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栎阳街办的中心街道,仍然保存着过去的形制,然而两边的商铺却全都是新式建筑了。栎阳村副支书赵智忠老人告诉记者,过去,栎阳古镇的四条大街两边,都是林立的商铺,居民区则在背街的地方。虽然过去栎阳的街道并不宽,只能通行一辆车,而且是土路,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栎阳繁华的商业。
曾经,栎阳镇里最繁华的,要数东、西大街了。街边店铺的种类繁多,百姓平时的吃喝、杂货、穿用样样都有,还有当铺、药房等等。古镇里有几个有名的字号,赵智忠说:“我记得有个‘裕民号’,生意做得很大,是专卖粮食的商铺。”
赵智忠老人家就住在老城里,他们家里就曾经开着几间商铺。赵智忠曾听家里的老人说,他的老爷曾经是栎阳城里的大财东,家里面开着好多家店铺,有面坊、药房、油坊、当铺等等,生意很兴隆。家里还经营着许多地,有两辆大轱辘马车。
过去,栎阳不仅商铺很多,集市贸易也很繁华。每逢农历的“三”“八”日,都是栎阳镇逢集的日子。赵智忠老人回忆说,过去,集市上的人特别多,集市要从东门一直到西门,早上10点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天黑,非常热闹。三原、阎良,还有临潼其他地方的人都会赶来。除了平时的集日,到了过年时,庙会、社火等丰富的活动,使得老镇更加热闹繁华。从古至今,栎阳镇都是每年的正月二十三最热闹,这一天,不仅有庙会、集市,还有精彩的社火。
栎阳的社火很有名,栎阳老城北门外河岸边有个卷子村,据说是古代科举考试时,批改卷子的地方,卷子村的“人背芯子”就是有名的社火项目。老城西门外有个县西村,因为栎阳在宋代是县,由于地处县城西面,县西村由此得名,而县西村的绝活儿,就是“马踏青器山”。
栎阳街道办的“马踏青器山”社火是我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马踏青器”山社火是民间社火芯子中最复杂、最特殊的一种,大约出现在明朝晚期,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一种集惊险、奇特、美观于一身的民间艺术。
据“马踏青器山”的传人,县西村的赵广财、赵玉良介绍,马踏青器山“的制作很复杂,需要提前5天就开始做准备。首先,用一种特殊的浆糊,将麻绳粘在碟子底部,再用土炕烘干,最后用绳子将碟子后面的麻绳穿起来固定住,形成一座洁白的瓷碟子组成的山,然后,在碟子山的最顶端,固定好表演者。一套“马踏青器山”,一般要用掉200个碟子。
每到正月的十三、十四、十五、二十三,都是栎阳表演社火的日子,许多人都会从三原、泾阳、富平、临渭区赶来,观看惊险刺激的“马踏青器山”。
赵广财还记得,过去没有汽车的年代,每次耍社火都是由几个穿着黑棉袄、裹着白头巾的大汉,抬着桌子或木板来表演“马踏青器山”的。赵广财说:“以前耍社火,就是农闲时图个乐,大家一煽惑就起来了,耍社火也不要钱,只要镇子街道两旁的店铺能给发点糖果,大家就很高兴了。”
栎阳作为一座古镇,社火的历史很悠久,也有很多很有特色的社火项目,比如舞狮子、踩高跷、人背芯子、弓芯子、十八美女进膳等等。不过,最惊险,最有名的还要数“马踏青器山”。当地的顺口溜说:“北街的芯子,南街的弓,卷子的小伙背得zeng(陕西方言,意思是力量大),只有县西的“马踏青器”最威风。”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