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1月5日,周小川就已提出,中国要筑好“蓄水池”,圈住流入的大规模热钱。半个月后,他再次提到了这一理论:“如果短期的投机性资金进来,我们希望把它放在一个‘池子’里,不让它泛滥到中国的实体经济中去。等到它需要撤退的时候,我们再把它从‘池子’里放出去……”
那么,周小川所说的“池子”,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此前,有人认为它就是股市,有人则认为是楼市,也有人猜测说是存款准备金率,更有人认为这其实是一系列货币政策的统称……
11月30日,在一场内部讲座中,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有幸采访了周小川。他简单明了地告诉记者:“‘池子’就是外汇储备。”
在周小川的解释中,“外汇储备”的概念显得极其简单:“当一国的总储蓄大于国内总投资需求时,多余的钱就只能进行国际投资。这部分钱就是外汇储备。”“外汇储备不是财政收入,它是由储蓄转化而来的,所以政府无法决定外汇储备的数额。央行所能做的,就是精心经营好这些储备,让它在投资中获得比较好的回报,同时利用它来抵御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各种风险。”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总量约为2.7万亿美元。周小川坦承:“这个数字太多了!”“从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拿这么多钱到外国进行投资,并不是最有效率的做法。不过,由于中国外汇高储备的时间较长,我国外汇储备的经营管理在全球是比较有经验的,投资收益一直都比较高,所以无需过多担心。如果大家不希望有过多的外汇储备,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储蓄、增加消费。这样,总储蓄与国内投资的缺口减少,对外投资额下降,外汇储备自然就下来了。”
如何使外汇储备成为圈热钱的“池子”呢?周小川首先解释了央行的对冲机制:“我国目前有大量的贸易顺差,企业通过出口获取的外汇要在中国使用,需要兑换成人民币。这意味着企业挣得多少外汇,央行就要发出相应数量的人民币。这些人民币流通到市场上,就会造成通货膨胀。央行为了缓解通胀压力,就会以增加存款的方式把这些多发的人民币吸收回来,不让它在市场上流通,这就叫做对冲。2002年以来,我国由于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造成的货币供应,基本上都被对冲回来了。”
对冲机制同样可以应对热钱的涌入。“国际热钱进入对我国的冲击是:外汇换成人民币后,造成国内的货币供应量过大,形成通胀和泡沫。短期的热钱进入中国后,肯定要先兑换成人民币,这时央行就可以把外币圈到外汇储备的‘池子’里不动,接着再把已经兑换出去的多余的人民币对冲回来,这样就可以把热钱对国民经济产生的过热影响吸收掉了。同时,那些被圈在‘池子’里的热钱,想走时马上能走,不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
那么,用外汇储备做“池子”,会不会使民众手中的外汇在保值、增值方面出现问题呢?周小川认为“不会”:“首先,出口企业挣得的外汇,都是通过银行系统支付的,相当于已经把外汇卖给银行,从而拿到了人民币。出口企业员工的工资、福利等,也都是以人民币形式发放的。所以,外汇储备的钱跟百姓的钱关系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