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砚秋与恩师罗瘿公

时间:2014-06-05 08:30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钟哲平 点击: 载入中...

罗瘿公(左一),程砚秋(左二)

 

罗瘿公(左一),程砚秋(左二)

 

  “程砚千秋--纪念程砚秋诞辰110周年”系列演出近日在北京举行,程派弟子轮番演绎程砚秋经典名剧。程砚秋让人纪念的,除了他的艺术成就,还有他儒雅的气质、正直的品格,可谓德艺双馨的典范。


  程砚秋的恩师,是广东顺德籍的名士、诗人罗瘿公。一位广东人,是如何在京城培养出一代京剧大师的?程砚秋之子程永源老先生,在程砚秋故居内,向羊城晚报记者娓娓道来。


  广东诗人罗瘿公长眠北京,他培养了一代京剧大师程砚秋,如今程派唱腔依然传唱梨园--


 

程家的第一恩公

 


  位于北京西四北三条39号的程砚秋故居,挂着“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但没有开放。程家人不爱张扬。程夫人果素瑛生前就不太同意挂牌,后来经文保单位劝说,又考虑到保护故居,才同意挂上。上世纪80年代,常有官方人士、外国学者慕名来访,都被程夫人婉拒。如今,居住在这里的程砚秋二子程永源及夫人,也像母亲当年一样低调。他们把程砚秋的藏书、戏服、道具保管得很好,每年分批搬到院子里晒太阳。这是他们尊重母亲和纪念父亲的方式,不足为外人道。


  然而当记者说从广东来,想了解罗瘿公的故事,程永源即开门见山地说:“父亲叫我们记住,程家有两个恩公,第一个是罗瘿公,第二个是周恩来。”


  初夏的京城阳光明媚,蝉鸣伊始。程永源站在父亲手植的柿子树下,开始追忆往事。就如这棵70年树龄的老树仍在为程宅遮阴一样,罗瘿公的恩情,仍福荫着程砚秋后人的心灵。


  这位被一代京剧大师称为恩公的广东人罗瘿公,是个什么人物呢?

 

末世孤臣罗瘿公

 


  罗瘿公(1872-1924),名惇曧,字掞东,出身顺德名门,父辈久任朝官。他幼有诗才,先后就读于广雅书院、万木草堂,拜康有为门下。罗瘿公1903年中副贡,在京任职。《瘿公诗集》与梁鼎芬、黄晦闻、曾习经的诗集并列为《岭南四家诗》。瘿公醉心京剧,写过《红拂传》、《梨花记》等十几个剧本。着有《庚子国变记》、《中俄伊犁交涉始末》,是研究近代史的重要着作;介绍梨园掌故的《鞠部丛谈》则是研究晚清、民国戏剧的重要资料。


  菊部(菊通“鞠”,菊部泛指梨园行)雅事只是罗瘿公沧桑人生的一点乐趣。他日后为程砚秋无私的奔忙,也只是为自己内心仅有的一点性情而活。最能理解他的落寞的是挚友黄晦闻。晦闻为《瘿庵诗集》作序说:“瘿公与世可深,而不求深于世。学书可深,而不求深于书。为诗可深,而不求深于诗。至其驰情菊部,宜若深矣,然自谓非有所痴念,则亦未尝求深。”晦闻认为,瘿公玩世的外表下,有不能忽视的立身之义。


  罗瘿公的诗,常有一种对光阴与时势不可逆转的感慨。如《春尽日》:“流光一去真如客,廿四番风廿四年。只賸落花留别思,不成中酒妥朝眠。流莺笑我将春负,芳草撩人当恨传。明日春归向何处,子规声断万山前。”


  罗瘿公亲历满清衰亡,至袁世凯称帝,瘿公不受其禄,卖文鬻字为生。又值家人多难,女死妻狂,瘿公晚景凄凉,幸得程砚秋知恩图报,照顾有加。


  1924年9月,秋风肃杀。罗瘿公为程砚秋写的最后一个剧本《青霜剑》甫上演,罗瘿公与世长辞,终年52岁。他立下遗嘱,墓碑上不写官职,只写“诗人罗瘿公之墓”.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如今记得罗瘿公的,多是京剧票友,而不是罗瘿公的故乡人。


  程砚秋出生于满人没落世家,初名程菊侬,后改名程艳秋,字玉霜,最后改为程砚秋。砚秋3岁丧父,家境艰难,母亲送子学戏。师傅荣蝶仙为人严苛,弟子除了练功,还要做繁重劳动,动辄挨打。程砚秋两腿曾被打至留下血块,多年后赴德国演出时,才施手术治好。


  程砚秋天分高,又刻苦隐忍,15岁就崭露头角。罗瘿公一见,惊为天人,认为程砚秋已能与梅兰芳媲美。赋诗道:“除却梅郎无此才,城东车马为君来。笑余计日忙何事,看罢秋花又看梅。”


  此时荣蝶仙把小有名气的程砚秋当成了摇钱树,从早唱到晚。程砚秋劳累过度,嗓子开始倒仓。罗瘿公对荣蝶仙说,不能再唱了,再不休息,这辈子就完了!荣蝶仙不以为然。有人请程砚秋去上海唱,每月六百元包银。罗瘿公急坏了,一咬牙,奔波借来七百大洋,赎出程砚秋。


  重获自由身后,程砚秋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学习与修行。


  罗瘿公给程砚秋安排的功课是:上午跟武旦阎岚秋学武把子,然后吊嗓子;下午跟昆旦乔慧兰学昆曲身段,并请江南名笛师谢昆泉、张云卿教曲;晚上到王瑶卿家中学戏。罗瘿公还常常带程砚秋去看电影,让他了解更多艺术手法。文化由罗瘿公亲自教授,让他临摹书画,为他讲史说戏,教他诗词歌赋。程砚秋天生颖悟,得此培养,更出落得儒雅端秀,气韵风流。至今仍摆放在程砚秋故居的一套《四库备要》,木柜上有程砚秋题写的书目,书法清俊,颇得罗瘿公风骨。


  程砚秋17岁时,嗓子恢复得差不多。罗瘿公就安排他拜梅兰芳为师,使表演技艺又上层楼。


  程砚秋18岁生日,罗瘿公为程砚秋写经,并请康有为、梁启超、林纾、陈师曾等一众名士为程砚秋题诗作画。这批一流人物的墨宝,充满勉励之情,是一份极珍重的“成人之礼”.罗瘿公时时提醒程砚秋不要沾染梨园中的坏习气,戒烟酒、莫赌博。


  罗瘿公和王瑶卿根据程砚秋的嗓音,避险求韵,设计出一种抑扬幽眇、似断还连的新腔。所谓新腔,程砚秋自己是这样理解的:“新腔者,四腔之外,加以小腔……其音狭而奇,如童子音,又谓之鬼音。虽为新腔,实存古调,非尽变旧法也,然是天赋非人力所能强者。”


  程砚秋的发音,时人称“脑后音”.老京剧里有类似的“游丝腔”.而远在罗瘿公的故乡岭南,唱地水南音的瞽师也有因嗓音沙哑而造就的独具沧桑感的唱腔,称为“云遮月”.不管是哪一种缺憾之美,其动人之处,都是以情入声。罗瘿公曾这样评价故乡的粤讴:“其言甚浅而意甚深,回旋往复,幽眇奥折,而音节则极谐婉。每于珠江酒坊,九华灯下,闻曼声低唱,丝弦自抚,低回欲绝,能使吾心似悲似喜,似迷惘似觉悟,惝恍焉不能自主也。”他深知比音律更动人的是声音,比声音更玄妙的是气息。情之所至,哑比亮更有味,收比放更悠长。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四大名旦”的最后归宿
  • 俞振飞“下海”
  • 程砚秋之子忆四大名旦:每月聚会两三次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