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恨水对母亲极其孝顺。抗战开始后,像张恨水这样的文化名人留在沦陷区 ,有被迫做周作人那样的文化汉奸的危险,而他又无力把家人带往大后方。母亲 深明大义,让他尽管走。张恨水出门一口气狂奔好几里路,不敢回头再看一眼老 母亲。
抗战胜利后,他告别重庆,返回安庆,在离母亲租住的小楼还有百余米,就 跳下人力车疾奔。当看见小楼上翘首以待的母亲,大喊一声“妈--”,便泪流 满面、远远地向母亲跪拜。接着,他冲上小楼,再拜倒在母亲面前:“妈,儿子 对不住您,八年没有伺候您、孝敬您了……”
这次与母亲短暂的相聚中,他回避了一切应酬,厮守母亲身边,给她端茶倒 水、捶腿捶腰、嘘寒问暖。即便是母亲打牌时,他仍然不离左右,为她装烟丝、 点烟火、续茶水。
1951年底,母亲戴信兰告别人世,他将母亲的照片挂在客厅正中,年年除夕 ,都点上蜡烛,恭敬地向母亲跪拜。他说这是“在做我心之所安的事”.
1967年,张恨水生命中最后一个除夕,医生已经通知他的儿女为父亲准备后 事。但这位72岁高龄、右半身偏瘫的老人,仍然让女儿用白萝卜切成两个烛台, 点上红蜡,在儿子、儿媳搀扶下,颤颤巍巍地朝母亲遗像磕了三个头。闪烁的烛 光下,他嘴里喃喃有语,向母亲倾诉着。
七天后,农历大年初七,他离开人世,到另一个世界里与亲爱的母亲相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