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靖傩面的特点与制作
唐代,永靖人在秋收保卫战中使用面具,其一,可以减轻敌人刀矛、箭矢的杀伤力,对头和面部进行有效的保护。其二,从心理上震慑和压倒敌人,使用面具的目的就是利用面具的威猛凶恶,狰狞可怖,从精神上震慑和压倒敌人,取得战争的胜利。
永靖县杨塔乡胜利村焦家壑庙里保存着21副唐、明时期的傩面,制作精细,造型生动。近二十多年来,各乡村也做了不少新面具。永靖傩戏面具尺寸硕大,佩戴时覆及后脑,属于半套头式面具。演员透过面具眼部的孔隙朝外看视。面具一般以18面或36面为一套。角色大致可分为鬼神、历史人物、世俗人物和动物四类,而以鬼神面具数量最多。
鬼神系统十分芜杂,其中既有道教、佛教、巫教的鬼神,也有传说中的神怪和当地的地方神。
面具有专用和活用两种:刘备、关羽、老虎等属专用面具,老汉、武士及红、绿二鬼等为活用。傩戏面具着色基本是戏曲脸谱色彩的基调:红忠紫孝,黑正粉老,水白奸邪,油白狂傲,黄狠灰贪,蓝勇绿暴,神佛精灵,金银普照。
面具一般由专门的匠人制作。首先要选用质地坚硬的白土塑好泥模,泥模干透后用布一层一层裱糊,取出泥胎,然后根据角色的不同涂色,油画面具的颜料必须是矿物质,用这种颜料不易褪色,能长时间保持鲜艳。制作时选用的布料必须是新白布,不能用其它料子,使用前要用柏枝香熏,不准女人插手;面具制成后在胶水中浸泡,以增加硬度;面具模做成后只能晾干,不能曝晒。做好后要在福神前供献几天。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