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后期官员衙门种菜缓解压力

时间:2014-03-12 08:24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孙雅彬 点击: 载入中...

衙门

 

  如果您偶尔穿越到北宋后期的衙门办事,会发现不少政府机关坐落在一片绿色之中。走进去看看,墙角屋后,阶旁门边,也都绿油油的。乍一看,宋代官老爷的意识还真超前,绿化搞得有声有色,其实不然。


  只要您凑近了仔细看,就能发现衙门内外的绿地并不是草皮,而是一畦一畦的蔬菜。


  当时衙门种菜的规模,可以说要多大有多大。公元1064年,英宗皇帝甚至为这事儿大发雷霆。衙门是什么地方?每一寸土地都是有编制有身份的,是国家权威的代表,神圣不可侵犯,怎么能自轻自贱地混迹于农田!


  英宗明确要求:“今后诸处官员廨宇不得种植蔬菜出卖。”换成大白话,就是责令全体国家干部、大小政府机关一律不得种菜,更不许卖菜。随后,英宗又搞了个政策缓冲,在严令上留了一个后门,即在禁止种植、出卖之后,又补了一句“只许供家食用”.也就是说,不让卖,只让吃。据说是考虑到干部们的情绪和生活实际。


  从这道禁令不难揣测出两点信息,第一,衙门种菜在全国遍地开花,十分普遍;第二,衙门种菜的主要目的是公开出售。


  为什么呢?让我们用一组数据来说话。


  大致在1096年前后,一斗米的价格浮动在60钱左右,一般来说丰年50多钱,灾年则会涨到90多钱。然而到了20年后的1116年,在河北沧州,米价每斗就达到了120文。粮食之外,再看绢的价格,20年前每匹1300文,此后达到了2200文,价格翻了将近一倍。此情此景之下,每一个家庭主妇在逛菜市场的时候都开始掰着指头精打细算,每一个男人在赌博的时候都想着一定要赢,多挣几个零花,因为无论做工的还是务农的,都发现挣的银子不够花--毋庸置疑,令人心慌的通货膨胀就在眼前。


  于是,衙门周围的空闲土地便被充分利用起来了。要说种菜成绩,比较突出的要数深州通判胡汲。


  公元1097年,胡汲到深州做官,在他的动员带领下,竟然开垦出1600多畦的菜园子,史载“廨有菜圃千六百余畦”,每年卖菜可以实现营收200余万钱,如果折合成白花花的大米,足有1.6万余斗。再换一种计算法,当时一头活猪市价大概1400钱,胡大人开垦的这块菜园子一年就能长出1400来头肥壮的肉猪。


  实惠带来干劲。在活生生的例子面前,滚一身泥巴、种一块绿地成了集体爱好。每年春耕,地方大小官员不必穿着汗衫儿到田间地头给老百姓示范,锄铲耙镐,衙门里一应俱全。断案子、批公文的间歇就可以浇浇田、松松土,既锻炼了身体,又充实了腰包。


  在宋朝,“书中自有颜如玉”也许只是一种美好的说法,“地里有菜贵似金”那绝对是美好的生活真实。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诸葛亮开启中国官员财产申报先河
  • 寇准:北宋官员里的跳水名将
  • 清朝官员:从服饰看奢俭
  • 唐朝贬官的漫漫艰辛路
  • 葡萄牙两次远征失败以诡计窃居澳门
  • 宋朝为何常常提拔"带病"官员?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