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密折是皇帝刺探情报的工具

时间:2013-08-21 08:48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奏折是清代文臣武将向皇帝报告军政要务的一种文书。这种文书经过皇帝亲自批阅以后,返回具奏人贯彻执行。经过皇帝御批的奏折叫朱批奏折。朱批奏折执行以后,要定期缴还宫中,由皇宫秘存。奏折不但内容重要,而且是价值珍贵的古文书遗存。

 

 

  清初臣工奏事采用公题私奏制度,由于弊端日显,于是派生出奏折

 


  清朝初期,文书形式沿用明朝旧制,臣工奏事,采用公题私奏制度。凡是报告钱粮兵马、命盗刑名等例行公事,一律使用题本,盖官印。凡是报告官员私事,一律使用奏本,不用印。然而这种题奏文书在运转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其严重的弊端:一是官员的私事和公事很难区分,而且题本的文字冗长,格式繁杂。如用一百个字就可以说清的事情,有的题本中竟写了几百字还没有说到正题上。二是题本、奏本处理程序繁琐,不易保密。如各地大臣的题奏本章,先要由通政使司转交内阁大学士票拟意见以后,再呈皇帝阅批。有时皇帝还不知道题奏的内情,外面已有传闻了。这样的文书办事制度,很不适应满族统治者当时政治和军事的需要,于是一种办事既速且密的新文书出现了,这便是奏折。


  奏折是由奏本逐渐发展而来的。据史料记载,清初便有奏折的使用,但现存于世的奏折原档,始于康熙朝。


  康熙皇帝亲政后,为了加强皇帝集权统治,洞悉政情民隐,令亲信满汉官员用密折奏事,直接送皇帝批阅,不要经过内阁票拟。例如,康熙四十三年正月初八日,陕西巡抚鄂海呈上的满文请安折,康熙帝在上面朱批:


  "朕体安善。以后奏折,尔亲手写来,即字不好有错亦不妨,但不可令人知道。况且在尔等折内皆朕随手草写,再无一人知道,亦无底稿。"


  雍正帝继位后,由于当时形势和政治斗争的需要,大兴密奏之风,奏折制度大为推广。


  到乾隆时期,各项典章及文书制度进一步完备。奏事既迅速又机密的奏折,逐步代替了奏本。乾隆十三年便下令废除了奏本,规定奏折为政府正式的公文。以后历朝相沿,臣工奏事可以题本、奏折兼用。到了清末,为提高施政效率,光绪二十七年,又进一步废除了题本,改题为奏。

 

 

  对具折人的资格,历朝都有严格的规定

 


  在君主独裁的封建社会里,能够向皇帝奏事,是一种权力和荣誉。所以对具折人的资格,历朝都有严格的规定。顺治时对于题奏者范围略加限制,规定京内各王公及部院大臣、在外督抚提镇可以题奏,其他官员不能直接向皇帝奏事。康熙时进一步扩大具折者范围,令一些亲信奴才可以密折奏事。雍正时大兴密奏之风,具折人员进一步扩大。京官自翰林、科道、郎中以上,外官自知府、道员、学政以上,武官自副将以上,旗员自参领以上,皆可密封具奏。雍正帝之所以扩大具折者的范围,是为了达到明目达聪的目的,其实质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督抚为封疆大吏,向来独操地方大权,而允许藩臬用密折奏事,可以使藩臬与督抚互相制约,以便皇帝从中操纵。


  乾隆时期,国家昌盛,各项典章制度比较完备,奏事制度也进一步划一和规范。乾隆帝自诩宽严相济,他综康、雍两朝折奏的范围,加以平衡,规定京内九卿科道诸大臣,在外督抚将军提镇藩臬,旗员都统、副都统,凡四品以上的官员,都可以具折奏事。以后历朝相沿,成为定制。


  在奏折中官员自称有"奴才"和"臣"两种。满洲督抚提镇等官,清前期多具清字(即满文)折,折中一般自称"奴才".道光五年规定,各省满洲督抚藩臬,除请安、谢恩折外,凡奏事折一律称"臣".

 

 

  密折是皇帝刺探情报、驾驭和教诲臣工的工具

 


  当奏本逐渐演变为奏折后,奏折不仅奏官员一己之私事,凡是军机要事、指战方略、吏治民生等,都可具折上奏。而且事无巨细,如臣工的生辰八字、性情癖好、衣食疾病都可奏报。皇帝在折上也随心所欲,无所不批。例如,雍正帝曾在官员引见履历折上批谕:


  "王刚八字想来是好的。冯允中看过,甚不相宜,运似已过,只可平守。袁继荫亦甚不宜,恐妨寿云云。"


  密折不仅是皇帝刺探情报、驾驭臣工的手段,而且是教诲臣工的工具。雍正帝在《朱批谕旨》序文中说:"每折或手批数十言,或数百言,且有多至千言者,皆出一己之见,未敢言其必当。然而教人为善,戒人为非,示以安民察吏之方,训以正德厚生之要,晓以福善祸淫之理,勉以存诚去伪之功。"


  乾隆时期及以后各朝,奏折成为臣工奏报政务的主要文书。除军政要务随时奏报以外,每年还规定有例行奏报的事务及奏事规矩。比如,每年四月、八月奏报二麦、秋禾收成分数;每年立冬以后,须奏报得雪情况。年底封印后须汇奏事件有十多项,比如,各属有无私设班馆、私置刑具;动用钱粮工程报销未结各案,等等。

 

 

  清初奏折一般都是官员亲自书写

 


  清初的奏折,一般都是官员亲自书写。康熙四十三年七月二十九日江宁郎中曹寅折中,皇帝朱批:


  "凡奏折不可令人写,但有风声,关系匪浅,小心,小心,小心,小心!"


  乾隆以后,奏折已很少由具折人亲书。一般都由幕僚根据堂官的意思起草折稿,奏折的文体要求是政论文和叙事文体。文字必须简练、准确、通顺,最忌"晦、涩、乱、复".庆贺、谢恩奏折可用骈体文。折内长句不可超过十二字,最短句不得少于四字。堂官阅准的折稿无误,再缮正式折件,字体匀、正、方、光、秀为最好。奏折的尺寸,康雍年间长短宽窄不一,乾隆年间逐渐划一:折长23厘米,折宽10厘米。


  奏折写好后,装入封套,外包黄纸,放入折匣锁住。外用黄绸袱包裹。折匣由皇帝赐给,四个或六个不等。折匣损坏,奏请内廷更换。驿递时要注明日行四百、五百、六百里不等。督抚等奏折也可派专差或家丁亲送北京呈递。

 

 

  奏折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能保守机密

 


  奏折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能保守机密。它可以密封直接送到御前,中间不经诸多官员转手。奏折有一套严格的保密制度。首先,具折者必须严守机密,凡密折内容,不能泄露任何人,虽亲属子弟也不例外。雍正时还规定,泄露或探听密折者,以泄漏军机律治罪。奏折的递送十分严密。密折缮好后,必须锁入折匣密封上呈。折匣有的是皇帝特颁发的,有的是臣工奏请颁给的。颁发折匣时带有铜钥匙一把,封口大高丽纸一张,小黄纸二张,上有御押。具折者将密折装入折匣后上锁,用封口黄纸密封,外加黄布包裹,交兵部由驿递发出,锁匙留下。宫中存有同样的锁匙,用以开启。然后呈皇帝亲自阅批。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历史上的这个王朝竟因皇帝太有作为而亡国
  • 24位皇帝居住过的故宫里一共有多少“龙”
  • 先秦两汉官员向皇帝奏事要口含香料
  • 唐宋囚犯为何很少能坐满两年?
  • 汉代已有皇帝给官员发年终奖先例
  • 皇帝的节俭与贪官的放肆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