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海战未解之谜

时间:2014-05-20 08:30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卜松竹 点击: 载入中...

  在江门市新会区向南约50公里处有个地方叫崖山。735年前,中国历史上最为惨烈的一场大规模海战在这里展开。


  风雨交加中,被认为是南宋最后一支有组织的大规模抵抗力量,与追击而至的元军水师在崖门银洲湖海面上进行了决战。近20万南宋军民或战死或投海。南宋左丞相陆秀夫背着年仅8岁的幼帝赵昺,投海自尽。崖山之战通常也被视为南宋灭亡的标志。


  然而,这场以宋军完败结束的战役,翻开史料却能发现一些令人不解的谜团。这些谜团显示,宋军似乎不应败得如此彻底。700多年前,这片地方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谜团一:为何选择崖山作为驻地?

 


  崖山位于今新会区崖门镇,银洲湖水由此出海,也是潮汐涨退的出入口。东有崖山,西有汤瓶山,两山之脉向南延伸入海,如门束住水口,故又名崖门。仅从地势上看,两山夹一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宋廷在此设立根据地御敌,从纯军事角度来说看似是明智之举,但如果考虑到当时的实际情况,恐怕就不是这样了。


  当时流亡的宋廷人数,可靠的说法为“犹计二十万”.研究者指出,在宋代的募兵制下,军队移屯往往拖带家眷,在国之将亡的极端情况下这种情况应当有增无减。因此,在二十万人中,军队应有几万人。这二十万人的后勤供应本身就是一个大问题。在福建和广南东路各地被元军相继占领的情势下, 后勤供应还须仰仗海南岛。在古代的技术条件下,海上交通不如陆上和内河交通安全,存在供应中断、二十万人将不战自毙的危险。


  如今,崖山港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迁,因泥沙淤积,已成陆地。人们不可能再睹当年的海港风貌。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宋军舰船只能屯驻和停泊在崖山西北的港内,不可能将舰队停泊在崖山东南, 面向大海。西北的港内虽有南、北两个出入口,但“其北水浅,舟胶,非潮来不可进”,在退潮时只能有一个出入口,实际上也影响军事上的进退和机动。因此,选择崖山作为据点和基地,是多少有些令人困惑的。


  如果追踪一下流亡宋廷在广东沿海的移动路线,会发现另外一个让人迷惑不解的现象。流亡宋廷一度在更南方的湛江海面硇洲岛上驻扎,如今岛上仍有宋廷修建的行宫、书院等遗址存在。可以推测,如果不是有长时期驻扎的打算,宋廷绝不会在师老兵疲的状态下,大兴土木。但宋军于此驻扎不久就掉头北返,前往崖山。从行军路线上看,这是迎向元军追兵的“逆行”之举,而且从季风的角度看,也是逆流、逆风。这种古怪的举动是为什么呢?


  如今已经无法得知当时南宋最高决策层是如何做出这一决定的了,反正南宋最终几乎把全部家底都压在了崖山这处弹丸之地上。


 

谜团二:战船和兵力占优为何仍惨败?

 


  论双方的实力,一方是业已占领全国的元朝,另一方则是盘踞一岛之地的南宋,自然是完全不对称的军事抗争。但是,就崖山战场的局部而言,并不是这样。


  从人数上看,即使考虑到20万南宋军民中有大量非战斗人员,军人数量也当有数万之众,与元军相比可能还是占据优势的。从战船数量上看,宋军“大舶千余”,虽然不可能全是战舰,但元军只有420艘参战,大舰更不如宋军。故从兵力上分析,宋元两军应该差不多,而就战舰数量而论,宋军肯定占有优势。


  有学者指出,在元军方面,张弘范军先到东北出口,才发现“其北浅,舟胶不可进”,说明仓促之中,元军的战前侦察也并不充分。但他们占据了西南出口,一是切断了宋军的退路,二是切断了海上的补给,瞬间对宋军造成了致命的威胁。狭窄的海湾又不便于船舰数量较多的宋军施展。为生存计,其实也只能先与张弘范军决战。后人根据水文情况推算,认为完全可以利用潮涨之机,让一部分战船从东北出口驶出,再绕到西南,对元军实施腹背夹击。但张世杰顾虑军队屡败,士气不振,未能先发制人,这被认为是一个关键的败笔。


  此时,宋军“舟中粮犹可支半年”,但张弘范截断宋军水道,宋军“食乾饮咸者十余日,皆疲乏不能战”.八天后,李恒舰队占据了崖山港的东北出口,完成了对宋军的南北合围。


 

战术失误或导致宋朝最终覆亡

 


  宋军在陆地上难以抵挡元军,但在海上则未必如此。南宋一朝,自立国以来,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海上威胁:初年有金人从海道南侵明州而几乎陷入灭顶之灾;中期又有金军从胶西海上南下夹攻而致半壁江山岌岌可危。在一次次的海上威胁之后,南宋统治者愈发清醒地认识到海防建设的重要意义,因而做出了强烈的回应,经过数十年的苦心经营,构建起了一支强大的水上军事武装和一套相对完善有效的江海防御体系。反观元军方面,虽然在降将刘整的极力推动下,逐步建立起了强大的水军,但此前多在江、湖之上战斗,对于海战,元军的经验并不充分,宋军则有之前对金人胶西海战大胜的战例。


  然而,宋军统领张世杰却在战略上犯了一个看似奇怪的错误,他不派兵扼守出海口,而是自掘坟墓一般被动地退守崖山海港。


  1279年决战之日,元军分四路进攻,宋军战船以大索相连形成一字阵,导致其不受攻击的部位只能按兵不动,坐视不救,而其受攻击的部位,元军却占有优势兵力。如果张世杰果断下令,砍断大索,使宋军得以展开兵力,改被动挨打为主动还击,这次海战史尚有改写的可能。但直到最后关头,他方才砍断大索,率十余舰突围,后在海陵岛溺水身亡。


  根据史料记载,此次海战的兵器主要是“弓弩、火、石”,元军方面一度利用俘获的乌疍船“载草灌油,乘风纵火”,但并不成功。于是最终决定战斗走向的就是最单纯的刀剑砍杀和弓弩互射。然而,宋军以哀兵决死之态迎战,虽然在人数和舰船数量上占优,面对元军的追击部队,依然战败。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