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许多耐人寻味的哲理故事,读之使人回味无穷且有所启迪。今择三篇以飨读者,其蕴藉深刻,都是关于房子的。
田婴不再筑城盖房
战国时期,齐国宰相田婴,因齐宣王不喜欢他,欲在自己的封地薛地筑城盖房,发展私家势力,以备不测。人们纷纷劝阻。田婴下令任何人不得劝谏,违者杀头。
田婴是齐威王的小儿子、齐宣王庶母所生之弟、田文(孟尝君)之父。他从齐威王时代就任职当权,曾与成侯邹忌、田忌带兵去救援韩国攻伐魏国,初为齐将,参与马陵(今山东范县西南)之役,立有战功。旋擢任为宰相,主管一国上计,弄权行私,财富骄溢。初封彭城(今江苏徐州),继改封于薛(今山东滕州东南),自营城郭宗庙,结交豪民,收纳逋犯。
田婴在齐国任相十一年,威逼主上,称薛公,号靖郭君(一作静郭君)。慑于田婴的威势,人们都不敢前来劝诫。这时,有一个人请求只说三个字,多一个字,宁肯杀头。田婴觉得很有意思,请他进来。这个人快步向前施礼说:"海大鱼。"然后,掉头就走。
田婴忙叫住对方说:"你这话里有话。"那人说:"我不敢以死为儿戏,不敢再说话了。"田婴说:"没关系,说吧!"
那人说:"您不知道海里的大鱼吗?鱼网捞不住它,鱼钩也钩不住它,可一旦被冲荡离水,则成了蚂蚁的口中之食。齐国和您,就像水和鱼一样,您在齐国,如同鱼在水中。有整个齐国庇护着您,为何还要到薛地去筑城盖房?如果失去了齐国,就是把城筑到天上去,也没有用。"
田婴听罢,深以为是,说:"说得太好了。"遂停止在薛地筑城盖房。
但见旧宅换主人
唐肃宗曾这样评价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安史之乱时,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在河北打败史思明。后连回纥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
代宗时,叛将仆固怀恩勾引吐蕃、回纥进犯关中,郭子仪采取了结盟回纥打击吐蕃的策略,保卫了国家的安宁。他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以84岁的高龄告别沙场。天下因他而获得二十多年的安宁。举国上下,他都享有崇高的威望。
《旧唐书》评价他说:"功至大而不伐,身处高而更安。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世而主不疑。"唐肃宗上元三年,他被封为汾阳郡王,后皇帝赐建汾阳王府。
据《谈宾录》中记载,修建汾阳王府时,一天郭子仪闲来无事,拄着拐杖到现场视察,要求工匠把房子造得更牢固一些。一位老工匠对他说:"请王爷放心,我家祖孙三代都是做泥水匠的,在长安不知盖了多少府邸,可是只见过房屋换主人,还未见过哪栋房屋倒塌的。"郭子仪听罢,若有所悟,一声不吭地走了,从此再也不去工地溜达。
富丽堂皇的汾阳王府建成后,气势恢宏,名园胜馆,罕物珍玩,不可尽数。家属及从仆达三千之众,但府内各室,包括卧室,都可任人出入。子孙们忍不住提意见,说如此不成体统。
郭子仪说:"如果严加限制,必定引起一些人的怨言,而贪功害能的人会乘机诬陷,闹不好就会大祸临头。现在四门敞开,即使有谗言,也不会有人相信。"
子孙们这才明白了老爷子的良苦用心。历经政坛风雨的郭子仪确实找到了长保富贵、免遭不测的良方。即便如此,也经不住时光的风雨剥蚀,到郭子仪曾孙一辈,家境已渐入颓势。
大约在郭子仪去世40年后,汾阳王府旧宅上建起了法雄寺。大诗人张籍路过这里,曾寓居法雄寺栋楼之上,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汾阳旧宅今为寺,犹有当年歌舞楼;四十年来车马散,古槐深巷暮蝉愁。"
当年的歌舞楼尚存一角,但汾阳王府的大部已易为法雄寺。曾经的热闹喧嚣不再,只剩下默默无言的苍老古槐和一帘幽深的寂寞。秋蝉在老槐上嘶鸣,将一怀愁绪注满老巷。
又过了二三十年,唐宣宗大中年间,诗人赵嘏经过汾阳王府旧宅,门第更加冷落。赵嘏触景生情,写下了《经汾阳旧宅》一诗:"门前不改旧山河,破虏曾轻马伏波;今日独经歌舞地,古槐疏冷夕阳多。"
苏掖的吝啬和通达
《宋稗类钞》中载有这样一件事:宋朝有个名叫苏掖的常州人,官至州县监察官。他十分有钱,但却非常吝啬,常常在置办田产或房产时,不肯付足对方应得的钱。
有时候,为了少付一分钱,他会与人争得面红耳赤。他还最会趁别人困窘危急之时,压低对方急于出售的房产、地产及其他物品的价格,从而牟取暴利。
一次,他准备买下一户破产人家的别墅。竭力压低房价,为此与对方争执不休。他儿子在旁看不下去了,忍不住发话道:"爸爸,您还是多给人家一点钱吧!说不定将来哪一天,我们儿孙辈会出于无奈而卖掉这座别墅,希望那时也有人给个好价钱。"
苏掖听儿子这么一说,又惊又愧,从此变得通达了。据《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