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西南丝绸蜀身毒道
蜀身毒道,是古代中国的对印度(身毒)交通线之一,也被称作西南丝绸之路,起点为四川成都,经“灵关道”、“朱提道”、“夜郎道”三路,进入云南,在楚雄汇合,并入“博南古道”,跨过澜沧江,再经“永昌道”、“腾冲道”,在德宏进入缅甸、印度。
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张骞出使西域归来,言使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汉书·西南夷传》)。前124年,汉武帝派张骞自蜀至夜郎(贵州遵义府桐梓县东),谋通身毒,但为昆明夷所阻,不能通,因昆明夷欲垄断中印商务。前109年,汉武帝发动巴蜀兵,前往镇压,虽斩首数十万,亦未能通。至东汉永平十二年(69年),中国军政势力始达滇西边隅,设置永昌郡,辖叶榆、不韦、比苏、云南、 嶲唐、哀牢、博南、邪龙八县,乃得与缅甸印度直接交往。
僰道
古道路名。战国、秦汉之际统治者修筑的一条通往僰族集居地方的道路。秦国李冰为蜀守时(约公元前256~前251年)沿岷江浚河修路至僰族集居的中心地即今宜宾市,开通了蜀、僰之间的道路,这条通僰之道,史称僰道。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将军常?接李冰所通之僰道,由僰国中心地即今宜宾市向西南延伸,直修筑至今云南曲靖,全长2000余里。因路修筑在僰族集居地内,故称僰道;又因路宽五尺,史称“五尺道”。秦末及汉初一度废弃,汉武帝时复通,名“南夷道”。(2)古县名,汉置(另一说秦置)(参见“僰道县”条)。
五尺道
古道路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加强中原与西南地区的联系,在李冰所通僰道的基础上开筑了一条由四川盆地通往云贵高原的重要道路。《史记·西南夷列传》载:“秦时常?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因路宽五尺,史称“五尺道”;因路修筑僰族集居的地方,又称“僰道”。路北起今宜宾市,南抵今云南曲靖,全长2000余里。《括地志辑校》谓:“五尺道去郎州”。为西汉“南夷道”、唐宋“石门道”的前身,即今之谓“西南丝绸之路”的东路。
石门道
古道路名。隋唐时自四川盆地通向云贵高原的重要道路。在秦开辟的“五尺道”基础上经历代修筑而成。起自今四川省宜宾市,中经四川宜宾高县境内石门山,南达云南昆明、大理等处。唐与南诏之间的交通,多经由此道,今称之为“西南丝绸之路”。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