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春节放假几天
宋朝的节假日安排,有些跟今天一样,有些不一样。
跟今天不一样的地方是,宋朝的黄金周比较多。在宋朝,春节、冬至、寒食、元宵节、天庆节都放假七天,竟然有五个黄金周。据说宋真宗在位时的某年某月某日,天上掉下一封信,信上写了一些话,大意是夸宋真宗这皇帝当得好,可以万寿无疆,宋真宗一高兴,就把那天定成“天庆节”,号召全体国民集体放假,普天同庆。另外,宋朝的小黄金周更多,夏至、腊八、七月十五鬼节、重阳节、二月二中和节都放假三天,到了皇帝他妈过生日那天,叫作“天圣节”,再放假三天。一年至少六个小黄金周。
宋朝的春节假期是怎么安排的呢?宋朝人春节放假,原则上大年初一前后各放三天,也就是说,从腊月二十七抑或二十八开始放假,到正月初四开始上班。宋朝的春节假期经常跟其他假期连在一块儿,这一连,就成了长假。比方说,宋太祖赵匡胤的爷爷是腊月初七死的,宋朝皇帝把这天定成节假日,前后放假三天,从腊月初六放到腊月初九。到了腊月初十,还没上班呢,宋仁宗他妈章献太后过生日,又放假三天。章献太后的生日刚过完,冬至又到了,放假七天。紧接着天庆节,又放假七天。然后春节到了,再放假七天。春节期间,皇后生了个小太子,皇帝一高兴,又给了三天假期。这三天假期刚过完,元宵节到了,再放假三天,假期满满当当一个多月。
明朝:皇宫怎样过年
皇宫里比民间早一步,祭灶也就是腊月二十三之前就大扫除,过了祭灶就蒸馒头。明朝皇宫蒸馒头也蒸得不少,每个嫔妃蒸十几锅,能吃到正月十七。到了腊月二十四,御厨房也要蒸馒头,馒头蒸得多,皇帝未必吃,他可以赏给臣子,而得到赏赐的臣子会觉得很荣幸,把馒头供起来。
过年当然少不了吃饺子。民间包饺子往往往饺子里面放一两枚铜钱,谁吃到谁交好运。宫里包饺子花样更多,年三十晚上宫里聚餐,皇帝一家大团圆,饺子里面会包进去一些小竹牌儿,竹牌上刻着奖品的名称,一般都是金佛银凤玉如意什么的,要是哪个嫔妃或者皇子运气好,吃到的牌子上刻着“金佛”,皇帝就赏她(他)一尊金佛。
民国:旧历年与新历年之争
民国成立以后,无论北方的北洋政府,还是南方的国民政府,都倾向于学习西方。比方说历法,西方人用公历,1月1日是新年;中国人用农历,正月初一是新年。民国政府废除农历,采用公历,要求全国人民按公历过年,换句话说,把春节改到了1月1日那天。至于正月初一,从此叫做“废历年”,又叫“旧历年”,不许再过了。
民国政府的命令只是让部分人民在元旦那天多贴两张春联和多发几张贺卡,并没有废除掉传统的农历春节,大家到了大年三十还是合家团聚,到了正月初一还是放鞭炮吃饺子。政府不死心,又发布命令,让大伙“合并节日”: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大年三十的迎财神,都合并到大年初一进行。理由是传统节日太多,太浪费人力物力。这个命令只在北京被执行了,大年初一那天,北京市民早早地起来祭灶、接财神,然后才下饺子、放鞭炮。接财神的时候,小职员们这样祷告:“先迎灶王爷,再接财神爷,财神爷多下洋钱,保佑日本不来,我的饭碗常在,薪水不欠,永过太平年,太平年!”
对当时的穷人来说,过年有五个难关:一是“债主关”,入不敷出,欠债还不了,最怕债主赶在年关要账;二是“馒头关”,过年需要买白面蒸馒头,平日里连棒子面都买不起,哪有钱买白面?三是“儿女关”,小儿女不懂事,缠着大人要压岁钱,要花要炮,要新衣服,没钱满足他们;四是“肉关”,买不起肉;五是“待客关”,客人来了招待不起。所以在华北一带,新年叫“年关”,过年叫“过五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