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宁四年,"上批:'零卖熟药宜罢,恐太伤鄙细,四方观望,有损国体。他事更有类此者,亦与指挥。'时太医局卖熟药,而市易司出钱买之,复使零卖,故降是诏。已而执政进呈不行。"本来太医局熟药直接卖给药行铺户,市易务却把太医局熟药买下来,再以赊贷方式批发给行铺户。神宗欲罢市易务买熟药,但在王安石等人的反对下,诏令未能颁行。市易务涉足了不少"细碎"商品的买卖,宋神宗对此大多持反对态度,而王安石却纵容之。
总之,通流物货、平抑物价是贸迁物货法追求的理想境界,在实践中,贱买贵卖虽属违法,却很难稽查,即使查明了也不可能禁止。强买强卖虽可稽查,也做过处理,但强买强卖与贱买贵卖如影随形,难以禁止。市易务"贱买"的物货如不转卖给行铺户,赊贷本息就由市易务官吏承担,这是强买强卖产生的原动力,并成为导致民户破产的重要原因。元丰元年,"都提举市易司请货滞於本司者,听临时依时价转易,如亏元直,即於每年比较桩留准备失陷钱豁除。从之。"市易务如不强卖赊不出去的物货,只有上报朝廷,亏折本钱变卖,这种影响官吏政绩的方式,市易务一般是不会采用的。
宋在沿边州郡屯集有大批紬绢,作为籴买军储粮草的本钱。熙宁七年,"知大名府韩绛言:'本路安抚司累岁封桩紬绢,或致陈腐,乞下转运司用新绸绢或钱银对易,或依市易法令民户人抵出息,其余经略安抚司封桩物亦乞依此。'从之。"把即将"陈腐"的紬绢赊卖给民户,不强制是做不到的。
债务人不能还本付息、造成钱本流失,在市易法实施之初就已产生,且越来越严重。然而,从熙宁五年到元丰二年,八年间在京市易务官却年年因完成息钱、市例钱定额而受到酬奖,本钱流失似乎从未发生,也未产生任何影响。《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七十七载:"中书言:'市易务收息钱、市例钱总百三十三万二千余缗,法应酬奖。'诏:提举官金部员外郎吕嘉问、太子中允吴安持各过一官,升一任,赐钱三百千,嘉问更减一年磨勘,监官以下等第推恩。"此为熙宁八年八月至熙宁九年七月收入之数,其间本钱为五百万缗。《宋会要辑稿》食货三七之二六载次年(熙宁九年八月至熙宁十年七月)"市易本息、市例钱帐,岁收缗钱七百三十九万七千有奇",其中"本五百八十七万八千七百八十七贯七百三十五文,息一百四十三万万三百五十一贯四百一十二文,市例九万七千九百九十二贯三百六十九文。"市易务官获得酬奖的条件是:按市易本钱全额发放计算,息钱和市例钱收入不低于22%.从理论上说,市易本钱不可能全额发放,即使全额发放,本息也不会毫不流失,而这二年的市易息钱均多出应收数二十万贯左右。
从王韶设通远军市易务始,就诏令"市易司息钱别封桩",每年市易息钱"封桩听朝廷移用"已成制度,朝廷将市易息钱纳入可支出帐,随时调拨他用,即使仍由市易务掌管,也明令充下年度本钱。市易息钱是每年要上缴朝廷的实帐,那么,在市易息钱根本不可能全额回收的情况下,市易务要足额上缴息钱,只能将其他收入如罚息、贱买贵卖的营运收入充息钱之数。市易本钱始终处于全额出贷状态,虽有流失,却仍挂在帐上,只要每年息钱如数上缴,就无法稽察。为了提高政绩,得到酬奖,那些无法追回的呆帐、死帐,帐面上并未显示。到罚息和贱买贵卖等收入已不能弥补本钱大量流失造成的亏空时,这些呆帐、死帐就会全部暴露,市易法的成功就会嘎然终结。元丰三年废罢结保赊请法,大规模缩小契书金银抵当的规模,就是市易本钱流失殆尽的明证。市易务贱买贵卖、强买强卖的违法行为,多次有人告发,却始终未得到处理,这与市易法存在重大的法律漏洞、市易务官追求酬奖有很大关系。
贱买贵卖、强买强卖违背了市易法的初旨,却是市易法实施的必然结果。王安石说:"市易务若不喻于利,如何勾当?"他深知要推行市易法,增加财政收入,就不能因噎废食,禁止市易务贱买贵买。市易法规定:"贱则少增价取之,令不至伤商;贵则少损价出之,令不至害民",市易务拥有"增"、"损"物价的权力,贱买贵卖就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市易务官大多是从被称为"兼并之家"的大商人中召募的,一旦大权在手,强迫客商低价卖给市易务,再转手高价强卖给行铺户,对他们来说是驾轻就熟的勾当。对市易务官的考核奖罚只限于本钱是否发放,22%的利息(含市例钱)是否足额收缴。交易牙利、批零差价收益不归中央财政,毋须考核,部门利益使市易务官吏对此趋之若鹜。市易务事务烦杂,吏人众多,如市易法规定在京市易务设勾当公事官一员,但从设置之初就突破了这一限制。连果实交易都要每天派人监管,收取牙钱,吏人自然不能少。法定的市例钱远不够增设的吏人俸给,缺口要由市易务自行解决,庞大的行政开支压力促使市易务不择手段地增加收入。
市易务除召募牙人、行人充吏人外,还有仓库管理、催欠人员等,如抵当所"仓务占官六员,仓场专副、书吏、库级等不减百人,月给俸食几千缗。".据苏辙说,元佑元年市易法废罢时,京师欠市易务钱的行户计27155户,共欠237万余贯。"市易催索钱物凡用七十人,每人各置私名不下十人;掌簿籍,行文书,凡用三十余人,每人各置贴写不下五人,共约一千余人。以此一千余人,日夜骚扰欠户二万七千余家。都城之中,养此蝥贼,恬而不怪。"为防止欠户逃亡,市易务白天"差人监逐",夜晚"公行寄禁",对欠户"得钱即放,无钱即禁,榜笞摔缚,何所不至。"机构的膨胀迫使市易务多方筹措钱款,贱买贵卖、抑勒行户在所难免。熙宁六年开始实施的"免行钱"法,让行户纳免行钱以增吏禄,也与吏禄压力不断增加有关。
熙宁五年,"诏以榷货务为市易西务下界,市易务为东务上界。"元丰七年,"改市易下界依旧为榷货务,上界为市易务。"榷货务掌以茶、盐"折博斛斗、金帛之属",因以市易务为名,所以有许多市易务买卖茶、盐等物的记载,如熙宁九年诏:"今後客盐人京,并於市易务中卖,本务依市价收买。虽贱,每席不得减十贯,并画时支还见钱。其京城内外诸路贩卖盐人,并於本务给印历请买,愿立限赊请者听。如私自买卖,许人告首,等次给赏,盐没纳入官。"榷货务的经营范围本不属于市易法,市易务也未将官榷茶盐营利计人市易务收入。买卖茶盐虽属"贸迁物货",本文不予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