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年到1700年之间的文化革命,不但让人夜生活崭露头角,还催生了8小时睡眠观。现在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睡眠是不被打断、连为一体的,简直难以想象以前人们的睡眠方式如此不同。”其实这种传统睡眠方式是一种自我放松的简单、正常的方式。“弗吉尼亚科技大学历史学教授罗根·埃克里克说,”我们渴望的连为一体的连续睡眠是现代世界的创造。“18世纪中叶以后,黑夜在大小城市中都经历了一场去神秘化过程。
1850年,英国人约瑟夫·威尔森·斯旺(Joseph Wilson Swan)开始研究电灯。1878年,他以真空下用碳丝通电的灯泡得到英国的专利,并开始在英国建立公司,在各家庭安装电灯。1880年,爱迪生在试验了1600种材料后,终于用碳丝做成的灯丝成功制成了世界上第一盏白炽灯,成功在实验室维持1200小时。从此人类进入用电照明时代。1909年美国科学家柯里奇发明了钨丝做灯丝,提高了白炽灯的亮度和寿命。电灯照亮了世界上越来越多的角落。太多的事情要做,太多的机会在诱惑,如同打翻的潘多拉盒子。夜猫子,黑白颠倒,失眠等等问题随着黑夜的消逝降临人间。
此后,给个人带来深远影响的现代”24小时“、”7天制“社会和8小时睡眠观也显露雏形。8小时工作制最早由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于1817年8月提出。1833年,在欧文的支持下,具有同情心的工厂主约翰·多赫尔蒂等人发动了一场争取8小时工作制的运动。1866年,第一国际日内瓦代表大会提出了”8小时工作,8小时自己支配,8小时休息“的口号,要求各国制定法律予以确认。1877年,美国工人举行了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罢工,工人向政府提出改善劳动与生活条件,要求缩短工时,实行8小时工作制。在强大压力下,美国国会被迫制定了8小时工作制的法律,后被其他国家纷纷效仿。
明亮的夜晚,不用工作的时间,使得人们不再满足于将漫漫长夜付诸睡眠,午夜前成了消遣的时间--读书、谈天、下棋、去酒吧娱乐或者看电影,可干的事情多得是。20世纪30年代,夜场电影大大繁荣起来,因为夜场观众的增加,美国电影市场上出现了所谓的”双片制“,即在夜场电影中一次安排两部影片放映,而票价基本保持不变。这两部影片中,往往其中一部是投资巨大、制作精良的”A pian“,另外一部影片则是成本低廉、水准相对粗糙的”B片“.久而久之,人们习惯性地称之为”Aji片“和”Bji片“.
电视也不甘示弱,开始抢占午夜的注意力。1954年,NBC由史蒂夫·阿伦主持的《今夜节目》开播。它开了电视节目从凌晨一直持续到午夜的先河。ABC、CBS也不甘落后,纷纷推出精心制作的午夜栏目,比如ABC的新闻分析性节目《夜线》,CBS的新闻评论性节目《莱特曼今夜秀》。这些节目让观众在上床睡觉前最后兴奋一把。约翰尼·卡森是深夜时段着名脱口秀节目《今夜秀》(Tonight Show)的前任节目主持人。每周日的夜晚,大约有1000万至1500万的美国观众没有收看《今夜秀》节目就无法入睡。因此,评论家比尔·迈克称他为”国家情绪的调解器“,说”他每晚都重新调解我们的情绪,这样我们才能很好地入睡“.
自2002年起,每年3月21日被确定为”世界睡眠日“,这标志着现代睡眠观念已正式树立起来。现在我们希望白天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因此要有一整块时间来睡觉,且不被打断。在我们的观念中,优质睡眠是在完全安静的黑屋子里躺下入睡,8小时后起床。《失眠:文化史的视角》一书称,从18世纪开始,我们就更看重醒着的时间,而将睡眠时间当做为清醒提供支持。我们希望睡眠能够经济有效,”我们一躺下就需要立刻入睡,以便按时起床,并立刻开始新一天的工作“.所以不论因何原因长时间睡不着时,我们都会紧张地去看闹钟,并绝望地计算:如果现在入睡,还能睡几个小时。于是失眠问题出现了。因此而催生了庞大的睡眠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