榫卯工具、武器等,颇具欧亚草原文化特色。其中金器中的珐琅镶嵌与地中海地区工艺非常相似,金箔的图案、变体鸟、鸟蛇互缠等,显然是西方舶来品。张家川是周王给秦人的封地。早在3000年前,秦的祖先和中亚交往中,获得了波斯王国的技术,因此秦人的格局高于其他六国。
秦统一后的推行西进战略,秦势力波及到大皋兰。
青城古镇
大皋兰在汉朝时期连年上演拉锯战,是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兵家必争之地。汉初,汉和亲安抚,取得短暂的安宁,后又改为反击。
大皋兰在战与和中,扮演着不同角色。元狩二年(前121年),武帝任命二十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东部的浑邪王、休屠王部。在春季攻势中,霍去病率一万骠骑出陇西,“逾乌盭,讨遬濮,涉狐奴”,转战河西五国,再越过焉支山,急行军一千多里,最终在皋兰山下,与匈奴军激战,重创匈奴,灭匈奴折兰王、卢侯王,歼其精锐,大皋兰成为河西四郡的战略大后方。
明代,1367年朱元璋派大将徐达沿运河北上。打下大都后徐达请示朱元璋:元主如果北逃,是否穷兵不舍,赶尽杀绝?朱元璋曰:(元)彼气运即去。其成其败,皆系于天,若纵其北归,天命厌绝,彼比渐尽,不穷兵追击,(见《明太初实录》)。其意示放他一马,听其自我了断。所以徐达占领大都后,对元军并没有穷追不舍,至使蒙军主力成建制撤走。“引弓之士,不下百万”(明史记事本末卷十)
明《九边图说》兰州明长城
元帝退回漠北进入祖上的根据地。自称大元,史称北元。元主皇位依旧,军力依然。
朱元璋放走元军,使其全身退至草原,无疑于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当然,朱元璋有其难处,刚刚打下南京,南方、东北、西北、西南战事吃紧,需要更多的军事力量,这也无可厚非,但却为后来的明朝留下隐患。
大明之初,来自蒙古的威胁始终未能解决而耗尽国力。明初来自蒙古的威胁成为明代的心头之患。
大皋兰(红水分县)北部从红水堡到中卫县宽约百里与蒙古交界,成为防御蒙古的第一道防线。沿分界线修建了红水堡、龟城、三眼泉堡和起自黄河索桥堡至古浪之间400里的边城(明长城)等一系列重大措施,设立了九边诸军以固守之。此时,我们发现明王朝的防线相比唐宋的防线明显后缩。这条防线是以大皋兰与蒙古的界线为界线的。
其实这也是甘肃北部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界线。简直可以说甘肃8000年的纷争都围绕着这条分界线展开的,一边是耕地为生的汉族,另一边是游牧渔猎的羌、戎、匈奴、女真、鞑靼、金人。在双方对峙中,大皋兰像一道铁栅栏横亘其间,守护着兰州及至甘肃。松山战役之后,大皋兰的生存环境有所缓和。
清代兰州城市城池模型
在大皋兰的区域内有五个盆地,分别是永靖盆地、兰州盆地、什川盆地、水川盆地、五佛盆地。黄河把这五个盆地串连起来,形成珍珠般的宝地。永靖盆地天水一色,太极乾坤,兰州盆地桂殿兰宫,钟鸣鼎食,什川水川盆地绿荫盈视,闾阎扑地,五佛盆地天高地旋,紫光扶摇。皋兰九合镇发现渐新世(约始于3650万年至2330万年时期)时期被子植物化石群,这个化石群为植物压片叶形化石,对于研究古气候古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九合镇植物化石群和红谷、永靖发现的恐龙化石,形成了完整的古生态环境面貌的证据链,它至少证明皋兰的远古时期气候湿润,树木参天,水草丰盛,河水横流,何其美哉!
达川三江口
沿着大皋兰走一趟,有看不完的美景,听不完的故事,说不尽的感慨。从大皋兰最东端的五佛寺逆流而上,黄河沿岸有小武当山的烟雨,鸇阴渡的铁索,索桥渡的石垒,水川的稻穗,什川的香果,接官亭的古道,桑园峡的激浪,金城的繁华,河口的芦苇,八盘峡的静流,盐锅峡的恢宏,三江口的辽阔,洮河口的泾渭,永靖的花海……噢,这就是曾经的大皋兰。
看不完根本看不完,说不尽根本说不尽。
我魂牵梦萦的大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