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世界的西南捷径--西南丝绸之路

时间:2012-01-19 11:20来源:华夏地理 作者:艾绍强 点击: 载入中...

撰文:艾绍强 
摄影:陈新宇 甘霖


 

  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刘彻第一次从出使过西域的张骞口中得知,从蜀地出发,有一条可通印度的便捷商路。武帝闻之大喜,从此便一直努力开通官道,无奈多年以来受阻于沿途分布的众多当地部落,软硬兼施都无法如愿。直到公元69年(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哀牢人归附,东汉王朝才将刘彻孜孜以求的“通蜀身毒国道”全线贯通。

  然而由于西南地方政权与中原王朝的关系时有反复,这条官道时通时断,汉以后的中原帝国遂对西南商路上的事情少有关注,在后来将近两千年的时间里,这条道路重新归于湮没。

  一直到最近的60多年,由于学者在浩瀚的历史文献里披沙沥金,并通过出土文物和地面遗迹寻找蛛丝马迹,这条道路才重又为人所知,并被命名为“西南丝绸之路”——这不仅是汉帝国时直通西方的商路,而且在汉以前的数百年,乃至汉之后的十几个世纪里一直使用,这是一条深藏于高山密林间的全球化贸易、文化通衢;除了经河西走廊进入西亚、以及海路之外,这是连接中国与西方的又一条“丝绸之路”。

  在今天,这条道路的现实意义也在逐渐清晰地呈现出来:“它从陆路连接了全球增长最快的三大经济圈——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圈、东南亚经济圈和南亚经济圈,它们覆盖了全球近一半的人口。”云南省交通厅厅长杨光成对我说。西南丝路使得地处内陆的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南亚和西亚诸国连在了一起,从而得以与这些地区分享广阔的市场和丰富资源,共同崛起。

  我们还是从四川、从成都开始讲述这条古道的故事吧。

9月1日
成都

  西南内陆四川盆地的城市——以这样的定义审视,成都无疑是一座四周环山、自给自足、安逸舒适、对外几乎封闭的城市。然而,我们将目光越过金沙江、越过横断山、越过伊洛瓦底江、越过恒河平原,看到的是印度洋;目光收回再向南,越过云贵高原、越过十万大山,看到的是北部湾、是印度支那半岛南面的太平洋!

  这不是我的臆想,而是两千多年以前古人用双脚走出的道路,将成都与印度洋和太平洋连在了一起。成都因此成为古道的起点,也成为繁盛的商贸中心,大量丝绸、铁器、漆器等从这里出发,沿着西南深山密林中的通道,走向南亚、西亚以至欧洲。

丝帛出蜀地

  成都南河边浆洗街29号是一艘巨大的轮船,这艘船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万里号。万里号不是真正的船,而是一座船形的巨大建筑。不知有意而为还是偶然巧合,万里号正前方不远处是小天竺街,天竺是古代中国人对印度的称呼。而在万里号的周围,有桑树街、锦里路、锦官城等等,这些地名都与丝绸有关。

  “我们现在做的不过是抢救性恢复工作,谈不上产业。蜀锦已经成了一个地方性的特色产品,或者说是工艺品。”老工程师黄修忠坐在花楼织机旁,给我们讲述蜀锦的历史和他们所做的工作。蜀江锦院位于浣花街边,这是一个展示与生产蜀锦的机构,黄修忠是这里的工程师。蜀江锦院东边隔一条街道就是成都最大的古玩城。曾经辉煌一时的蜀锦差不多也要成古玩了。

  织锦是一种多彩织花的高级丝织品,早在西周就已经出现。成都人喜欢对外称自己的城市是锦官城,“锦官”是管理织锦业的官员,成都在西汉时就有了“锦官”。

  黄修忠说:“早在夏禹时代,巴蜀王就用帛包着玉石送给禹。战国时蜀锦已经很好了,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丝织品就是蜀地的产品。”对于这位与蜀锦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工程师的话,我将信将疑。不过,在成都附近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立人像上,龙纹左衽的襟衣花纹精致,有一种丝绸的垂感。专家研究后认为,襟衣原物应该是丝绸织物,三星堆是商代晚期遗迹——可以说明当时蜀地的丝织技术已经很成熟。

  蜀江锦院的大厅里有四台老式花楼织机,每台织机要两人操作。64岁的刘晨曦说,清末成都全城有3000多台织机六七千织工,到1950年代只剩二三十台。1970年代以后,由于种种原因,成都的蜀锦产业逐渐衰败,几近消亡。

  然而,早在两千多年前,蜀锦已经是重要的出口物品。《史记》记载:“夜郎旁小邑皆贪汉缯帛。”夜郎地近四川,他们能够得到的缯帛当然是蜀地产品。南北朝山谦之《丹阳记》里记载,魏国和吴国都要到蜀地买锦。可以想见当时蜀锦的质量与产量都很高;而刘备居然让士兵用锦拉车走入白帝城,更说明了蜀锦之多。

  刘晨曦师傅说,现在一台花楼织机两人一天最多也就织4寸左右,当年的蜀国一方面要筹集军费,另一方面还要应付政府运行的开支,需要生产蜀锦的数量该是多大?是时蜀地该有多少妇女日夜在织机上穿梭啊!

  成千上万匹锦帛在成都织好,北出什邡,东出广汉,通过往关中、陇西的数条通道,进入中原大地以及北方的丝绸之路;西出临邛(今邛崃),南出南安(今乐山),进入西南丝绸之路。

9月2~3日
邛崃-名山-雅安

  从成都去邛崃现在用不了一个小时就到了,坐车走高速公路根本意识不到中间还跨越了江河,更不会想到这些江河上原来还有许多船只运行。想当年,邛崃是蜀地成都之后的第二大城市,工商业发达,免不了灯红酒绿,加上离成都不远,成都城里的风流少年到邛崃寻欢作乐也是常事。

相如使南夷

  司马相如当年到邛崃走的是陆路还是水路?见到邛崃的文史专家胡立嘉先生,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问题。

  “第一次肯定是坐车走陆路来的。”胡立嘉说《史记》有确切的记录。不过他和卓文君半夜私奔,却是坐船从水路回成都的,“邛崃南河老南桥边有个地方叫夜奔亭,”胡立嘉笑言,“司马相如当时住在都亭,如果半夜赶马车走岂不惊动里面的管理员?船家住在船上,夜里一喊说走就走,既平稳又安全。再说卓王孙发现女儿私奔,必然派快马追赶,走了水路他怎么追?”这样的说法也合理,因为邛崃城外的大南河,过去舟船往来频繁,可以直达岷江到成都。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在成都穷得混不下去返回邛崃时,走的却是陆路。《史记》记载他们到了临邛之后将乘骑的车马全卖,二人开店卖酒,成心恶心老丈人。无奈之下卓王孙认输,给了文君奴仆百人钱百万,这夫妻俩顿时成了富人,高高兴兴回成都过好日子去了。

  卓王孙哪来那么多的钱给女儿呢?要知道,卓家可是开矿冶铁的大富豪。战国时秦灭赵国,赵的遗民被迁往四川,卓氏先祖在赵国时就开矿冶铁,到了临邛发现有铁矿便操起老本行,生产出的铁器行销四川、云南。到了卓王孙这一代,铁冶生意做了近百年,家财富可敌国,给女儿百十奴仆百把万财产,不过九牛一毛而已。

  相如时来运转,因为几篇文章引得汉武帝注意,招到长安给了差事。后来竟然委以重任,让他回到四川,去开辟西南夷道。相如奉皇帝之命回乡,地方官员出城相迎,老丈人觉得脸上有光,不仅给女婿“献牛酒”,并且给他分了和儿子一样的财产。

  汉武帝一生一直没有停止开疆拓土。公元前130年,他派司马相如出使西南夷,从成都出发,经邛崃南下一直到邛都(今西昌),一路招抚了邛、冉等部落,之后汉王朝在这些地区建立了郡县。正是司马相如首先开通了西南夷道,使得成都的丝、织锦、漆器,邛崃的铁器开始由官道运往大渡河以南各地了。

9月4~6日
芦山-荥经-汉源

  过了雅安、荥经,已经走出四川盆地的边缘,向西南的山地行进。古人为什么放着平坦的川地不走,而专走山中之路呢?当地文史专家周曰琏认为,这条道最早是古羌人向南迁徙的通道,后来的走私商人,既要避开东边官府的盘查,又要避免西部民族的劫掠,就选择了山间民族交界处的小道。

  当地人称作泥巴山的大相岭是从邛崃向西南行翻越的第一座大山,早就听说山高路险,但一路走过倒没觉得多险,下到半山腰的清溪镇回头望,才发现那山真高。历史上这一地区一直为民族部落聚居区,现在仍居住着彝族、傈僳族等多个少数民族。

汉夷杂相处

  大山深处的汉源县清溪镇有一座精致的文庙,让许多路过此地的人不解。但对于熟知当地历史的任沛雄来说,这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我们这里是茶马道、盐道、丝绸路的交会点,是茶、丝、盐、马的集散地,过去的商业很发达。”商业的发达必然带动文教兴盛,文教兴盛之地没有一座像样的孔庙行吗?!

  这个现在看上去不大的古镇,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就有了建制,隋唐时设立过黎州、登州的府衙,明代设立过千户所,应该是一个军事要地,但是为什么两千多年来一直将城设在半山腰呢?

  62岁的任沛雄说他们这里的人都是守卫大渡河兵将的后代,他的祖先就是洪武十四年(1381)从湖北来的。任沛雄指着孔庙墙上一张民国年间外国人拍摄的清溪古城俯瞰照片说,这个地方其实很险要,城后山上是大相岭海拔近3000米的垭口,可以守住城北,而城南数十里外是大渡河。城建在半山腰,既可以自保,又可以后援大渡河守军。

  清溪周围一直是少数民族部落聚居之地,和平时期这里是边关的商贸中心,一旦发生部落纷争,这里是当然的前沿。现在,过了大渡河就进入了彝族聚居的地区。

  在甘洛县海棠镇街头,一个五六岁的彝族男孩见摄影师对着他拍了又拍,大声嚷了几句之后便哇哇大哭。我问当地人那个男孩说什么,人说那小男孩以为摄影师把他装进盒子里了。照相机发明以来,许多地方人们认为它会摄走人的“魂灵”,在相信万物有灵的彝族地区有如此反应毫不奇怪,让我惊讶的是五六岁小孩有如此强烈反应,可见传统观念扎根之深。

  甘洛县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方,其中彝族占总人口的65.3%,这种状况是由于历史上民族迁徙形成的。春秋战国时居住在甘肃黄河和湟水流域的古羌人,在秦献公四处征伐时由于害怕也对其发动攻击,便由北向南迁徙,落户于川西北一直到滇西南的广大地区,成为当地居民。据历史记载及许多学者研究,现在藏、缅语族的藏、彝、白、纳西、傈僳、景颇等西南民族从族源上都与古羌人有关系。正是古羌人的迁徙,为后来的商人开拓了道路,他们迁徙的路线,成为后来的西南丝绸之路。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敦煌壁画中佛国世界的人间社会
  • 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酝酿“智慧”保护管理新模式
  •  西南丝绸之路:从茶马古道的烟尘,到天路的呼啸【追梦·西
  • 世界最大岩臼群风光
  • 丝绸之路入世界遗产名录 33遗迹22处在中国
  • 丝绸之路连接世界的经济文化之旅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