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土地庙
日前,大型古装神话剧《土地公土地婆》受到观众的喜爱,该剧颠覆了传统,将银发的土地公土地婆塑造成一个高大帅气、一个甜美可人的新形象,他们在人间帮助百姓点化众生。
土地爷是“基层的神明”,老北京有南城的都土地庙,琉璃厂的土地祠,建国门内的土地庙下坡、大土地庙胡同、小土地庙胡同,交道口的土地庙,海淀老虎洞的土地庙,阜成门内追贼胡同的金甲土地庙……
如今,在北京日新月异的城市变化中,已经很难找到昔日市井中繁华的土地庙影子了,但是在中国其他地区,仍有不同风格的土地庙保存完好,承载着岁月的沧桑。
土地神源于远古时期人们对土地权属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人类的“衣食父母”,因而人们祭祀土地。古人认为土地爷为地方行政神,保护乡里安宁平静。土地爷保卫一方乡土的平安,抚慰百姓心头的伤痛,保佑人们丰衣足食,土地庙作为人们集中祭祀土地神的地方,自然随之兴盛起来。
农历二月初二据说是土地爷的生日,土地爷是“基层的神明”,《汉书·五行志》称:“旧制,二十五家为一社”.所谓社,就是地方最小的行政单位,以社为单位供奉的土地神又叫“社神”,为管理本乡本土最低级的小神,他的上级就是城隍。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遇到来历不明的妖怪,往往需要召唤土地爷询问。在黄梅戏《天仙配》里,土地爷又成就董永和七仙女的姻缘……民间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在土地庙里,因此土地庙在明代很受崇拜。
“土地爷”的名称最早见于三国时的东吴。三国东吴有位蒋子文,是广陵人,入仕为官,一次追逐贼人时,不幸被贼人击伤额头身亡。过了不久,蒋子文昔日的一位长官,却在道路中遇见蒋子文,只见蒋子文手摇羽扇,骑着白马,容貌如昔,并自称“我就是这儿的土地神”.而关于土地婆婆的传说,一直至唐代才见诸文献。
土地神信仰成为百姓的基本信仰后,一般百姓常会筹资集款,修建土地庙潜心朝拜。一些贫困的小村落,往往只用一只瓦缸,将缸近口处敲成长方口,倒覆于地上,将土地神牌位供奉于内,权充土地神的祠堂。而其所敲之处为祠门,因此有句俗话“土地老爷本姓张,有钱住瓦屋,没钱顶破缸”.
土地神信仰发展至清,已不再局限于汉人社会,满人亦感染上此种习俗,甚至在京师宗人府中,亦设有土地祠,接受宗人府官吏们的膜拜。同时台湾地区的土地神信仰,也随着大批移民而传入,建立起土地神祭祀系统。
京城土地庙之最
最大的土地庙
据《乾隆京城全图》记载,昔日北京城有40多座土地庙,但实际上北京的土地庙远不止此数,另在三圣庙、五圣庙、七圣庙中也都有土地神,北京的土地庙数量在全国数第一,皇家的土地庙是“社稷坛”(中山公园内),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土地神的地方。
在北京民间,最大的土地庙就是都土地庙,旧址就在宣武区下斜街附近的宣武医院一带,是所有土地庙中级别最高的一座。原有大殿三层,供奉土地爷和土地奶奶。清光绪《顺天府志》载:“每旬之三有庙市,游人杂沓,与护国、隆福两寺并称胜。”足见规模不同一般,故列入京城五大庙会之中。1937年,北平民国学院经济系的师生对当时北平庙会进行了调查。根据当年的记录显示:“下斜街土地庙的庙宇面积有500方丈”,土地爷、土地奶奶也端坐其中。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有关部门在“土地庙”建起宣武医院,土地庙被高大的楼房所代替。
最小的土地庙
最小的土地庙在哪里?据记载,北京国子监的土地爷乃韩愈也,老作家汪曾祺见过国子监的土地祠,比一架自鸣钟大不了多少,也许这是北京最小的土地庙了……
还有一个很小的土地庙的记载。据《海淀古镇风物志略》记载,当年在老虎洞西口路北拐角处的利顺祥烟铺后院,有一处用石头垒砌的小洞,洞中有一座小土地庙。
为中国电影作出贡献的土地庙
和电影有关的土地庙就是琉璃厂的土地祠,现为一家实验幼儿园。1905年,丰泰照相馆在琉璃厂的土地祠,拍摄了电影《定军山》片断,该片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部黑白无声影片。
北京丰泰照相馆的创办者任庆泰(字景丰),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出生于辽宁法库县四台子村,家境较为富有,学过照相技术,后来到北京发展。1892年,他在琉璃厂土地祠开设了中国最早的照相馆,从其字和名中各取一字,名为“丰泰”.后来他又在大栅栏开设了大观楼戏院放映电影。由于外国电影的片源不足,任庆泰从德国商人在东交民巷经营的祁罗孚洋行购买了一架法国造手摇摄影机和14卷电影胶片,开始了中国人拍电影的尝试。
皇帝敕封的土地爷
在阜成门内大街路南有一条小胡同,明朝时叫追贼胡同,新中国成立后叫民康北巷。在胡同的北口,历史上有一座一间门脸儿的土地庙,叫金甲土地庙。民间传说,明朝末年李自成起义军包围北京城的时候,在阜成门内有一个看街的更夫,名叫王四,有一天他喝醉酒耍酒疯,声称要砍李自成的脑袋,结果被起义军斩首。后来清兵入关坐稳天下后,顺治皇帝听说了王四的事迹,特意下诏敕封王四为“金甲土地爷”.
春天来了,大地复苏,万物生长,古人尊天亲地奉祀土地的感情不应该随着时间推移被淡忘,因为土地载万物,又生养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