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词语”对于幼儿,特别是刚刚学说话的幼儿来说,它们是不及物的,是一个音调,或者一个符号而已,他们还不能体验和感受到它的本质,它与世界的关系。但我们知道,语言是创造世界的第一个起点。“上帝说有光,世界就有了光。”《圣经》是这样说的。这并不是说光存在于《圣经》之后,或者说“上帝”之后,而是说必须有人说出“光”,我们才能感受到“这光”的存在,不然,“这光”是无名的。这就像许多存在的事物,我们现在还不能说出它,因此,我们只能把它归入神秘的行列,称它为“玄”。只有命名了,我们才知道它的真实存在。我们通过确认而获得命名,从而我们得以认识世界。
给孩子词语,就是帮助他们认识和塑造世界。孩子的世界是空白的,我们必须用语言丰富他们的世界;他们有什么样的语言,就会有什么样的与语言对应的世界。
在我们教女儿林之微认识世界时,我们很注意把一些在人类生活里不可或缺的词语传递给她。
在她牙牙学语的时候,我们有目的地教给她的第一个动词是“爱”。我们告诉她“爸爸爱贝贝”、“妈妈爱贝贝”;“贝贝爱爸爸”、“贝贝爱妈妈”,让“爱”这个词成为她生命里的第一个动词。在她往后成长的日子里,爱的范围会随着她接触的事物的增加而扩大,使爱成为她生命的根基,对待一切事物的出发点。
我们生活的世界并不是一个真空,孩子在成长中肯定会接触很多负面的词。这就需要我们大人帮助他们甄别,并丰富他们有关美好方面的词库。
美好的心灵并不是只是单纯地向善,而是首先必须变得丰富,只有丰富才能抵抗各种诱惑和扭曲。单纯的善常常会被恶行所利用和伤害。对于一个三岁的孩子,现在谈丰富的心灵可能还为时过早,但我们有必要提供给他们某些通向丰富心灵可能的途径。这依然要回到“语言”的作用上来。
在林之微两岁多一点的时候,我们和她在散步。她说:“爸爸,你看,小鸟!”她指着一只从树梢飞过的麻雀。我说:“贝贝,小鸟会飞吗?”她说:“会!”我说:“贝贝,小鸟靠什么飞呀?”她说:“小鸟靠翅膀飞。”这时候,我觉得可以引导她了解更多的事情,纵使她不理解,也让语言——那些在人生中重要的词语占领她空白的世界。我接着说:“贝贝,人会飞吗?”她那小脑袋想了想,说:“不会!”她肯定认为人没有翅膀,不能像小鸟一样飞翔。但我告诉她:“人也会飞的,人靠的不是翅膀,而是思想。”她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好像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些天,并且在过后的一些日子里,我们不断加强她对飞翔的认识。现在我们问她:“小鸟靠什么飞翔?”她会肯定地回答:“翅膀。”“人靠什么飞翔?”“思想。”我们希望“思想”一词和“爱”一样,成为她生命的关键词。“思想”将带领她去学习,去思考,使她成为内心丰富的人。
这些词在她幼小的心灵里扎下根来,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这些词就必然对她的一生构成一种召唤,使她追随着这些词长大。这就是语言的作用。
(责任编辑:陈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