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身给人印象多半是不可思议,很直接的联想就是黑道人物。
社会日渐开放,大家已不再把文身当作禁忌。在文身者中,有些是夫妻、情侣,将文身表作爱意,把对方相貌或标识留在身上……虽然对文身的理解很不相同,但大多已经司空见惯,不再完全排斥了。
文身英文写作to tattoo ,其前身是刺青,是在文身机还未出现时,用针沾墨水,在身上一针一针把图案刺上去,因为刺青只有黑色,不是专门的文身颜料,时间长了,颜色会发蓝发青,所以又叫刺青。先秦就有“黥刑”,在犯人脸上刺字作警示。
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曾出现文身、镂身、扎青、点青、雕青等故事,如岳母刺字。《水浒传》中,至少就有三个满身刺青的狠角色:花和尚鲁智深、九纹龙史进与浪子燕青。
然而,“文身”与“刺青”区别很大的,前者是根据自己的意志而制作的装饰品,后者则是对犯罪者的惩罚,都是在身体刻上标记,但意义天差地别。“文身”成为装饰性的作品,那是很晚时候的事情了。
1
举世无双
的精致
2000多年前,作为文身发源地之一的波利尼西亚群岛上,文身比现在的iphone更流行。
古代的波利尼西亚人用锤子一下下地敲打着绑着鲨鱼的牙齿或者磨尖的骨头的木棍,把颜料敲进皮肤里,纹出了从脚趾到小腿,从大腿到膝盖,细致到指尖的一套套“衣裳”。
有一个故事道出了波利尼西亚文身举世无双的精致。
1722年,一位欧洲洛戈威恩探险队队员曾这样描述自己第一次看到岸上波利尼西亚土著人的情形:“他们不像我见过的其他那些印第安人或荷兰人,在身上涂绘了颜色;而是系着下垂的腰带,腰带上有一种挽得很整洁的丝织流苏。”
这位探险队员的记载当然不能算作严谨的史料,因为据考证,那些土著身上“下垂的腰带”、“整洁的丝织流苏”根本不存在。那是文身!
那个时候,波利尼西亚的文身艺术就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因为临近赤道的波利尼西亚,气候炎热,着衣不便,波利尼西亚人便研究出一种衣着———即使光着膀子溜达,看起来也不过是像穿了一件很fashion的紧身衣在走秀罢了。
这也是波利尼西亚文身要极尽精美的原因吧———那身“衣裳”,一旦纹上去,就是一生一世,哪能不尽善尽美啊!
2
活的浮世绘
据说,日本的文身最富艺术感。在日本,文身被称为“活的浮世绘”。
日本有世界第一座文身博物馆,里面收藏了12张刺青的人皮。这座博物馆的馆主就是在全球文身界享有盛名的三代目雕佑西,日本刺青联合会的会长。
出生于1946年的三代目以其文身作品细腻而大气,独一无二,被公认为传承了日本200多年来文身精髓的大师。
三代目的所有作品都依靠手针完成,作品主题就是传统的花卉、锦鲤等。这位被传为“日本黑帮山口组御用文身师”的大人物,有着儒雅并君子的座右铭:守、破、离。这三字也是日本剑道哲学———
模仿(“守”),放开心智,将对规则的记忆固化在自己的心里面;突破(“破”),在记忆的基础上藉自己的用功和机智寻求进步;升离(“离”),在进一步修炼中不失法不越矩地独立开拓。
三代目的顾客范围很广,无论是不是黑帮成员,只要愿意支付20000美元,就可以覆盖你的全身。这样的文身,需要每星期数小时的工作频率,经过两年,才能完成。“文身”一词在日本关西与“忍耐”同义,在手针上千万次蘸墨刺进皮肤的过程中,文身者都成了忍者。难怪黑帮把“半胛”作为进入帮会的考验之一。
“半胛”是从前胸到手肘关节的大片文身,通常只用黑色完成,在人体对痛最敏感的部位完成针刺,挑战着文身者对疼痛忍耐的极限。帮会的老一辈认为,连疼痛都不能忍受的人,没办法对兄弟们义气。于是不难理解,为什么帮会中,文身面积越大的人,地位越高。
3
文身即是成年礼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