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头说,他死后不要声张,不要给任何人讲,把“身体”用清水洗干净后,赤身用草席裹好,用草绳捆上,向着兴隆山快跑,啥时候草绳断了,就地埋下,不可随便移动,墓修好后,要守墓100天,每天还要做一件事,那就是在太阳刚出的时候,要用老头留下的“桑弓柳箭”拉弓三次。等到100天,将柳箭对着太阳射出去。这样你们就出人头地了。
两个儿子自然对老爹临终的话深信不疑。可是,就在他们准备按照老爹遗言安葬时,却出了岔子。
惊天一箭射在了金銮殿上
蒲阴阳的姑娘说,老人家辛苦了一辈子,赤身下葬终究不妥。在她的坚持下,儿子们只好给老汉穿了一条裤子。最后,两个儿子抬着去埋葬了。埋葬后,蒲阴阳的两个儿子天天坚持在日出时分拉弓射日,可他们终究不是细心人,关键时候又出岔子了,日期算错了,到了99天时,他们以为是100天,便迫不及待地拿出桑弓柳箭。等太阳出来时,拉开弓将柳箭射了出去。
只见那支箭“嗖”的一声,钻入了云霄不知去向了。兄弟俩见此情形,顿时惊呆了。他们害怕惹出什么祸事,赶紧收拾上东西,跑回家去了。
这支箭飞到了哪里呢?飞到南京城。这时,坐天下的正是朱元璋。早上,朱元璋正在洗漱,就听见“呼”的一声,抬头一看,只见一支箭如同流星一般,带着红光而来,“嘭”就钉在金銮殿的柱子上。这还了得,朱元璋非常生气。让锦衣卫彻查,谁知无所不能的锦衣卫却一筹莫展,根本就找不到是何人所为。
无奈中朱元璋让刘伯温看看究竟。刘伯温屈指一算说,箭从西北方向而来,主西北方向出龙人,将对大明江山不利。朱元璋听后,赶紧让刘伯温带人到西北去看看,斩断龙脉,确保大明江山平安。
刘伯温带着人,四处寻访,查看风水地脉。这一天,来到了榆中,只见眼前这一条山脉,山清水秀,奇峰罗列,鸟兽成群,的确不凡;再往前走,河水哗哗流淌,小鱼跳跃。刘伯温断定射出惊天一箭的人就在这一带,就耐下性子慢慢查访,果然打听到了蒲阴阳这个人,更听到了安葬时的怪事。
于是,刘伯温就带人找到了蒲阴阳的墓,让人把墓挖开看个究竟。谁知,蒲阴阳的墓很神奇,白天挖开了晚上又合上。无奈中刘伯温下令昼夜不停地挖,终于把墓挖开了。这时,人们吃惊地发现,尸体上爬满了长蚂蚁,上半身已经长出了龙鳞。由于穿着裤子,下半身并没有长出龙鳞,奇怪的是一只脚已经跨上了一条土龙,眼看就要腾飞。
原来是这个蒲阴阳站住了龙脉,刘伯温下令毁墓灭尸。然后,刘伯温又祭起宝剑,将蒲阴阳墓地周围几座山脉砍断。又把兴龙山改为兴隆山。刘伯温斩断龙脉后,此地的“风水”就逐渐不好了。树木长得慢,人们砍得快,生态逐渐变了,就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
刘伯温斩断皋兰山龙脉
据我了解,同一母本的故事在西北很多地方都有流传,只不过细节各有不同。在我老家天水,也流传着刘伯温斩龙脉的故事。说是刘伯温到秦安后,屈指一算,知道龙脉必定在秦安西川镇一带。果然,他发现了不同之处,一户人家的黑狗很有灵气,经常守着一个芦苇根,原来这支芦苇便是龙脉之根。可是,这支芦苇斩不断,最后人们用芦苇叶子才“斩”断芦苇根,破了龙脉。
相类似的故事,在兰州也有流传。据民间传说,一日,刘伯温来到兰州城,登望河楼,四处眺望。忽然发现黄河奔腾而去,南北两座大山隔河对峙。黄河中的水汽竟然与南北两山的雾气逐渐融合在一起,南北两山不正是两条龙吗?南面的龙头在皋兰山,北面的龙头在九州台,两龙相交,将要出真龙天子。于是,刘伯温挥剑向皋兰山下斩去,相连的山脉便被斩出缺口。以后,人们就管刘伯温斩龙处叫大豁岘,把皋兰山尾部叫成龙尾山,龙血流下的地方叫红山根。他还在龙尾处修建了四个墩子,人们把那里叫四墩坪,也叫伏龙坪,而且还在坪上建了一座伏龙亭。人们说,龙脉断了后,南北两山生态逐渐恶化,变成了荒山秃岭。
民间故事,自然都是虚构的,不能当真,但故事留下的信息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从这些流传的故事,我发现了一些共同点,斩断龙脉后当地生态发生了变化。这似乎说明,明初甘肃一些地方的生态变化始于刘伯温,其实不然。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