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远境内会宁关:我国唐代最大的渡口

时间:2013-04-29 23:58来源:科技鑫报 作者:刘满 点击: 载入中...



靖远县境内的会宁关古渡口

 



会宁关遗址马骏摄
 



       如果有人问你:唐代时我国最大最繁忙的渡口在哪里?你可能会说,在今山西、河南或山东境内的黄河上,或者说在今湖北、江苏的长江上。其实唐代全国最大的渡口是会宁关渡,它就在今甘肃省靖远县境的黄河上。

       古丝路的主干道和干道都经过甘肃境内,因此在甘肃境内的黄河上有不少著名的古渡口。这些渡口集中在唐代的河州(治所在今甘肃临夏市)、兰州(治所在今甘肃兰州市城关)和会州(治所在今甘肃白银平川区水泉乡的缠州城遗址)境内,其中以河州境内的渡口为最多,明确见于历史记载的就有五处。在这些渡口中,河州境内的临津关渡(在今甘肃积石山县大河家乡的积石关)、凤林关渡(在今甘肃临夏县北的莲花城,今已没入刘家峡水库),还有兰州市城关西北的金城关渡,都是丝路上重要的关津。但比较而言,会宁关渡不仅是丝路上最大的渡口,也是当时全国最大的渡口。

       会宁关渡,原名乌兰津,最早见于《北史》和《北齐书》的《可朱浑元传》。《资治通监》梁纪武帝大同元年(公元535年)也记载说:“道元(可朱浑元字道元)帅所部三千户西北渡乌兰津抵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市西南)。”这个乌兰津就是唐代会宁关北黄河上的渡口。可知在距今一千四百多年以前,这里已是黄河上有名的渡口。北周武帝时,在渡口北的黄河边设置了乌兰县和乌兰关。从渡口边同时设关设县的情况来看,当时的乌兰津已是黄河上一个重要的渡口。

      唐代 会宁关位于靖远县城东北双龙乡的北城滩,会宁关城北的黄河上就是上述的乌兰津也就是唐代会宁关渡。与北城滩隔河相望,就是今甘肃景泰县的五佛乡,唐代的乌兰关也设在这里。会宁关和乌兰关两座雄关,一南一北,分别扼守在这个黄河的渡口上。一个渡口,在两岸分别建有关城,派兵戍守,这在当时全国的关津中也是少有的。不仅如此,唐朝政府也在乌兰关附近几里处设了乌兰县,又在乌兰关西北20里处设有一个管兵七千人(一作“千人”)的新泉军。显然这些都是为了保护渡口及其道路的畅通与安全,凡此种种,充分说明在当时全国的津渡中,会宁关渡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会宁关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所在的会州是一个交通要冲,四达之地,由会州出发,东南可至原州(治所在今宁夏固原县),西南可到兰州,西北可通凉州(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市),东北可达灵州。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从长安出发,经由雍县(治所在今陕西凤翔南),翻越陇山,“西临祖厉河而还。”这个祖厉河不是指今会宁县境的祖厉川水(今祖厉河),而是指当时今靖远县境内的一段黄河。汉武帝亲自巡视今靖远县一带的黄河,说明西汉王朝对这一地区的重视,也说明早在西汉时,长安至今靖远县之间已有可供皇帝车驾通行的道路。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靖远县境内的黄河,自古就是一个适宜设立渡口的地方。

      古人为什么要在长安和今靖远县之间修一条道路呢?又为什么要将渡口设在靖远县境的黄河上呢?显然这同汉、唐时代的政治中心长安,与通往河西走廊东部重镇武威的位置有着直接的关系。地处河西走廊的汉代河西四郡,即后来唐代的凉、甘、瓜、沙诸州,都是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因此汉、唐王朝都要在长安和河西走廊之间找一条便捷的道路。在地图上,如果我们在长安和河西走廊的凉州这两点之间划一直线,就会发现靖远县城东北、北城滩所在的黄河弯曲地段,差不多就在这条直线上。这里是古丝路的必经之地,也是由长安到河西最捷近的地方。

       从唐人的记载的方向和道里来看,这里也是长安、凉州间一条捷近的路。据《元和郡县志》凉州下记载,唐代由凉州到长安的驿路有两条:一条是所谓的秦州路,因经由秦州(治所在今甘肃天水市)而得名,即人们所说的丝路南线。这条路从当时的凉州出发,经今天祝县,大致沿今永登县境的庄浪河谷和黄河北岸到兰州。再往南经临州(治所在今甘肃临洮县)、渭州(治所在今甘肃渭源县)、秦州、陇州(治所在今陕西陇县)和岐州(治所在今陕西凤翔县)到长安。这条路全长2000里。另一条是所谓的乌兰路,因经由会州乌兰县(治所在今景泰县五佛乡附近)而得名,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丝路北线。这条路是由凉州往东南经今古浪县到唐乌兰县,在县城附近有乌兰关,由关城所在的会宁关渡渡河,就到了黄河南岸的会宁关。再从会宁关往东南,就到了当时会州的驻地会宁县(治所在今白银市平川区水泉乡的缠州城遗址)。由会宁县往东南经原州、泾州(治所在今甘肃泾川县)      州(治所在今陕西彬县)到长安。这条路行程大约是1730里。可以看出,乌兰路是一条比较捷近的路,要比秦州路少约二三百里。而且整个行程不必多次穿越高山深谷,比秦州路易于行走,惟一的缺点是,渡过黄河以后沿途人烟稀少,比较荒凉。唐代经由南线秦州路西行的人有玄奘、高适、岑参等,经由北线乌兰路的有王维、颜真卿等。北线是一条军道、商道,主要是军队和商人行走的路线,运输的是军队的粮秣和商品。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 走近吴家川岩画
  • 喇嘛苏木靖远寺
  • 鄯善境内发现保存完好的侏罗纪乌龟“墓场”
  • 中国西部的青铜艺术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