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笔下的新疆风物

时间:2014-06-28 08:32来源:新疆都市报 作者:马源 点击: 载入中...

纪晓岚

 

纪晓岚笔下的奇闻轶事引人入胜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少名人由各种各样的原因来到新疆,给新疆的文化带来了繁荣,纪晓岚就是其中的著名人物。


  才华横溢的纪晓岚在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40岁时晋升为翰林院侍读学士,5年后却被革职流放新疆。短短的两年流放期间,他深入新疆各地,了解风土人情,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同时还留下了大量诗篇,对新疆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纪晓岚晚年着成的《阅微草堂笔记》中对乾隆中叶新疆独特的气候地理环境乃至乌鲁木齐、呼图壁、玛纳斯、昌吉等地的民俗风情作了描述,给后人研究200多年前新疆的人文地理留下了丰富的史料,其中有两则小故事十分有趣。


 

 

古往今来话风灾

 


  《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中有个故事说,狂风将一人自阜康吹至昌吉。纪晓岚在文中说:“余在乌鲁木齐,按辟展移文,云军校雷庭,于某日人马皆风吹过岭北,无有踪迹。”可见200多年前地广人稀的新疆气候恶劣,狂风竟能连人带马吹跑。


  还有一件更为稀奇的事,有一天,昌吉通判报告,有人午时从天而降,验明身份是阜康遣犯徐吉,被狂风吹至。


  同日阜康县报告,有遣犯徐吉已时从县境逃跑去向不明。计算时间,两者相差两小时。此人驾风在空中飞腾两百多里,可见风势之大,令人吃惊。


  文中说:“徐吉云被吹时如醉如梦,身旋转如车轮,目不能开,耳如万鼓之鸣,口鼻如有物拥蔽,气不得出。”可见这位“空中飞人”受了不少罪。但在当时这种“随风而去”的现象可能是屡见不鲜了。


  新疆从古至今是风灾频发区,亘古荒漠中的雅丹地貌,罗布泊“龙城”,乌尔禾魔鬼城等等自然风物,都在无言地诉说着千百年来风的杰作。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笔者在克拉玛依工作,印象最深的就是刮风。那时是三天刮小风,五天刮大风。到了风季,看似好端端的天气突然狂风骤起,沙尘暴使人难睁双目,鼻子、耳朵和嘴灌满了沙土……


  近年来,克拉玛依大兴造林运动,使气候有了明显的改观。狂风呼啸、飞石扬沙的年代已成了历史。


 

 

黑金似海人气旺

 


  乌鲁木齐在乾隆中叶人口大为增加,已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塞上城池,这在纪晓岚的《乌鲁木齐杂诗》中就有反映。“万家烟火暖云蒸,销尽天山太古冰。腊雪清晨题牍背,红丝砚水不曾凝。”注说:“(乌鲁木齐)向来气候极寒,数载以来,渐同内地,人气盛也。”由此可见,200年前乌鲁木齐人口已过万,千家万户寒冬生火取暖,烟气蒸腾,使气温逐年变热。


  千家万户生火取暖,燃料从何而来呢?纪晓岚也有记录:“城门晓启,则煤户联车入城。北山之煤可以供薰炉之用……西山之煤,但可供饮煮之用。”可以想见,那时的人们已对乌鲁木齐周围地下蕴藏的丰富煤炭资源进行了开发利用。


  多年过去了,乌鲁木齐东山、西山、南山依然是井架林立,其煤炭储藏量之丰,给乌鲁木齐冠以“坐落在煤海之上的城市”之美名一点也不为过。


  笔者前几日和清史研究专家周轩先生小叙,说起他的《清代新疆流放研究》专着,受益匪浅。周轩先生说:“纪晓岚洋洋40万言的《阅微草堂笔记》包罗丰富,无所不谈。及《乌鲁木齐杂诗》给乾隆中叶新疆的风貌进行了全方位扫描,不仅对研究当时的新疆很有价值,而且向后人展示出一幅清代前期乌鲁木齐风土人情的历史画卷。”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纪晓岚笔下的新疆风物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