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与大师,谁成就了谁?

时间:2011-12-21 20:29来源:文汇报 作者:陈燮君 刘健 点击: 载入中...
  世博会不仅是主办国和参展国的文化舞台和艺术殿堂,也是培育艺术大师的摇篮。通过参加世博会,艺术大师的作品得缘同最广大的观众见面,艺术才华得以充分展示,并逐步树立起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简而言之,艺术大师为世博会添彩,世博会为艺术家的腾飞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编者

    
毕加索——巨作显示“觉醒的力量”
    
     毕加索是20世纪最伟大的十大画家之一,虽然他与世博会的关系算不上最密切,但他的巨作《格尔尼卡》却成为世博会上最亮丽的色彩。
    
     毕加索的创作生涯辉煌至极,他一生画法和风格迭变,留下的作品达2万多件,包括油面、素描、雕塑、拼贴、陶瓷等,对现代西方艺术流派有极大影响,也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
    
     1937年4月26日,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遭到德国法西斯空军的狂轰滥炸,整个小镇几乎被夷为平地,死伤平民不计其数。当时,毕加索接受西班牙共和国的委托,正在为巴黎世博会的西班牙馆创作装饰画。事件传来,震撼了整个世界,同时也震动了作为画家的毕加索。他当即决定以这一事件作为壁画创作的题材,以表达自己对战争的抗议和对死难者的哀悼。这才有了这幅震撼画坛的巨作。
    
     当时,毕加索已经年近六旬,又正值酷暑时节,创作的艰辛不言而喻。他常常光着脊梁,穿一条短裤,挥汗作画。毕加索说:“我是个画家,我更是个正直的人,揭露邪恶也是我的义务。”
    
     毕加索采用多种风格与手法,以半写实的、立体主义的、寓意的和象征的形象,把法西斯暴行的复杂场面揭露出来。尽管是一些几何形人物,广用线条,寓意复杂,但观众都能领会,其强烈的感染力不亚于写实力作。
    
     《格尔尼卡》的画面由几组场面和人物构成,其中,最引入注目的是位于画面中心的那匹仰天长啸的战马,它怒目圆睁,鼻子猛烈地抽搐着,那夸张的马嘴,露出了短剑般的舌头,正竭尽全力嘶鸣。马的下方,躺倒着一个手持断剑的男士,他的身躯与他手中的武器一样,已残缺不全,但那只紧握利剑的手,意在表示人民不会轻易放下武器,誓与残暴决战到底。最令人震惊的还是画面中的几位妇女:一个瘦骨嶙峋的母亲,双手托着惨死的婴孩,仰望苍天,欲哭无泪;另一位妇女从高高的窗口中伸出长长的手臂,手持一盏油灯,似乎想要照明眼前发生的令人难以置信的一切;从燃烧着火焰的房子里又掉下来一位妇女,她那面孔因绝望而变了形,那双痉挛的双手,似乎在祈求什么……
    
     《格尔尼卡》整幅画用黑、白、灰三色绘成,错综复杂的黑、白、灰色块使画面阴郁、恐怖,不规则的线条形成的角和弧的交错,给人一种支离破碎和动乱的感觉,画面沉重又压抑,充满了悲剧气氛。曾有人问毕加索,那匹可怜的马和那头牛是否代表着受难的人民和杀人的法西斯?他回答说:“那头公牛不是法西斯,但它是残暴和黑暗;马代表着人民;格尔尼卡壁画是象征的、寓意的。这就是我要用公牛、马等形象的原因。这幅壁画要明确表达和解决一个问题,因而我运用了象征主义。”
    
     由于这幅画没有表现出具体情节,人物器官又有明显的移位和扭曲,致使人们对这幅画的寓意争论不休,但是对其反对战争、呼唤和平、控诉法西斯罪恶的立场和主题却没有任何异议。这是画家对战争暴行的控诉,对人类灾难的同情。正如毕加索后来所说的:“只有最广泛的平凡灌注最强烈的情感时,一件伟大的、超越所有派别和种类的艺术作品才能诞生。”
    
     1937年,当《格尔尼卡》在巴黎世博会上展出之后,引起巨大反响,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互相诉说着他们从画中感受到的“觉醒的力量”。
    
罗丹——从饱受批评到轰动一时
    
     与毕加索相比,作为法国人,雕塑大师罗丹与世博会的关系要密切许多。在法国举办的多届世博会上,为罗丹充分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提供了最好的空间。
    
     罗丹1858年开始从事装饰艺术创作,他非常注意光影在作品表面的呈现,并将思想内涵融入作品中,因而其作品又有“印象派雕塑”之称。罗丹属于古典主义时期的最后一位雕塑家,也是现代主义时期雕塑的开拓者,他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堪比欧洲文学史上的但丁。
    
     罗丹的雕塑作品《吻》是经典之作,整件作品完美融合了罗丹独特的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又把印象派画家用画笔捕捉瞬间自然光影的手法巧妙地运用到青铜雕塑中。《吻》取材于但丁的《神曲》里所描写的弗朗切斯卡与保罗这一对情侣的爱情悲剧,罗丹以极为古典的写实手法和更加坦荡的形式,塑造了两个不顾一切世俗诽谤的情侣,在幽会中热烈接吻的瞬间。他们起伏、细腻、优雅的肌体和姿态,引起极为生动的光影效果,其内在的青春热情与生命活力展露无遗。这对受欲望之火燃烧的恋人被放在“地狱之门”之中,真实地表达了作者的苦苦追索:人的罪恶往往由不可抑制的欲望而来,而欲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动力,它给人类生命以无穷的激情与活力,最终成为人类生命延续成长的神秘力量。同时,人类的欲望又是某种罪恶的深渊,人类的欢乐就是导向罪恶的途径,那么人类的痛苦就是注定不可抗拒的和永无完结的。这件作品的社会意义由此可见。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件杰作能够获得社会承认,却与世博会分不开。《吻》在当时是最大胆的作品,理所当然引起卫道士们的不安,1887年首次露面时,不但未获好评,开始还被评论家攻击为色情之作,更被嘲笑为“饱受批评之吻”。在1889年巴黎世博会上,《吻》再次展出,轰动一时,并由此声名鹊起,成为雕塑史上的不朽之作。
    
     有意思的是,这一幕多年后又在美国重演。1893年,美国为了纪念哥伦布发现新大陆400周年,在芝加哥举办世博会,法国政府为表示支持,特地遴选在当时已经闻名世界的雕塑大师罗丹的一批作品参加展出。但其中一个雕塑被美国人认为过分色情,不允许公开展览,不过又碍于法国政府的盛意,就另辟专室陈列,只准事前预约的人一睹其真容,这件“色情”作品,就是罗丹的名作《吻》。
    
     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是罗丹达到事业巅峰的见证,主办者将在阿尔玛广场上的一个专馆给了罗丹。于是,60岁的罗丹平生第一次集中展出他的168件呕心沥血之作,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思想者》以及《加莱义民》等伟大作品。
    
莫罗——世博会上的“常客”
    
     象征主义画家居斯塔夫·莫罗,以描写神话和宗教题材的绘画而著名,他一生共创作出大约8000件油画、水彩和速写,对昂利·马蒂斯、乔治·鲁奥等一批野兽派画家颇有影响,还被认为是抽象表现主义的先驱。
    
     与别的艺术家费尽心机仍无缘世博会相比,近乎隐居的莫罗却是世博会的常客。在1855年的巴黎世博会上,29岁的莫罗就展出了他的画作《给克里特迷宫的弥诺陶洛斯送雅典童男童女》。以后,莫罗又相继携作品参加了1867年、1878年、1889年的世博会,其中最为后人称道的是在1878年巴黎世博会上展出的《法厄同》和《幽灵》。
    
     《法厄同》题材来源于希腊神话。传说中,法厄同对人夸耀自己是太阳神的儿子,别人不信,他去向父亲太阳神借得太阳车一天,借以证明自己的身份。结果到了那天,他在慌乱中失去对拉车白马的控制而坠毁。在这幅水彩画中,莫罗将这个冗长的故事凝聚在坠毁的一瞬间。画中的少年法厄同由于受到黄道带上一头猛狮(太阳的动物)和绿色的大蛇(地狱的动物)的袭击,因受惊吓而伸开双臂。他已无法掌控马车,等待他的下一个瞬间将是坠入大海。为了营造紧张、恐怖的气氛,莫罗用石墨精细描绘马匹脸部的恐惧表情,使之与用粗犷的笔调描绘的大海以及万籁俱寂的死亡天空形成对照,无形中给人以压迫感,从画中可以体会到画家在其中所投入的可能燃尽一切的能量和力量。
    
     《幽灵》的题材取自《圣经》:希律王为让莎乐美表演舞蹈而答应杀死施洗者约翰,并把约翰的头用盘子端出。莫罗一生所画的女性形象以莎乐美这个《圣经》传说人物占最多数,而在他所有描绘莎乐美的作品中,最著名的就是《幽灵》。在这幅水彩画中,被砍下的约翰的头颅悬浮在空中,周围环绕着装饰性的光环;她的长发和地上的血迹遥相呼应。受惊吓的半裸的莎乐美在约翰犀利诡异的眼神中,脸上浮现出怅然若失的表情。这个形象在其他画家的作品中一般不脱离《圣经》的内涵:莎乐美怀着欢愉的情绪凝视着施洗者约翰的头颅,但莫罗则大胆地赋予她骄奢淫逸的涵义。
    
     这种绘画形象曾激起作家左拉的愤慨,将他抨击为“对现代世界的彻底反动”。画家也曾试图回答观众对他“莎乐美”提出的疑问,他说:“如果你试想进入我所描绘的这种神秘的象征的精神境界,你就会喜欢用这样的方式去描绘主题。”
    
惠斯勒——展示“黑与灰的和谐”
    
     世博会历史上,为一个画家两次设立专馆展出作品的恐怕不多,而美国著名画家惠斯勒就享受到了这一待遇——1915年的美国旧金山世博会上,惠斯勒的作品以专室形式与观众见面,显示出对这位早已离世的艺术家的尊崇。1933年的美国芝加哥世博会成为检阅美国艺术历史的舞台,惠斯勒又成为当仁不让的主角之一。
    
     作为一个活跃在欧洲画坛的艺术家,惠斯勒与世博会早有渊源。当他首次踏上巴黎这方艺术热土时,正逢1855年巴黎世博会举办,通过观摩促使其早期绘画风格的形成。而后1867年的巴黎世博会,日本工艺品的展出让惠斯勒汲取了东方艺术养料,直接促成其绘画风格的转变。及至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惠斯勒有多幅作品入选,并荣获了绘画及蚀刻画的金奖。
    
     惠斯勒的艺术风格来源是多方面的:他既有现实主义的写实功夫,也吸收日本浮世绘版画的“营养”,作品有着东方美术的装饰风味,亦有音乐性的和谐追求,产生许多令人思索的象征性神秘感;他还曾与印象派相互影响,又是“唯美主义运动”的一员主将;与“拉斐尔前派”也有联系,又对象征主义、“新艺术运动”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有人说,尽管惠斯勒的名字与19世纪后半叶欧洲所有艺术运动和艺术流派都有联系,但不属于其中任何一方,他是艺术史上真正伟大的孤独者之一。
    
     肖像画是惠斯勒最为擅长的领域之一,他娴熟自如地运用构图与着色的系统,产生了一系列佳作,其中就包括他最著名的作品《黑与灰的和谐——母亲肖像》。
    
     这幅1871年所绘的肖像画被誉为19世纪最伟大的肖像画之一,对母亲性格真挚而深刻的刻画,使人物形象达到了高度概括性和典型性的统一。这幅肖像画面异常简洁——老妇人身着朴素的黑色长裙,侧面而坐,双手安放在膝头,脚下踏一脚凳;灰色墙背景上挂着一幅风景画,右边的一个画框只能看到一点边缘,左边挂着一幅灰底白边的布帘。简洁明快的构图和沉着雅致的色调产生了一种宁静、庄重的气氛。白色的软帽、袖口的花边、手帕都画得十分逼真,完美的技巧全部融化到所表现的对象中去了,仿佛一切都必须如此。
    
     当我们研究人物脸部那模糊微妙的轮廓时,我们似乎感到画家就是通过这张脸充分地讲述了他自己的心灵故事——这颗对自然敏感的活跃的灵魂。正如惠斯勒坦言:“一个人总是希望将自己的母亲表现得尽善尽美,然而,这幅画对我来说是母子关系,而对观众来说,那只不过是黑和白的节奏和韵律的感受而已,他们怎么可能关心那是否就是我母亲的肖像呢?”
    
     《母亲肖像》1883年在巴黎沙龙展中获奖并由法国政府购藏入卢浮宫,这件杰作第二次回美国则要等到1933年芝加哥的世博会,并且是由专人护送,由此可见这件作品的重要性。
    
加莱——玻璃艺术大放异彩
    
     1878年巴黎世博会上,一位青年玻璃艺术工匠的作品入选了。当时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是玻璃艺术史上至关重要的一刻,也是一位艺术巨匠即将诞生的前夜,他就是玻璃艺术的代表人物——埃米尔·加莱。
    
     埃米尔·加莱,1846年出生于法国南锡市一个玻璃制造商的家庭,从小学习制作玻璃工艺。他视器皿的设计为语词的视觉表达,要使自己的玻璃器皿“感化人”。加莱早期作品主要以描金、珐琅彩和雕刻为装饰手法,明显受到东方艺术的影响。1872年加莱建立自己的工作室,开始玻璃艺术创作,其事业也上升至新的阶段。1878年巴黎世博会上,加莱展出玻璃器皿新作,这些作品以强调回归手工质感、自然流畅为主的新艺术风格而获得初步成功。
    
     展览会上,加莱遇到玻璃艺术界的天才改革者艾格纳·罗赛留。罗赛留在玻璃装饰技术方面大胆的实践激发了加莱的个性化尝试,他为此在玻璃工艺上做了许多实验。当然,加莱最有特色的技术成就还是独创的玻璃套色。1898年4月26日,他取得这项技术的专利权。
    
     所谓玻璃套色,其专业术语为“玻璃镶嵌工艺”,即把半流质的各种颜色的玻璃层覆盖在同样处在半熔融状态下的某种颜色的玻璃胎上,然后用酸蚀或磨削的方法雕刻图案,形成层次分明、富立体感的浮雕式花纹,视觉效果相当美妙。
    
     加莱的套色玻璃多采用不透明的玻璃料,套色层次可达数层之多,这使加莱的玻璃浮雕器皿的视觉效果尤为细腻精致,柔美蒙胧。这项工艺的产生使艺术玻璃作品第一次释放出玻璃材质的内在生命与精神,提高了玻璃艺术的品位,也确立了加莱在世界玻璃艺术史上无可替代的地位。
    
     1889年巴黎世博会再次举行,加莱参展了300件琉璃工艺品,不透明的胎质、自然主义的造型和纹饰,成了其作品风格的主旋律。他那糅合了大自然、爱国热情以及象征主义因素的套色浮雕玻璃器成为会场注目的焦点,并获得多项大奖。
    
     世博会使加莱在世界艺坛上大放异彩,那件水晶玻璃套色车刻装饰的“俄耳甫斯杯”,在这届世博会上荣获头等奖,代表了加莱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作品主题来自希腊神话故事,描述命运注定因死亡而分离的一对情侣:琴师俄耳甫斯与水精灵尤丽黛,因无法扭转命运之轮而天人永隔的那一瞬间的悲剧场景。作品藉由器身底色的特殊效果,营造出黑色星云变换之景,结合棕黑色玻璃色彩的象征性来描述这一悲剧性主题,其极强的戏剧张力使观者无不动容。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司马懿:潜伏大师“居善地,心善渊,动善时”
  • 李白的“大话”与“大数据”
  • 年羹尧与龚自珍旧邻今何在
  • 沈从文与太白像的完成
  • 为何张爱玲与胡兰成没举行婚礼?
  • 中国帝王与王朝之最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